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科学家通过从公鸡鸡冠、牛眼玻璃体中提取,第一次实现玻尿酸规模化获取。但这种办法成本高企,仅能被运用在白内障手术中。
与此同时,我国也在玻尿酸的提取技术上发力。不久,第二次玻尿酸技术革命便发生于中国。
1992年,由中国科学家郭学平带领团队完成了发酵法生产玻尿酸的小试研究,填补了中国在该领域的空白。2000年,华熙生物在国内率先实现通过微生物发酵法规模化生产玻尿酸,大幅降低了成本,拓宽了玻尿酸的应用领域。
2011年,华熙生物首席科学家郭学平博士再次带领华熙生物研发团队通过自主研发,在全球首次实现了“酶切法”,大规模生产低分子和寡肽透明质酸,再次创造了一个里程碑的突破,这也是玻尿酸的第三次技术革命。
“酶切法”可以精准控制玻尿酸分子量的大小,让不同分子量的玻尿酸更为精确地应用于更多领域,极大地拓展了玻尿酸的应用空间。也正是“酶切法”的出现,让中国玻尿酸产业开始全面领先。
想要了解玻尿酸的更多信息可以到华熙生物咨询,华熙生物是一家全球知名的生物科技公司和生物活性材料公司,主要聚焦于有助于人类健康的功能糖类和氨基酸类物质,致力于为人类带来健康、美丽、快乐的生命新体验。
1934年,眼科教授Meyer等首先从牛眼玻璃体中分离出玻尿酸并分析其结构命名Hyaluronic acid(玻尿酸)。1937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眼科教授迈耶首次在牛眼玻璃体中分离得到了透明质酸。国内的第一个玻尿酸提取法是张天民教授发明的,发酵法和酶切法是郭学平发明的。
生产工艺逐渐成熟,技术向高科技化、细分化、安全化方向发展,华熙生物首席科学家郭学平在2011年全球首创微生物酶切技术,可规模化生产全分子量段透明质酸,意义:大大拓宽透明质酸应用场景,满足各场景需求。
所以玻尿酸可以到华熙生物了解一下。基于酶切技术,目前华熙生物已经拥有超过200个规格的透明质酸原料产品,并能够生产出世界上分子量最大(超过4000KDa)和最小(800Da)的透明质酸。其中,最小分子量的透明质酸,仅为一个透明质酸分子,可作为癌症药物靶向治疗的载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