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天然的阿片生物碱,如吗啡、可待因半合成的衍生物,如海洛因、双氢可待因合成的镇痛剂,如派替啶、美沙酮、芬太尼、二氢埃托啡等。多因超量或频繁使用而致中毒心、肝、肾功能不全者及老人、小儿均易中毒母亲中毒可使胎儿或乳儿中毒。
【药理和毒理】
麻醉静镇痛药对呼吸均有抑制作用,其抑制程度与剂量正相关。对神经系统的作用各有侧重,如阿片、吗啡等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兴奋和抑制作用,而以后者为主。中毒病人先呈兴奋状态,继而抑制大脑皮质的高级中枢和延髓的呼吸中枢及血管运动中枢,最后兴奋脊髓。可待因、派替啶等则对大脑皮质中枢和延髓的抑制作用较弱,兴奋脊髓作用较强。本类药对支气管、气管、输尿管都具有兴奋作用,并能提高胃肠道平滑肌及其括约肌张力,减低胃肠蠕动。长期应用可以成瘾,以吗啡类最易发生。天然的阿片生物碱,如吗啡等吸收后在肝内代谢,其代谢产物90%于24小时内由肾排出。本类药能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二氢埃托啡为人工合成的镇痛剂,其镇痛效力较吗啡强,呼吸抑制作用较吗啡相对为轻,分为舌下含片和针剂两种剂型。舌下含服后5~10分钟起效,维持2~4小时针剂可肌肉或静脉注射。
【诊断要点】
1.病史有应用本类药物史。
2.临床表现
(1)吗啡口服过量者症状多在0.5~1小时后出现,静注后症状即刻出现,表现为昏迷、呼吸抑制和针尖样瞳孔典型的吗啡中毒三联症。严重者可致抽搐、惊厥、呼吸停止而死亡,晚期因缺氧瞳孔可散大。一般中毒症状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腹胀、便秘、少尿、尿潴留或皮肤瘙痒。滥用注射药者可见慢性皮肤损害,静脉变硬,多处陈旧和新鲜注射痕迹。体位性低血压、心动过缓也较常见,部分严重病人可有非心源性肺水肿。吗啡或阿片成瘾多表现为食欲不振、消瘦、贫血、便秘、阳萎。停用8小时以上,可出现打呵欠、精神萎靡等戒断症状。
(2)哌替啶又名杜冷丁。急性过量引起中枢抑制、呼吸抑制和低血压。与吗啡不同之处在于瞳孔可不缩小反而扩大可出现中枢刺激及神经肌肉兴奋症状,如激动、谵妄、抽搐、腱反射亢进、惊厥发作和昏迷,亦可见心动过速和心律失常。
(3)二氢埃托啡常见有头晕、恶心、呕吐、多汗、乏力、心悸、眼花等症状严重可引起呼吸抑制和昏迷。成瘾性小。
(4)芬太尼芬太尼及其衍生物阿芬太尼、舒芬太尼、洛芬太尼等的主要不良反应是呼吸抑制、肌肉僵硬和心血管抑制。
(5)海洛因又名二醋吗啡、白粉。一般因吸毒过量而致急性中毒。吸毒途径为口服、鼻吸入、皮下、肌注或静脉注射等。吸收迅速,与中枢的阿片受体有很强的亲和力。急性过量表现与吗啡基本相同,但非心源性肺水肿和心律失常更常见,可引起猝死。
3.实验室检查呼吸抑制者动脉血气显示低氧血症,呼吸性或混合性酸中毒。毒物检测示血、尿定性试验呈阳性结果。有条件可作血药浓度测定,如吗啡中毒治疗和中毒浓度范围分别为0.01~0.07mg/L和0.1~1.0mg/L,致死浓度>4.0mg/L。
【急救治疗与预防】
1.维持气道通畅给氧,对呼吸抑制者及时行气管插管、人工呼吸。
2.口服中毒者立即以活性炭混悬液或高锰酸钾液洗胃,继而直肠灌入活性炭混悬液,再用硫酸钠或甘露醇导泻。
3.注射纳洛酮纳洛酮是阿片受体拮抗剂,能逆转麻醉镇痛剂所致昏迷、呼吸抑制、缩瞳等毒性作用,适用于过量者的诊断和解救。方法:首剂0.4~0.8mg或10ug/kg静脉、皮下或肌肉注射后,再以每小时3.6ug/kg静滴或每隔15~30分钟重复注射,成人每次0.4mg。静注后1~3分钟起效,高峰作用时间5~10分钟,半衰期60~90分钟。用药可至呼吸恢复或总量达10mg。
4.对症及支持治疗
(1)静脉输液以促进药物排泄,并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和循环功能的稳定。
(2)非心源性肺水肿者应气管插管,正压通气给氧,并应用利尿剂及肾上腺皮质激素。
(3)控制惊厥、抽搐,注意保温等其他支持对症处理。
5.预防严格掌握本类药物的适应证、用药剂量及持续时间,切勿滥用。年老体弱、危重病人应减量使用。原有心、肝、肾损害或哺乳期妇女应慎用或禁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