贴于胸廓后外面,介入第2至第7肋骨之间。
可分为二面、三缘和三个角。腹侧面或肋面与胸廓相对,为一大浅窝,称肩胛下窝,背侧面的横嵴称肩胛冈。冈上、下方的浅窝,分别称冈上窝和冈下窝。
扩展资料:
肩胛骨为三角形扁骨,位于胸廓的后面,与锁骨共同组成肩胛带。有三缘(上缘、外侧缘、内侧缘)、三角(上角、下角、外侧角)和二面(前面、后面)。肩胛骨前面微凹,在凸出的后肋骨处滑动。
在静止位置时,肩胛骨介于第2~7肋之间。肩胛冈大约平对第3、4胸椎。上角和下角位于内侧缘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平对第2肋和第7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肩胛骨
上肢小单元的基础结构~3块骨:胸骨、锁骨和肩胛骨
1.胸骨 包括胸骨柄、胸骨体和剑突,它在我们身体胸廓的中央,在胸骨的最上端拥有一个椭圆形的平面,这个平面是专门与锁骨相接触的胸锁连接处关于胸骨我们可以赘述的并不多,胸骨本身很难发生问题,胸骨的畸变本身可能会见于患有佝偻病的儿童(多见于婴幼儿、儿童、青少年)胸骨本身的疼痛,除急性损伤外,非常少见,值得注意是胸骨疼痛可能代表着心脏类疾病的征兆,如果一个人在运动中抱怨胸骨疼痛,需要警惕心脏的问题。
2.锁骨的英文单词是clavicle,最早来源于希腊语中的“钥匙”一词锁骨整体修长,内侧连接胸骨,外侧连接肩胛骨,下方连接第一肋骨,整体形状内侧向外凸出,而外侧向内凹陷,整体形状形似钥匙,因此得名。这种用形状来进行命名的结构不在少数。插中医其实也是取象命名的,因此锁骨古称也有“锁子骨”之名,此外还有巨骨、拄骨、缺盆骨、血池骨、血盆骨等等名字。明《类经·图翼》“巨骨,膺(ying)上横骨”;清《医宗金鉴》“拄骨者,膺上缺盆之外,俗名锁子骨也,内接横骨,外接肩解也”,《中医大辞典·基础》“拄骨有名锁子骨,缺盆骨”。锁骨本身的是会运动的,并且在肩关节的活动中,如果锁骨不能正常的参与,会导致肩关节的疼痛损伤出现。此外,由于其连接胸骨与肩胛骨,整体修长,锁骨的骨折时有发生,锁骨骨折,发生率占全身骨折的5%~10%,多发生在儿童及青壮年,尤见于外伤之中。
3.肩胛骨 这个词汇来源于希腊语:挖掘,因为肩胛骨三角形状很像铲子,古人也确实使用动物的肩胛骨进行锄头的制作。肩胛骨是一个三角形扁骨,贴于胸廓后外面,位置在第2至第7肋骨之间。整体来看分为二面、三缘和三个角。两面:前面或称为肋骨面,后面或称为背部面
三缘:上缘、内侧缘(脊柱缘)和外侧缘(腋缘)
三角:上角、下角和外侧角
4.肩胛冈 从身体的后方来看肩胛骨,可以看到一个如同山脉一样的突起,现在你可以尝试用你的手臂去抚摸对侧肩胛骨,你可以摸到自己那一块突起,中文之中亲切的把它称之为:肩胛冈,在英文中称为 Scapular spine 直接来看这两个词就是肩胛骨上的“脊”(spine这个词单看就是脊柱的意思嘛)在肩胛冈之上,我们称为冈上窝,而在肩胛骨之下我们称之为冈下窝,这其中的肌肉就叫做冈上肌与冈下肌
5.肩峰 顺着肩胛冈来看,肩胛冈内侧的高度比较低,而越向外侧高度变得越高,就像一个山峰,我们将其称之为肩峰。肩峰的英语词根是Acro,也是“顶点”的意思。因此肩峰即为肩部的高点,山峰顶点,但每个人的肩峰又各不同。
3骨:肱骨,肩胛骨,锁骨
4关节:盂肱关节,肩锁关节,胸锁关节,肩胛胸壁关节
5韧带:肱骨横韧带,喙肱韧带,喙肩韧带,喙锁韧带,盂肱韧带
6连接躯干肌肉:斜方肌,肩胛提肌,大菱形肌,小菱形肌,前锯肌
7连接肱骨肌肉:冈上肌,肩胛下肌,冈下肌,小圆肌,大圆肌,喙肱肌,三角肌
肩胛骨的下角,在人体第七对肋骨或者第七肋间隙的水平位置,而肩胛骨的下角一般平对人体第七节到第八节胸椎的椎间隙附近。
肩胛骨位置在人体后背部左、右上角,肩胛骨上端水平位置,大概在人体第二对肋骨或者第二节胸椎的水平位置。
整体形态类似于倒三角形,外侧形成肩关节,内侧大部分的范围都在肋骨表面滑动,并且由周围韧带、筋膜、肌肉来固定,能够使人体的上肢和后背力量更加充足,并且还能够协调人体上肢和躯干的运动。
扩展资料
肩胛带的运动类型
肩胛带是用来描述肩胛骨和锁骨的活动,胸锁关节和肩锁关节使肩胛带产生运动。
肩胛带的运动有上提、下降、前伸、后缩、上旋和下旋六种运动类型。
上提/下降和前伸/后缩是线性运动。
上旋和下旋是角运动。
除上述以外,还有一种肩胛骨的运动是肩胛骨倾斜,这种运动通常发生在肩关节过度伸展上。
肩胛骨的运动主要有五块肌肉完成,它们是斜方肌、肩胛提肌、菱形肌、前锯肌和胸小肌。五块肌肉附着于肩胛骨和锁骨,并提供肩胛带的运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