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糖尿病肾病怎么办
筛查:对于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发现糖耐量以及空腹血糖异常者,进行生活干预,控糖等等,预防糖尿病以及糖尿病肾病的发生。
早期治疗:对于已经出现了微量白蛋白尿的患者,给予糖尿病肾病治疗,减缓并且进展。
阻止肾功能不全的进展:对于已经出现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可考虑肾脏替代治疗。
2、糖尿病肾病的分期
Ⅰ期:肾小球高滤过,肾脏体积增大,此时无肾脏病理组织学改变。
Ⅱ期:间歇性微量白蛋白尿期,此时尿蛋白排泄率正常,或在运动后有所增高。
Ⅲ期:持续性微量白蛋白尿期,也有人称早期糖尿病肾病期,此时肾小球滤过率正常。
Ⅳ期:临床糖尿病肾病期,显性蛋白尿,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可出现肾病综合征。
Ⅴ期:肾衰竭期,尿蛋白排泄可减少,肾功能异常。
3、糖尿病肾病要做什么检查
尿糖定性
是筛选糖尿病的一种简易方法但在糖尿病肾病可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故测定血糖是诊断的主要依据。
尿白蛋白排泄率(UAE)
20~200μg/min是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指标当UAE持续大于200μg/min或常规检查尿蛋白阳性(尿蛋白定量大于0.5g/24h)即诊断为糖尿病肾病。
尿沉渣
一般改变不明显较多白细胞时提示尿路感染有大量红细胞提示可能有其他原因所致的血尿。
尿素氮、肌酐
糖尿病肾病晚期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和血尿素氮、肌酐增高。
核素肾动态肾小球滤过率(GFR)
GFR增加B超测量肾体积增大符合早期糖尿病肾病。在尿毒症时GFR明显下降,但肾脏体积往往无明显缩小。
如何治疗糖尿病肾病1、控制高血压积极控制高血压,严格达标。少盐饮食、适当锻炼、积极补钙。已有血压高者要在医生指导下坚持服用降压药。达标值:无肾损害及尿蛋白<1.0克/天者,血压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尿蛋白>1.0克/天,血压控制在<125/75毫米汞柱。
2、控制高血糖从患糖尿病起就应积极控制高血糖,而且一定要严格达标。血糖控制越理想,患糖尿病肾病的机会越低。达标值:空腹血糖<6.1毫摩尔/升,餐后血糖<8.0毫摩尔/升,糖化血红蛋白<6.5%。
3、定期体检糖尿病肾病早期无任何症状。因此,必须坚持定期体检,要特别检查尿微量白蛋白。2型糖尿病确诊时即应行尿微量白蛋白筛查。1型糖尿病发病5年后开始进行筛查。凡初次筛查未发现微量白蛋白尿,以后每年应进行一次检查。
4、控制高血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都是发生蛋白尿的危险因素。因此有血脂紊乱者,还应进行调脂治疗。达标值:总胆固醇<4.5毫摩尔/升,低密度脂蛋白<2.6毫摩尔/升,高密度脂蛋白>1.1毫摩尔/升,甘油三酯<1.5毫摩尔/升。
糖尿病肾病的危害1、神经病变。儿童糖尿病的神经侵害重要是于四周神经与四周神经的脱髓鞘病变有关,这种脱髓鞘转变与四周神经髓磷脂经非酶糖基化作用,引起免疫球蛋白的沉积及糖化终产物的形成年龄有关。表现为肢体麻木,刺痛,烧灼感。病程长者,可伴有胃肠功效混乱及排尿障碍等自主神经病变,中枢神经也可受累如脑萎缩等。
2、酮症酸中毒。酮症酸中毒是儿童糖尿病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其产生和发展与多种因素有关,如沾染、饮食失控、胰岛素治疗中断等。酮症酸中毒的产生,一方面与胰岛素的尽对不足有关,另一方面与胰岛素拮抗激素的相对或尽对增加有关。如生长激素,有发动脂肪分解,导致大批生酮氨基酸的产生及高血糖素等。酮症酸中毒时,重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嗜睡、昏迷、呼吸急促深大、口唇樱红、呼气有烂苹果味、血糖升高。
3、骨关节病变。骨关节病变的重要表现为骨矿物盐减少,骨密度减低,掌骨x线皮质变薄,其原因不明。高血糖时肾小管钙和磷的重接收减少,可能是骨矿物质减少的原因之一。另一表现是关节运动受限,双手手掌不能合龙,但多无疼痛。其原因可能是肌腱胶原组织的糖基化导致的微血管病变有关。
一、与诊断、分型有关的检查1.血糖:血糖升高是诊断糖尿病的依据。在临床上,经常化验的血糖有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标准,当一个人的空腹血糖大于或等于7.0毫摩尔/升(126毫克/分升),或者其餐后2小时血糖大于或等于11.1毫摩尔/升(200毫克/分升)时,即可被诊断患有糖尿病。在这里应注意以下两点:一是不能忽视餐后血糖,因为它对糖尿病的早期诊断意义更大二是尿糖的检查结果只能作为糖尿病的诊断线索,不能作为诊断依据。也就是说,不能根据尿糖的检查结果来确诊或排除受检者患有糖尿病。
2.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试验):当一个人的空腹血糖或餐后2小时血糖比正常人偏高,但还达不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时,就需要做OGTT试验,以明确其是处于糖调节受损(I-GR)阶段,还是真的患有糖尿病。
3.胰岛功能测定:它包括胰岛素释放试验(IRT)和C肽释放试验(CPRT)。该试验是通过测定患者的空腹及餐后各个时点的胰岛素以及C肽的分泌水平和曲线特点,了解胰岛功能的衰竭程度,并协助判断该患者所患糖尿病的类型。
4.细胞自身抗体检查:它包括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胰岛素抗体(IAA)、胰岛细胞抗体(ICA)等的检查。做该项检查主要用于明确糖尿病患者的疾病类型。1型糖尿病患者的这些抗体往往呈阳性,2型糖尿病患者则正好相反。其中,GA-DA在糖尿病患者的血中出现得早、持续的时间长,对诊断最有意义。
二、反映血糖平均控制水平的检查
无论空腹血糖还是餐后2小时血糖,反映的都是一个人在某一时刻的血糖值,其结果会受到很多偶然因素的影响,血糖波动大的患者尤其如此。要准确了解自己某一段时期内的血糖总体水平,患者必须检查下列指标:
1.糖化血红蛋白(HbA1c):它是由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与血中的葡萄糖结合而成的,其正常值为4%~6%(糖化血红蛋白占全部血红蛋白的百分比)。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查结果通常不会受一些偶然因素的影响,可以客观准确地反映一个人近2~3个月内的血糖总体水平。
2.糖化血清蛋白(GSP):它是由血浆中的白蛋白与葡萄糖结合而成的,其正常值为1.5~2.4毫摩尔/升。糖化血清蛋白的状况可以反映一个人近2~3周内的血糖总体水平。
三、与代谢紊乱及并发症有关的检查
糖尿病对人体最大的危害是它的各种并发症。为了更全面地了解病情,糖尿病患者必须检查下列指标:
1.尿常规:包括尿糖、尿酮体、尿蛋白、白细胞等多项指标的检查。这些指标可以间接地反映患者的血糖水平,明确其是否存在酮症酸中毒和泌尿系感染等情况。另外,尿微量白蛋白的定量测定还是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的重要依据。
2.血脂:糖尿病患者往往会出现脂代谢紊乱的情况。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降低的患者,应适当地选用调脂药物,以纠正脂代谢紊乱。
3.血压和血黏度: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高血黏被称为糖尿病患者的四大隐形“杀手”。糖尿病患者在初诊时必须了解自己的血压、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状况,若有异常应及时地进行对症治疗。
4.体重指数(BMI):它的计算方法是:BMI=体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体重指数可作为糖尿病患者每日摄入热量多少的参考依据,同时可以指导其临床选药。例如,超重或肥胖的糖尿病患者应首选双胍类药物进行治疗,而消瘦的糖尿病患者应首选磺脲类药物进行治疗。
5.肝功能和肾功能:通过检查患者的肝功能和肾功能,可以了解其是否合并有糖尿病肾病,同时可以指导其临床选药,因为某些降糖药不适宜肝功能或肾功能不全的糖尿病患者服用。
6.眼底:糖尿病患者在并发视网膜病变的早期往往没有眼部症状,到了该病的晚期其眼病常常难以控制。所以,糖尿病患者在初诊时应做眼底检查,以了解其是否合并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白内障或青光眼,绝不能到了眼睛看不清东西时才去查眼底。
7.神经系统:糖尿病患者可用10克单尼龙丝进行触觉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另外,还应做植物神经方面的相关检查,例如,可测量其处于站立位和卧位时的血压,以判断其有无体位性低血压。
此外,初诊的糖尿病患者还应做心电图、心脏彩超、下肢血管超声和造影、胸部X片以及骨密度等项目的检查,以明确是否患有冠心病、心功能不全、下肢动脉硬化或狭窄、肺部感染或结核以及骨质疏松等相关疾病。
一般来说,已明确诊断的糖尿病患者,应每周检查一次血糖(包括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每2~3个月检查一次糖化血红蛋白,每半年化验一次血脂、肝功能、肾功能和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每半年至一年检查一次眼底。由于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浮肿、蛋白尿、视力下降、手足麻木、间歇性跛行等症状,其并发症大多已处于不可逆转的中晚期,治疗难度相当大,所以,在初诊时就必须进行全面的检查,并注意按时用药,定期复查,以平稳地控制血糖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