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仲树皮自古便以名贵药材而著称。早在2000年前我国的第一部药书《神农本草经》中便明确记载了杜仲皮的药效:「主治腰脊疼,补中,益精气,坚筋骨,强志,除阴下痒湿,小便余沥。久服轻身不老。」书中还把杜仲称为药中上品,可多服、久服,无毒或微毒,有明显滋补、强壮的功效。全书共录药物365味,上品者占120味,杜仲便为上品药之一。说明当时人们对杜仲的药用价值评价很高。
明代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在其所著的《本草纲目》中称杜仲树的名字源于人名,谓「昔有杜仲(人名)服此得道」,意思是说有个名叫杜仲的人吃了这种植物之后而得道成仙。这充分说明杜仲很早便为我国人民所推崇,书中还称:「杜仲皮色紫,味甘微辛,其性温平,甘温能补,微辛能润,故能入肝而补皆。盖肝主筋,肾主骨,肾充则骨强;肝充则筋健,能使筋骨相著。治腰膝酸痛,安胎等症。」这些都充分说明我国医学家很早便发现杜仲有独特的强筋、壮骨及安胎的功效,并已广泛用于临床。
古人也常把杜仲作为保健补品。唐朝名医孙思邈的羊南杜仲汤在当时极为时兴;其作为保健补品用,具有健胃、强身及壮阳的效力。宋代《本草图经》一书称杜仲「木作屐,亦主益脚」,是说用杜仲木材制作的鞋板,有益于脚部的保健。
现代医学证明杜仲可以「六抗三降」,六抗包括抗炎、抗菌、抗病毒、抗疲劳、抗衰老、抗肿瘤;三降是指杜仲具有降血糖、降血脂和降血压的作用。
杜仲
又名:丝棉皮
性味归经:味甘,性温;归肝、肾经。
强筋健骨中国宝树
杜仲为我国特有的珍贵植物,是补肝肾、强筋骨之要药。虽在中医传统应用中以树皮入药,但近几年发现,杜仲叶与杜仲皮的有效成分基本相同,甚至杜仲叶的某些成分的含量还超过杜仲皮,在临床上,杜仲叶可代替杜仲皮使用。在《本草纲目》中杜仲“甘温能补,微辛能润,故能入肝而滋肾”,并“肝主筋,肾主骨,肾充则骨强,肝充则筋健……”。
【杜仲小档案】
杜仲属落叶乔木,是地质史上第三纪残留古生物的特有树种,为我国特有,已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树种,主要分布于湖北、四川、云南、贵州、河南、浙江、甘肃等地。药用部位为杜仲树皮,树皮折断时有极多的橡胶纤细弹丝,银白如棉,因此又称“木棉”。一般在清明至夏至期间,剥下树龄在15~20年以上的树皮,除去粗皮,晒干,润透,切块或切丝,再晒干,即为生杜仲;用盐水拌匀,小火炒至微有焦斑,再晾干,即为盐水炙杜仲。
【功效主治】
功效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主治1.用于肝肾不足引起的腰膝酸软、下肢痿软、阳痿等。2.用于肝肾亏虚引起的妊娠下血、胎动不安或习惯性流产等。3.可降低血压。
【真伪鉴别】
正品杜仲皮,扁平板块状,外表淡棕色或灰褐色,有斜方形横裂的皮孔,内表面暗紫色,断面有细密银白色富弹性的橡胶丝。
伪品之一为丝棉木,来源于卫矛科白杜的树皮,浅槽状或单筒状,外表灰白色或灰黑色相间,内表面黄白色或淡红棕色,有细纵纹,断面有白色胶丝,疏而脆。
伪品之二是正木皮,来源于卫矛科正木的树皮,平板状或卷筒状,外表灰褐色,有点状突起的皮孔及纵向浅裂纹,内表面浅棕色,具纵向条纹,断面有银白色丝状物相连,拉到3毫米处即断。
【注意事项】
杜仲性温,阴虚火旺者慎用。
杜仲皮可以煎汤直接服用,还可以煎汤,将汤汁做成各种药膳,比如杜仲羊肉汤,还可以辅助其他中草药泡水喝,如杜仲枸杞子茶,杜仲五味子茶,杜仲桑叶茶。
杜仲皮的功效与作用
杜仲皮功用主治:补肝肾、强筋骨、安胎。治疗腰肌酸疼、足膝萎弱、小便余沥、阴下湿痒、胎漏欲堕、胎动不安、高血压等。
杜仲皮含有17种游离氨基酸,其中有7种是人体必需但是又不能合成的,利用杜仲皮泡茶、泡酒喝可以补充这类氨基酸。
杜仲皮含有B2和微量的维生素B1,以及铜、铁、钙、磷、硼、锌等13中元素,这些都是人体所必需的,适当服用杜仲皮可以预防疾病,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杜仲皮还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和热量消耗,从而使体重下降,降低中性脂肪,具有很好的预防衰老、强身健体的作用。
杜仲皮还具有食用作用,在煲汤的时候加一些杜仲皮不仅味道更鲜美还能补充多种身体所必需物质。
扩展资料
杜仲皮是一种非处方药,属于中药的一种,味平和,可以补肝肾,强筋骨,安胎。主治腰脊酸疼,足膝痿弱,小便余沥,阴下湿痒,胎漏欲堕,胎动不安,高血压。
中老年人肾气不足,腰膝疼痛,腿脚软弱无力,小便余沥者宜食;妇女体质虚弱,肾气不固,胎漏欲堕及习惯性流产者保胎时宜食,小儿麻痹后遗症,小儿行走过迟,两下肢无力者宜食;高血压患者宜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杜仲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