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是什么结构

鼻是什么结构,第1张

鼻的结构:上中下结构

鼻(拼音:bí),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战国文字,也有人认为始见于商代甲骨文 。本义指呼吸与嗅觉器官鼻子,古初以“自”为鼻,“自”作“自己”用后,以“畀”为声符另造了“鼻”字。后引申指起始、开端。

鼻的字源演变

形声字。《说文》“从自、畀(bì)”,实为从自、畀声。形旁自为鼻之象形字,表示鼻的本义与自有关。鼻与畀并质部。古初以自为鼻,后乃为造今字。战国古文字中声旁畀有三种字形:一种与象形接近,一种距离略远些,一种距离更大。

《说文》主要依据前两种结构厘定,作图中6字形(许慎的会意结构及畀字从丌、甶声的分析是理据重构)。隶变后楷书作鼻,是小篆的笔势变化。构件丌或作大,没取得主流地位。魏晋及隋唐碑刻中或作其他异体,并俗体。

此字本义即呼吸与嗅觉器官。《易·噬嗑》:“噬肤灭鼻,无咎。”引申指器物上隆起如鼻部分。《周礼·考工记·玉人》:“驵琮七寸,鼻寸有半寸。”此指玉纽。又从本义引申指起始、开端。在扬雄的《方言》一书中记载着:“鼻,始也。兽之初生谓之鼻,人之初生谓之首。梁益之间谓鼻为初,或谓之祖。”

因此有“鼻祖”一词,也就是创始人的意思。《汉书·扬雄传》:“有周氏之婵嫣兮,或鼻祖于汾隅。” 战国玺印文字多用作人名。

甲骨文中有类“鼻”字形之文字   ,其义暂无可考。

鼻上下结构。

一、鼻的读音

鼻的读音是【bí】。

二、鼻的释义

1、鼻子,人和高等动物的嗅觉器官和呼吸器官:~子。

2、鼻儿,器物突出带孔的部分:针~儿。门~儿。

3、创始:~祖。

三、和鼻有关的词语

1、鼻子:人或高等动物的嗅觉器官,也是呼吸器官的一部分,位于头部,有两个孔。

2、鼻炎:由于感染、过敏或其它原因引起的鼻粘膜炎症。

3、鼻腔:鼻子内部的空腔,分左右两个,壁上有细毛。上部黏膜中有嗅觉细胞,能分辨气味。

4、鼻梁:鼻子隆起的部分:高~。塌~儿。也叫鼻梁子。

5、鼻涕:鼻腔黏膜所分泌的液体。

6、鼻孔:鼻腔跟外面相通的孔道。

7、鼻祖:始祖,比喻创始人。

8、鼻塞:鼻子不通气。

9、扑鼻:(气味)直扑鼻孔,形容气味浓烈:香气~。玫瑰发出~的芳香。

10、刺鼻:谓气味呛鼻难闻。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潘先生 一家跟着茶房走进去时,立刻闻到刺鼻的油腥味儿。”《小说选刊》1981年第9期:“纸盒不断地晃荡,经常有刺鼻的气味。”

四、用鼻造句

1、他把信塞到她鼻子底下。

2、他用拳重击那人的鼻子。

3、她鼻子一酸,流下泪来。

4、异物长期存留在鼻子内。

5、他对准我的鼻子猛击一拳。

鼻的结构是由外鼻、鼻腔及鼻旁窦3部分组成,由鼻骨、鼻软骨、鼻肌及被覆皮肤而成。

鼻腔被鼻中隔分为左右两腔、前有鼻孔与外界相通,后连通于鼻咽部。鼻腔前部为鼻前庭,内被以皮肤,生有鼻毛,起滤过作用,为易发生疖肿处。后部为固有鼻腔,衬以粘膜,可分为嗅部和呼吸部,有嗅觉及温暖湿润、净化被吸入空气的作用。

鼻旁窦位于鼻腔周围的颅骨内,为含气的空腔,与鼻腔相通,其粘膜与鼻腔粘膜相连。鼻腔发炎时,可蔓延到鼻旁窦,引起鼻窦炎。鼻旁窦参与湿润和加温吸入的空气,并对发音起共鸣作用。

鼻骨:左右成对,中线相接,上接额骨鼻部成鼻额缝,外缘接左右两侧上颌骨额突,后面以鼻骨嵴与筛骨正中板相接,下缘以软组织与鼻外侧软骨相接。上部窄厚,下部宽薄,易受外伤而骨折,发生鞍鼻,由于血管丰富,骨折复位后易愈合。

血管:外鼻的静脉主要经内眦静脉及面静脉汇入颈内、外静脉。由于内眦静脉经眼上、下静脉与颅内海绵窦相通,面部静脉且无瓣膜,血液可上下液动,故当鼻或上唇(称危险三角区)患疖肿时如误挤压或治疗不当则有引起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之虞。

鼻腔:是位于两侧面颅之间的腔隙,以骨性鼻腔和软骨为基础,表面衬以粘膜和皮肤而构成。鼻腔是顶狭底宽、前后径大于左右两侧的不规则的狭长腔隙,前起前鼻孔,后止后鼻孔通鼻咽部。鼻腔由鼻中隔分为左、右两腔,前方经鼻孔通外界,后方经鼻后孔通咽腔。每侧鼻腔可分为鼻前庭和固有鼻腔两个部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hy/106870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0
下一篇2023-08-20

随机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