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孔窑洞是什么意思?6孔窑洞大概是多少资产?

6孔窑洞是什么意思?6孔窑洞大概是多少资产?,第1张

近日的一则医患事故中因为怀疑家属小气,于是家属回应了家有6孔窑洞以及车子问题。但是对于6孔窑洞的意思,很多人不解。那么,6孔窑洞是什么意思?6孔窑洞大概是多少资产?

6孔窑洞是什么意思

窑洞(cave-dwelling)是中国西北黄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穴居式”民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在中国陕甘宁地区,黄土层非常厚,有的厚达几十公里,中国人民创造性利用高原有利的地形,凿洞而居,创造了被称为绿色建筑的窑洞建筑。窑洞一般有靠崖式窑洞,下沉式窑洞、独立式等形式,其中靠山窑应用较多。过去一位农民辛勤劳作一生,最基本的愿望就是修建几孔窑洞,有了窑娶了妻才算成了家立了业。男人在黄土地上刨挖,女人则在土窑洞里操持家务、生儿育女。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产物、陕北人民的象征,它沉积了古老的黄土地深层文化。

我国是一个窑居比较普遍的国家,从新疆吐鲁番、喀什,甘肃兰州、敦煌、平凉、庆阳、甘南,宁夏银川、固原,陕西乾县、延安,山西临汾、浮山、平陆、太原,河南郑州、洛阳、巩县以及福建龙岩、永定和广东梅县等地区。陕西窑洞主要分布在陕北,指陕西省延安、榆林等地的窑洞式住宅。它建在黄土高原的沿山与地下,是天然黄土中的穴居形式,因其具有冬暖夏凉,不破坏生态,不占用良田,经济省钱等优点,被当地人民群众广泛采用。陕北窑洞有靠山土窑、石料接口土窑、平地石砌窑多种,一般城市里以石、砖窑居多,而农村则多是土窑或石料接口土窑。主要形式有地坑窑、沿崖窑、锢窑。

6孔窑洞大概是多少资产

很多人都知道窑洞是以往人们居住的生活环境,如今若是置换成现有的房屋建筑,有人说大概是6套房的价值。

不过也看各地方的经济条件状况来决定,甚至有人在质疑榆林是不是穷地方。

现在还有人住窑洞吗

越来越少。

小时候村里的情况是,但凡收入上来了,就会找一块平整的土地(我们叫塬)或者就在窑洞外头的院子里盖自己的房屋。所以说谁家盖房子了就是经济状况好起来了,谁家还住在窑洞里,那就是日子过的一般。

这几年村里更留不住人了,都出来城里工作、打工,干的好的也都把老人接出来住。

村里人越来越少,住窑洞的,就更加稀有了。

代表很穷。山西窑洞是山西省的传统民居之一。窑洞一般修在朝南的山坡上,向阳,背靠山,面朝开阔地带,少有树木遮挡,十分适宜居住生活 。一院窑洞一般修3孔或5孔,中窑为正窑,有的分前后窑,有的1进3开,从外面看4孔要各开门户, 走到里面可以发现它们有隧道式小门互通顶部呈半圆形,这样窑洞就会空间增大。

窑洞居住形式

  我国黄土高原在劳动人民的开发利用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四大窑洞区:陕北、陇东、豫西、晋中。而其中以豫西最为典型。是我国居住建筑中的瑰宝。豫西是指从郑州以西的黄河两岸(主要是南岸)到与陕西搭界的潼关为止,现在的荥阳、巩县、偃师、洛阳、新安、义马、渑池、陕县、三门峡市、灵宝、孟县、孟津、济源等县市。另外如太行山区的林县、辉县,以及嵩县、卢氏,乃至襄城县也有窑居。

在郑州以西,黄河以南,崤山、熊耳山和嵩山以北,以及黄河北岸的孟县西部,济源县的西南部属于黄土台地区陵区。黄土的厚度自西向东逐渐增厚,灵宝、三门峡等地黄土层厚约20至30米,巩县、荥阳一带黄土则厚达40米以上。在这些地区,黄土阶地、黄土塬和黄土丘陵广泛分布。这里的黄土层土质均匀,含有石灰质,有垂直节理,壁立不易倒塌可塑易凿是其特点,经过多年雨水冲刷,形成冲沟、断崖。在原始社会晚期,穴居就成为这一广大区域氏族部落普遍采用的一种居住形式。随着原始人营造经验的不断积累和技术的提高,穴居一方面从袋状竖穴逐步发展到半地穴,最后完全上升到地面,成为地面建筑的房屋。同时另一方面,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穴居却仍然保留着。由于地理条件没有发生大的根本性变化,我们的祖先依然深深地眷恋着这得天独厚的黄土地,不过,穴居住所的营造在技术上和经验上更加有所提高和改进了。  

窑居的最大特点是因地制宜,充分利用那丰厚的黄土层。由于是在地层中间挖窑居住,不占用耕地,施工简易,而且不用梁、檩、椽、柱等木料,也不用大量的砖瓦,所以经济实惠、造价极低。这样的窑洞防火、防震性好。黄土丘陵的岭岭沟沟畔的窑洞,不象石头洞穴那样冰冷,而是渗水性、透气性都很好,住在里面,冬暖夏凉,舒适温馨,和养育我们的大地非常亲近贴切,有一种婴孩偎在母亲的怀抱里的安宓感觉。

现代建筑学家认为,窑居这种建筑的哲学思想是要表现人类原本是生根于大地的,寓于大地之中,是建筑生根于大地的典型代表。其自然风格乡土气息充分体现了敦厚朴实的性格。他们称窑居是“文明建筑”。窑居这种就地建设,经济节能,不破坏自然界的生态,建筑不超于自然,而埋藏在大自然之中的形式,极具乡土特色。平常在结婚仪式中有一个仪式叫“入洞房”,其实是指新房而言,可是在窑居区,则是真正入“洞”房了,因为新房就是整治一新的窑洞啊。

靠崖窑

靠崖窑又叫靠山窑。这种窑洞是选择天然的崖面,往往是在冲沟的两边,有十几米、几十米高的崖面,或者是岭的断面、截头。由于崖面的形成是天然的,所以,在方向的选择上,对于座北朝南这样的房屋建造的规矩,不十分严格。人们尽量挑选南北朝向的向阳的一面,但多数根据崖面自然的方向,有东、有西、有南,也有北。

崖面选定后,即开始动手将崖面切削修整成陡立垂直平整的壁面。就像盖房屋垒墙一样,不能倾斜,或凸凹不平。崖面的宽度面积根据需要而定。如果是一层窑,三孔窑洞,大约崖面高7-10米,宽10-15米。这个崖面俗称“窑脸”、“窑脑”。窑脸修整好后,即可以从其下部沿水平方向向土层纵深掏挖横穴,即窑洞了。窑洞有几种形式:

窑间窑 这是充分利用黄土层的一种窑洞。开挖时,先凿一个门的宽度,门的高度加上一个天窗的高度,这样一个向深处挖5尺(约1米到2米)的拱形空间,即是“窑间”。相当于一个门洞。第二步,在门洞之后扩大,开挖高3米,宽3米的拱形窑洞体,洞的进深,根据需要而定。但一般是采用单数,如一丈,一丈五等,深得可达3丈。

间墙窑 此种形式是不挖窑间,也就是不挖门洞,而是根据所需窑洞的高度和宽度,如果是3米宽3米高的窑洞,即一开始就按这个尺寸去挖。窑体挖好后,在窑体前与窑脸看齐用砖或坯垒砌窑间墙,把窑洞封好,墙上要留门和窗。在上部与拱形窑顶接近处设置一个通风出烟的口,俗称“马眼”,一尺半(50公分)见方。在门上设天窗,间墙窑的窑门前光线充足,比窑间窑采光好。 

无论哪种窑,只是在开挖窑洞出口处即窑门脸时有所不同。而窑体都是一样的。窑体的宽度一般在3米左右。不开挖跨度宽的窑洞,以防止坍塌。但进深可以自由延长。当需要多室时,就向深处发展,有达20米的。窑洞在适当的位置留横隔墙,形成二个或数个间。还有一种形式是在窑洞内的侧壁向左或向右开挖套间。套间在崖面只开窗口而不设门。又可在窑洞的里间的侧壁上掏挖“拐窑”,这种窑在整个窑洞的后部,离窑脸远,所以无法开窗。因而里边光线、通风均不好。但其隐蔽性很好,在战乱的年代里,是人们躲避藏身的去所。当然存放物品更是严实安全,并且这种窑存放粮食不易变坏。

天窑 在黄土层很厚的地带,人们常爱在窑洞之上再挖一层窑洞。俗称这种窑上带的窑为天窑,也叫悬窑。大概因其高高在上的原因而起的名吧。一般人口不多,财力、物力有限的人家,只设置一间天窑,供存放物品与躲避兵祸匪乱。天窑不在窑脸开门,只设一窗,进出从内部凿挖出口,设梯子与下面的窑洞相通。

在有些大家庭,人多、财足、物丰,则要气派的多,底层窑洞在三间或数间以上,一字排开,然后在其上凿挖二层甚至三层以上的天窑。形成一个窑洞群。其壁立的崖面即窑脸有二三十米高,三几十米宽,底层是数间拱形门,在其上相对应有二层乃至数层天窑,只有窗户,门设在内部。远远地从前面望去,犹如几层的大高楼,颇为雄壮美观。

上面说 的上下窑之间的相通处设在窑洞内部是说一般的情况下,但也有例外,就象楼房一样,一般上下的楼梯设在内部,但也有设在外部的。这种形式的窑比较复杂。首先在开削窑脸时,在一层窑洞之上的窑脸要向后凿削去2-3米,以便留出一个平台,这样二层的天窑就可以开门了。很象梯田的形式。上下层相连的阶梯开在窑洞的最边上,仍依山势,利用黄土,凿出阶梯。是明梯而不是暗梯,这与开放式的单面楼房几乎一模一样。

两层以上的窑居,其厕所如何解决呢?人们有一办法。在巩县新中乡,有一个十分富有的地主乡绅张诰家,房产窑产很大,其窑修建得很气派,窑上挖窑,有二层、三层以上的,窑脸高大宽广,很有气势。二层以上都是住人的寝室,平时上下是从窑脸的一边依崖势修一明梯。窑层高,窑院大,居住在上层离设在院子下首的厕所有相当的距离,又高又远,拉屎撒尿成了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工匠们想出了一个办法,在上层窑洞的最边上修筑一厕所,为解决蓄存粪尿,免得上下掏粪不便,粪坑设在最底层,在地面以下。然后从上到下修一个高高直直的方形直筒,象电梯上下的空间一样,这样从上面的粪尿离粪坑有几丈高,尤其是大便时,从上面跌到底下,要隔一段时间,才会听到“咚”的一声响,象放炮一样!这是由于落体运动的重力加速度的原因。这种高空厕所,成为当地一个非常有趣的特殊现象,凡是去过那儿的人都会留下难忘的印象。 

房洞结合窑 以上几种是纯粹的窑洞。还有的是在窑洞口处紧贴窑脸建房,依窑脑为房的大脊,顺势向前倾斜建成一面坡房顶,当地老百姓也称其为崛肚房。这种房因只一面坡,内部不大,里面与窑洞相连。外面仍与房一样,设门与窗。从正面望去,俨然一座房,走进里面才知是房窑结合。这种形式,既有房屋明亮宽畅,通风便利,房坡易于修理的优点,又有睡卧安宁,冬暖夏凉,贮藏安全的窑洞优点,是劳动人民的一个创造。

以上靠崖窑,简易的是一字平列一至三间或二间的窑洞,洞前整理出一块平地,即可成为一处居住场所。然而,人们总是对自己的活动休息场所给以十分的重视,往往还要形成一个院子,它有以下形式:

靠崖窑院

自然式 最简单的,是在窑洞前及左右用树木的枝条编织成一个篱笆院及木门,沿篱笆栽种一些花草植物,与那依黄土崖上自然生长的酸枣棵和野草等植物浑然成为一体,二三间窑洞掩映在其中,十足的天然野趣。

再进一步,依然是那三间靠崖的窑洞,然而用泥垛墙或土坯围起院子,搭一个简易的门楼,黄土的崖,黄土的洞,黄土的围墙,配上木质的门和窗,质朴而不饰雕凿,给人温馨的泥土芳香,处在其中便融进了养育人类文明的黄色。

(图1)

后窑前房式 以窑洞为主房(或曰上房)或是并排挖三孔窑,中间的一孔开门,两边两孔不开门,只设窗,两边两间在里边间墙上开挖通道与中间一孔相通连。形成一明二暗的主窑。又有三孔窑洞各安置门窗,各处独立,三孔并排的形式。然后在窑洞前边的东西两侧盖厢房(当地称厦房),各三间或各五间,通常是两面坡起脊房,也有是把厢房盖成单坡房的。南边修围墙,盖门楼。这种结构,窑洞高大,两厢房不高过窑洞,与平原上的三合院一样。

再有一种与上种类似,不过更讲究。主窑不是独立的窑洞,而是在一明二暗的前紧贴窑脸修楼檐,盖成房洞结合式,有的房为硬山式,较严整朴素。的有则房前出檐,安装明柱,形成带走廊的出檐上房,更显得气派。前边东西两侧盖厢房,南边或盖临待房,或起围墙盖门楼。俨然一座依山而建的三合院或四合院。

带后窑的窑院 在地面较宽绰的村子,往往还有一种窑院。前边是一个完整的由房屋组成的四合院,绕过院子,后面又一小院,则是窑洞,窑和房不相接,各自独立,老百姓称这为“带后窑”。窑洞不起主房的作用了,而是属于附属的后院或内院。

组合窑院 这种窑院,往往选择一处较高大有足够横长度的崖面,崖面挖一排窑洞,窑前是房屋,分成数个院子,各有大门,而最后边的窑洞则是各院相通,并不分割。晚上,各家关上大门,住在里边的人们有事时各从后面窑洞前你来我往很方便。这种院子多为同族数家共建,既方便生活,又宜于共同防贼防盗。多见于沿河沟的小山村。

天生窑院 上述几种窑院都是属于单面的靠崖窑洞,另有一种靠崖窑院十分别致,充分利用崖面,又节省木料、砖瓦、草之类,用窑洞形成一个三合院或四合院。这种窑院称为天生窑院,也有叫天井窑院的。此院的地址选择是在不太高的山崖,从根部先凿一孔窑洞3-5丈(10-15米)深为大门洞,之后,扩大开挖成一个四方形的露天天井,门洞的一面除外,在其余三面的坑壁上凿窑洞,每面壁上根据需要挖一至三孔窑洞不等。从外面望去是一孔窑洞,进去则是一豁然开朗的窑院。充分利用了地层。这种院子开挖的土方量是很大的。 

靠崖窑洞是一种古老的民居,结实的土质,使有些窑洞虽逾千年仍坚固如常。巩县南窑湾村是唐代著名大诗人的杜甫的家乡。他的故居就是窑洞的形式。窑洞座落在一个黄土崖头下,这座高200米左右的崖形状很象一座笔架,崖身稳健,崖头三峰挺立,当地群众呼为笔架山,崖根有一窑洞,即著名的杜甫诞生窑。后历朝文人雅士,大官名宦拜瞻络绎不绝。解放后,经过修整加固等保护措施,焕发了新生,窑前有厢房,窑房结合形成一个四合院。院前百米处即有清彻的东寺河从院门前流过,一直到伊洛河里。河边垂柳依依,风景十分优雅。

在巩县站街北瑶湾著名的伊洛河入黄河处河水宽阔清彻,岸边是壁立的黄土陵崖,其中有五孔大窑在一个码头边上,群众叫它“龙窑”,这是清朝末年,八国联军进北京,慈禧逃跑到西安,后来返回北京时顺伊洛河走水路,当年的地方官为其特意叫百姓赶挖的临时休息处。至今犹存。窑体高大,想当年接驾时,窑洞内外肯定布置的十分华丽。由此可见窑洞在巩县是多么受人欢迎的居住,就连接皇上大驾,也用窑洞而不盖别宫。而这个地方官也特别会体会奉迎上司,用这浓郁的别具乡土气息风格的住所来讨好主子的欢心。

在卢氏县城附近的南窑村和城东的湾子村,黄土崖架高,土质好,至今仍保留着完好无损的高级窑洞。当年富有的人家看中了这些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不惜代价,修建了一些质量很高的窑洞。窑内极宽敞,内部窑壁经过仔细整削镶砖并用泥浆抹光,最后白灰粉刷饰墙,窑上筑有木板楼,窑楼巧妙结合,高大精美宏伟。数百年的历史过去,依然风韵犹存。

地坑窑院

以上的窑院的窑洞都是在地面以上挖掘的。与平地上建房屋一样。但有一种是在地面以下建的窑院,叫做天井窑院,又叫地坑院、地阴坑,或者就叫地窑、窑坑。

地坑院不是随便什么地方都可以挖的。在黄土丘陵地区,有一种地形类似岗地,叫做塬。从地面上平视看去,象是一道亘绵数里高数百米的山岗。待上到岗顶发现它是一马平川的平原,一点儿也没有在岭上的感觉。塬上高大的树木很少,水也很深,黄土层却很厚。这里起土垒墙盖房,比较困难,又无天然崖面可以利用。勤劳智慧的人民创造出了一种解决以上困难的方法,给自己营造居住的场所。

(图2)

他们是往地下发掘,造成人工崖面。先在地面上辟一长、宽十数米的正方形或长方形的界限,然后向下直掘下去。深度达8米左右。造成了四壁有崖面的院子。然后在四面坑壁上掏挖窑洞。坑的形状以方为主,也有长方、丁字等形状。相对的两面坑壁之间距离窄者5-8米,长的一边有达15-50米者。地坑的深度由窑洞本身的高度再加上必要的覆盖土层厚度来决定,其厚度要以能抗得住重力压震来衡量,所以,深度至少5米,一般都在8米左右,亦有达10米者。坑的顶边上与底边上下垂直,形成一个方体或长方体、丁字体的坑。每壁上挖一窑、二窑或三窑。大的地坑院,每面坑壁掏挖三孔窑,这三孔窑或各自独立;或一明二暗,即中间一孔有间,两边两孔为暗间,只有窗不开门,与明间在里边相通。窑洞口高2.5米至3米,宽1米至1.5米。进深根据人口多少和经济条件的状况而定。站在地坑中,俨然与四合院同样感受。 

进入地坑院的方式是自地面开辟斜道往下通到地坑院中。这斜道不是一条道直通到底,颇有讲究。考虑到进来的人便于与地坑院内招呼应候,入口不能离地坑过远,所以采用折角的方式,通道口贴近坑院上沿,旋转半圈下降,这一段阶梯是露天的。然后阶梯与地坑院角上的一孔窑洞相接,打成隧道由窑洞内进入院中。窑洞内这段阶梯上面的土不用全部揭去了,这样一来减少了土方量,二来利用窑洞做成大门洞,安上大门,封闭很好,对坑院的安全非常重要。同时又保护了接近院子的这一段阶梯不被雨水淋浇破坏,一举两得。做门洞的这孔窑洞,从地坑院内看,其仍和其它窑洞一样,外形不变,不破坏院子的整体性。而外入口处看,则是一地道的门洞,做成门楼模样,与阶道一样宽窄。窑洞内除了走道阶梯外,其余空间可以打水井、放物件。充分利用。如果地坑院附近有天然崖面,则从崖面上掘隧道下降进入地坑院。当地群众把进入坑院的通道叫“窑漫道”或“门洞”。

地坑院的最上沿的四周,都要修筑一道坑檐,向院内伸出30-50公分,成坡状,专为防止雨水冲刷,保护坑沿部位。紧贴檐外沿砌成50公分高的矮墙,俗称“女儿墙”或“护崖墙”。这墙和檐用砖瓦砌成,家境不太好的,墙就用土垛成。有条件的,则对此墙十分讲究。先在坑沿顶部四周砌上几层砖,砖的砌法多种多样,有一平一立,有出狗牙齿的,甚或有用专门的花瓷砖镶砌。然后再用瓦做出护坑檐,檐外的女儿墙砌成镂空、十字、实心等各式各样的形式,总之,是既坚固又美观。就好象给坑院戴上了一圈美丽的帽箍,非常引人注目。女儿墙虽不高,但其作用却很大,它能保护地坑院不受雨水的冲灌,阻止家禽、家畜或牲口等掉下坑院,同时也给在地面上的人一个标志,提醒并保护人们尤其是小孩子不小心掉下去。

女儿墙以外四周的地面,在一定距离内都修整的结实平整。人们习惯在此设打谷场。打谷场用石磙碾得平实光洁,而且往往设在用作仓库的窑洞的上方。从仓窑里边的顶部凿洞,直通到地面的打谷场上。收获的季节,各种农作物运到场上打收扬净,就直接在谷物上从洞口灌入地坑院内的囤中了,真是便捷极了,省去了人们上下运输驮运之劳,又不用安装什么设备。劳动人民就是这样的巧妙利用环境。适应环境。打谷场上的洞口,平时置席棚遮蔽,洞口用严实的物件压紧,以防风雨。

地坑院内,依朝向有主次之分,一如地面的四合院。以与窑漫道相对的方位为上,一般上方三孔窑洞,正中一孔为主窑,主窑的窑门较高宽,是一门带左右两窗;两边的为陪窑,则较主窑稍低窄,是一门一窗。左陪窑的窗在门左边,右陪窑的窗在门右边,十分对称。其余三面窑洞均属陪窑,分为东陪窑、西陪窑、南陪窑。主窑由家长辈居住,儿女辈住左右,牲口窑、家禽、仓库、厕所等在下方。窑漫道设在东陪窑最南边的一孔窑内。院子地面沿坑壁二米宽的四周修成走道,其余院中间部位则比走道挖低30公分,形成一个天井,称为院心。天井周边用砖镶起,这与南方的天井院十分相似。平时可在其中劳作,种树。下雨天,承接雨水,院子中心下侧挖掘一个直径半米、深约10米的天井,群众称其“渗井”,废水流进渗井后,再渗入到地下。除非遇到特大水涝,平时渗井足可以胜任一般排水量。各家还自备有水井,一般设在窑漫道的窑内,由于水位很深,都是辘轳井。灶设在主窑内的窗户下面,另外相对应的在窗子外面再垒一锅灶,到夏天时使用。

地坑院内的窑与靠崖窑相同,窑体可大可小,如果需要大时就向纵深开拓。窑门之上设亮窗,亮窗之上在拱形最高处设方形出气孔。窑的门旁离地面一米高处设窗户,一般是主窑门两旁各有一窗,陪窑只有一门一窗。无论几个窗户,其下沿距地面一米,上沿与门齐。仅有一处不同,是地坑窑院在窑门的上方不设“眼眨毛”,因为在坑的顶洞四周已有溜水檐了。也可以说把“眼眨毛”移到了坑最上沿了。

地坑院还可以象地面的四合院一样,有多个院组合,形成二进院、三进院。其基址还是一个地坑,不过是长方形的了。如是个二进院,在两个院之间垒一道横墙,墙中间修筑二门(如四合院的垂花门),二门以内为影壁,绕过影壁又一个地坑院展现在眼前。也有的是在地坑院中间盖房子将一个地坑院隔成两个,房子中间是门,成为二个院的通道。 

另外,地坑院可以成组,就是2-3个或5-6个地坑院为一组,各个院子独为一坑,但出入的隧道共用一个,在门洞处又有不同方向的分支隧道通向各个地坑院。这样可以节省挖掘入口阶梯隧洞所费的土方。

锢窑

前面所述的各种窑洞无论是向崖腹处横掏,还是向地下深挖,都是借助自然的土层挖出来的,不过不要认为凡是窑居都是这样,还有一种窑洞是全靠人工垒出来的,这就是锢窑。从郑州往西的荥阳、巩县一直到灵宝,各市县都有锢窑与靠崖窑、天井窑相伴。

锢窑多是在没有良好的崖畔和岗地的条件下产生。锢窑是在地面上建造的。用砖、或石、或土坯建造成一层或二层的拱券式房屋。因其不用梁檩椽,又没有屋盖,内部和窑洞一样,所以称为锢窑。锢窑不用木材,主要是因地取材,以土、石锢成,省工本,而且坚固,冬暖夏凉,所以人们乐意锢窑。

锢窑所用的材料,因地制宜。在黄土丘陵区,有的地方丘陵不高,土层不厚,无法打窑,就用黄土脱成土坯,用土坯锢成窑。在有的地方,黄土下覆盖着石头,比如巩县小关镇这个地方,人们就地取石,把天然石头打制成用作建筑的料石,料石即有一定规格的石头块,锢成石头窑。还有些地方,如巩县、密县、义马等地地下煤矿藏丰富,人们就地采煤把土烧制成砖,用砖锢窑。

锢窑的制作,腿与整个窑间的跨度是关键。两腿之间的跨度不能大,跨度过大,腿过细,就会向两边蹬,那样一来,整个顶就塌下来了。所以锢窑跨度一般不超过3米,并且窑腿都垒筑得非常厚实坚固。锢窑先垒窑壁,俗称窑腿,腿要有一定的厚度与坚固程度,垂直,到了高度3米左右时,开始券顶,券顶之前,有一个必需的工序,即做木模子,用木板和木柱也叫搭板、搭木,搭成一个券的木模型,架在两腿之间,然后在木模上面用坯(或石、或砖)券顶。券顶是个关键,讲究一定的技术。券时从窑的前后两头开始向中间合拢,讲究速度要快,不能慢慢吞吞;有技术的人,很老练地搬起一块土坯或料石照准往上一贴,正好到位。同时还要求券时要互相参差不齐,互相交错使券顶的力量分散,不至坍塌。因为是拱型的顶,料石(或砖、坯)之间会有一定的缝隙,所以券石放上后紧接着是加楔子,即用碎石片、石块把缝填塞结实。当留在中间的最后一块石头券上时,称为“合龙口”,即燃放鞭炮,以示庆贺。加楔之后,要在券顶整个灌上石灰与土等混合而成的泥浆。最后抹平。现在进步了,改用水泥灌浆封顶。券顶时,如果是石料和土坯,只一层即可。如果是用砖,则需要三窝三覆。即把砖侧立券一层为一窝,再把砖平放券一层为一覆。这样重复三次,才算券好。顶才有一定的坚固程度。无论是石窑,砖窑,还是土坯窑,灌缝之后都必须封顶。在窑顶上堆上厚厚的潮黄土,用木板使劲均匀地拍实,拍平。封顶的土一般都很厚。等到基本干了,就把木模子拆下。然后进行窑内外的整修,使之光滑严密。全部完工后的窑,其外形方方正正,有棱有角,与平顶房相同,但比平顶房墩实多了,犹如一块巨大的四方体,非常质朴。不过,门和窗的上沿却是半园的拱形,就象农家孩子憨厚脸上那弯弯的笑眉和笑眼,质朴中透出活泼,十分耐看。

(图3)

用做木模的木板木柱大都是借左邻右舍的,自己家不需备齐,无论谁家锢窑都这个办法。你家几块板,他家二根柱的凑起来,用完之后,模子拆下,各归其主,下次另一家锢窑再如法集中。这样非常节省木料。尤其是近几百年,豫西丘陵地带植被树木大量减少的情况下,这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锢窑可以一间一座,二间一座,也可三间一座,自由选择。一般是一座一层,有的在上面再锢一层,形成二层。窑顶是平的,有的在顶的四周加矮围墙。顶上形成一个平台,人们利用它做晒台,晾晒粮食、棉花及其它作物,成为一个生产的场所。夏天还可上去乘凉。

住锢窑的人家也爱围成院子,数座锢窑组合成为一个三合或四合院,称为锢窑窑院。也有的是在锢窑的左右建两厢房,形成窑房结合院,这样的结合,厢房一般比较浅低,而锢窑则是整个院子的核心要正房、主房,厢房是陪衬。

锢的窑都很结实,可以使用几十年乃至上百年不坏。时间久了,将外层封的风化了的土剥去,再码抹一层新的,又是一座新窑。其内部靠近地面的窑腿部分年久潮温碱化,土质疏松坍掉剥落,再用砖加固,以维护窑洞的寿命,这种技术称为“戗帮”。 

另具风格的林县窑居

在太行山区的林县,窑洞分布在红土岸上,而不是黄土层。挖窑的方式与黄土丘陵地带基本相同,但在设计上有所区别。林县的窑大都是一个窑洞一间室,不再挖套窑,里间等,所以比较小。窑洞有二间、三间的,分正窑、陪窑的不同。如果是三孔窑,正中间的为正,两边的为陪。

在林县,一大特点是石头多。所以, 一般窑洞的洞体凿好后,喜用修凿好的料石(相当于砖、坯)把洞口前壁垒起来,如果有条件的话,洞体里外也用料石券起来,外边的窑脸用料石镶起来,十分坚固。

近年来,人们对窑洞的优点愈来愈重视,新创出一种形式,在窑洞上面再盖房。这可能是土层较薄,但人们又喜爱窑洞,于是在窑上盖房。二者有机巧妙地结合,浑然一体,形似楼房。它依山就势,自然成趣。乍一看是房,细一观乃有窑。这种形式充分弥补了采光、通风不足的窑居特点。上层房屋居高,光线好,通风畅;而房下窑洞冬暖夏凉,贮藏良好,居住在这里,人们根据需要,或在上层房屋,或在下面窑洞,自由调节,非常惬意。

利用天然崖洞为居所。在林县,山区的人们利用天然的崖穴,选择适宜居住条件的生活、生产环境较适宜的那些洞,内部再加修整。成居住窑洞,洞口装上门窗,外部接上屋檐,形成房窑结合的住所,外面看去是房屋,室内洞天幽幽,别具一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hy/106586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0
下一篇2023-08-20

随机推荐

  • 珀莱雅高端系列是哪款,珀莱雅最高端是哪款

    一直以来,大众都以为珀莱雅主要生产平价、低端系列的护肤品,其实珀莱雅近些年来也开始扩展高端护肤线,打造高端护肤品,那么,珀莱雅高端系列是哪款?没有了解过珀莱雅高端系列产品的人,自然不知道珀莱雅最高端是哪款?珀莱雅高端系列是红宝石及双抗系列,

    2023-12-14
    8700
  • 50多块兰蔻小黑瓶是真的吗能用吗

    是真的可以用。目前兰蔻小黑瓶更新到了第二代,其核心成分依旧是 二裂酵母发酵产物溶胞物 ,另外再搭配酵母提取物。说到发酵产物,其实很多护肤品都会用发酵产物,比如说SKII的pitera。所谓发酵就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将物质分解、转化成小分子,

    2023-12-14
    7400
  • 特意逛了屈臣氏,想买百雀羚至臻皙白,为什么屈臣氏专柜上的标价和官网上的标价不一样

    在官网上的都是厂家直营价,相对来说是会更便宜的哦。而专柜是实体店价,当然不一样。 实体店要店面租金、物业管理费用、人工费用、水电煤等经营成本,这也是为什么你会发现在京东、亚马逊上买手机、电脑或者其他一些商品比苏宁、国美等实体店便宜的原因。成

    2023-12-14
    8700
  • 如何查化妆品的批号

    可以参考下面方法查询:1、首先打开百度搜索“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官网”点击进入官网。2、点击右上角的“化妆品”栏目。3、选择左侧的“国产化妆品”或者“进口化妆品”点击进入。4、在查询栏输入要查询的化妆品名,点击查询。5、在查询出的列表中

    2023-12-14
    8800
  • 一套护肤品能用多久

    200ml的水可以用半年左右,100ml乳液能用四个月,30ml精华2-3个月,你这一套除了精华能用5个月左右。我们用的护肤产品的保质期都是指未开封存放的保质期,开封后的护肤品基本就没有那么长的保质期了。这里要提醒大家,很多化妆品的包装后面

    2023-12-14
    7300
  • 化妆品非正品和正品有什么不同

    正品:正品可能是水货也可能是行货,说法没有统一,但一定是真货。水货:水货其实也是真货,只是进货渠道不正规,没有经过关税,没有中文说明书。比如说你到外国买到兰蔻,带回来以后卖掉,这就属于水货,价格比正规渠道的便宜。仿货:就是假货,做得比较好的

    2023-12-14
    6400
  • 中药化妆品中的辅助原料有哪几类

    营养皮肤类等。按作用分类可分为:1、营养皮肤类:代表有枸杞子、人参、黄芪、玄参、三七、地黄、当归、桔梗、泽泻、薏苡仁、何首乌和天花粉等,这些原料都含有大量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有调节人体免疫功能、物质代谢和分泌功能,抗脂质过

    2023-12-14
    6500
  • 韩国化妆品品牌前十名有哪些

    品牌列表:雅诗兰黛化妆品,迪奥化妆品。雅诗兰黛是全球最大的护肤、化妆品和香水公司之一,倩碧、阿拉米斯、芭比布朗等都是其旗下品牌。一开始是以护肤霜和抗衰老护肤品出名,但是它的化妆品也很受欢迎,有底妆。十大大牌护肤品动词(verb的缩写)香奈儿

    2023-12-13
    9100
  • 兰姿妍和董欣化妆品哪个好用

    董欣好。1、成分好:董欣化妆品成分主要是天然茶,萃取上乘的茶,提取珍贵的护肤精华,融合古方制作而成。2、价格好:董欣化妆品为300元一瓶,而兰资研的价格为500元一瓶,所以董欣的更好,更适合大众。我也想购买她的东西,但是后来在网上仔细调查了

    2023-12-13
    75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