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虽然抑郁症的主要致病机理是由于情志所伤、肝气郁结逐渐引起五脏气机不和所致,但主要是肝、脾、心三脏受累以及气血失调而成。因此具有抗抑郁作用的中药复方汤剂逍遥散,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甘麦大枣汤、百合地黄汤等,对缓解和消除抑郁症状,同时调理气血,有着双重功效。
中医辨证:
(1)辨证论治 本病以虚证多见,实证较少,主要病变部位在心脾肝肾。临床首当辨证虚实,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分为五型辨证论治。
1、肝郁脾虚 主证:多愁善感,悲观厌世,情绪不稳,唉声叹气,两胁胀满,腹胀腹泻,身倦纳呆,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辨证分析:本证因情志不遂,肝郁抑脾所致,情志所伤,肝失条达,脾虚气结,思虑太过,情绪不稳,悲观厌世,唉声叹气;肝气郁滞,气机不畅,故两胁胀痛,肝郁乘脾犯胃,则出现腹胀腹泻,身倦纳呆,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均为肝郁脾虚之象。以多愁善虑廉见善太息,胸胁胀满,腹胀腹泻,身倦纳呆为辨证要点。
2、气滞血淤 主证:情绪抑郁,自杀企图,心情烦躁,思维联想缓慢,运动迟缓,面色晦暗,胁肋胀痛,妇女闭经。舌质紫暗或有淤点,苔白,脉沉弦。
辨证分析:本证因气郁日久,血流不畅,痰血停积所致。以情绪抑郁,思维联想缓慢,面色晦暗,胁肋胀痛,舌质紫暗或有淤点为辨证要点。肝血淤滞,肝失条达,则情绪抑郁,时有自杀企图,心情烦躁,痰血停着,心神不宁,故思维联想及运动迟缓。肝郁气滞。则胁肋胀痛,妇女闭经。面色晦暗,舌质紫暗或有淤点,脉沉弦,均为血淤之象。
3、心脾两虚 主证:失眠健忘、兴趣缺乏、心悸易惊,善悲易哭,倦怠乏力,面色淡白或萎黄,少腹胀满、便溏,舌淡苔白,脉细弱。
辨证分析:本证因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所致,心血亏虚,心神失养,神不守舍,故失眠健忘,兴趣缺乏,头昏易惊,善悲易哭。脾气虚则倦怠乏力,脾虚健运失职,则腹胀便溏。面色淡白或萎黄,舌淡苔白,脉细弱,均为气血不足之象。以失眠健忘,兴趣缺乏,心悸怔忡,面色无华,舌淡,脉细弱为辨证要点。
4、脾肾阳虚 主证:精神萎靡,情绪低沉,嗜卧少动,心烦惊恐,心悸失眠,面色苍白,纳呆便溏,妇女带下清稀,舌质淡胖或边有齿痕,苔白,脉沉细。
辨证分析:本证因禀赋素虚,久病失养,或劳房伤肾,下元亏损,命门火衰,脾阳得不到温养所致。阳虚阴盛,故精神萎靡,情绪低沉,嗜卧少动。脾肾阳虚,痰饮内停,上凌于心,心神失守,故心烦惊恐,心悸失眠。面色苍白,阳痿遗精,带下清稀,舌淡胖或边有齿痕,脉沉细为辨证要点。
5、阴虚火旺 主证:情绪不宁,烦躁,易激惹,伴心悸,失眠,多梦,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数。
辨证分析:本证多由于长期思虚太过或是房劳伤肾,导致阴虚火旺,扰乱心神而致。阴虚火旺,心神被扰,故情绪不宁,烦躁,易惹,阴精亏损,虚神被扰,故情绪不宁,烦躁,易惹,阴精亏损,虚热内生,则见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数,均为阴虚火旺之象。以情绪不宁,烦躁,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数为辨证要点
抑郁症属中医学“郁证” 范畴,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易怒易哭、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分为肝气郁结证、痰热扰神证、心脾两虚证、心胆气虚证、心肾阴虚证等多个证型,中医在抑郁症防治中发挥积极作用,尤其是对经中度抑郁及抑郁症巩固治疗、维持治疗阶段可发挥重要作用。中医治疗抑郁症总体原则为理气开郁、调畅气机。实证根据相应证型分别采用理气、化痰、清火法,虚证重在养心安神。
养血清脑颗粒组方为熟地黄、当归、钩藤、珍珠母、决明子、夏枯草、白芍、川芎、鸡血藤、延胡索、细辛。方中熟地甘、微温,归肝、肾经,能够补血滋阴,益精添髓;当归甘、辛,温,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之功,二药合用,滋阴养血,补肾益肝,兼有活血通脉之能,共为君药。钩藤甘、微寒,能够息风止痉,清热平肝;珍珠母甘、咸,寒,能够潜阳安神,清热平息肝风;决明子甘、苦,微寒,归肝、大肠经,能够清肝明目,润肠通便;夏枯草苦、辛,寒,清肝火,解郁结,共为臣药。白芍滋阴养血,川芎活血行气,合归、芍而成养血和营之用;鸡血藤、延胡索补血活血,化瘀行气,舒筋通络,养血袪风,共为佐药。细辛散风通窍止痛,又可制约方中凉药之性,能够补而不滞,滋而不腻,为使药。全方标本兼治,具有养血平肝、活血通络之功。
养血清脑颗粒用于因血虚肝旺所致的头痛,眩晕,视物昏花,心悸,失眠;由血虚肝旺所致的头晕,乏力,心悸,失眠,多梦,两目干涩,视物昏花;由心肝血虚,血不养神所致的失眠多梦,心悸,乏力。适用于辩证为肝气郁结证,兼有血虚阳亢的抑郁症患者。
归脾丸组方为炙黄芪、龙眼肉、党参、白术(炒)、当归、茯苓、酸枣仁(炒)、远志(制)、木香、炙甘草,方中黄芪甘微温,补脾益气;龙眼肉甘温,既能补脾气,又能养心血,二者共为君药。党参、白术甘温补气,与黄芪相配,加强补脾益气之功;当归甘辛微温,滋养营血,与龙眼肉相伍,增强补血养心之效,为臣药。茯苓、酸枣仁、远志宁心安神;木香理气醒脾,与补气养血药配伍,使之补不碍胃,补而不滞,为佐药。炙甘草补气健脾,调和诸药,为佐使药。全方益气健脾,养血安神。
归脾丸用于因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气血两虚而致气短懒言,失眠多梦,健忘,头晕头昏,肢倦乏力,精神疲惫,食欲不振,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细弱;心脾两虚,心失所养而致心慌不安,失眠健忘,神疲食少,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细弱;由心脾两虚,心神失养所致的失眠多梦,健忘,纳呆食少,肢倦乏力,精神萎靡,舌淡苔白,脉细弱;适用于辩证为心脾两虚证的抑郁症患者。尚有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伴抑郁症、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并发抑郁、失眠症的报道。
舒肝散组方为柴胡(醋炙)、香附(醋炙)、当归、白芍(酒炙)、白术(麸炒)、茯苓、栀子(炒)、牡丹皮、薄荷、甘草。方中以柴胡疏肝解郁,为君药。香附理气止痛,加强柴胡的疏肝解郁之力,为臣药。当归、白芍养血和血、柔肝疏肝,以养肝体,助肝阴,又防柴胡劫肝阴;白术、茯苓、炙甘草健脾祛湿、益气和中,扶土抑木,以滋化源;气郁易化热,故以栀子、牡丹皮、薄荷清郁热,共为佐药。甘草既可健脾和中,又可调和诸药,用作使药。全方疏肝理气、散郁调经。
舒肝散用于肝郁不舒,肝克脾土所致的两胁胀痛,口苦咽干,胃脘胀闷,食后加重,苔薄白,脉弦;肝郁气滞,肝失疏泄,气机不畅导致气血失和,脾虚不运,清阳不升而出现头晕目眩,每遇情绪波动则加重,伴心烦不寐,大便溏,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肝郁气滞所致的两胁胀痛,情绪低落,闷闷不乐,喜叹息,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适用于辩证为肝气郁结证的抑郁症患者。
逍遥丸组方为柴胡、当归、白芍、白术(炒)、茯苓、炙甘草、薄荷。方中柴胡疏肝解郁,为君药。当归、白芍养血和血,柔肝舒肝,以养肝体,助肝阴,又防柴胡劫肝阴,为臣药。白术、茯苓、炙甘草健脾和中扶土抑木,以滋化源;薄荷辛凉清轻,助柴胡疏肝散热,为佐药炙甘草调和药性,兼为使药。全方肝脾并治,补疏共施,气血兼顾,具有疏肝健脾、养血调经之功。
逍遥丸用于肝郁不舒,肝克脾土所致的两胁胀痛,口苦咽干,胃脘胀闷,食后加重,苔白腻,脉弦滑;情志不遂,肝气郁结,肝脾不和所致的情绪低落,闷闷不乐,喜叹息,胸闷胁痛,腹水便溏,心烦不寐,舌苔白腻,脉弦细;肝郁气滞,肝失疏泄,气机不畅导致气血失和,脾虚不运,清阳不升而出现头晕目眩,每遇情绪波动则加重,伴心烦,不寐,大便溏,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适用于辩证为肝气郁结证的抑郁症患者。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逍遥丸具有抗焦虑和抗抑郁的作用。
亲亲您好,焦虑症:属于焦虑性神经症,表现为不明原因的坐卧不安、焦虑紧张,伴随头昏、呼吸困难、胸闷、心悸,甚至手抖、汗出、尿频、尿多;2、抑郁症:称为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表现,常伴随情绪低落、消沉、自卑、抑郁,不愿意与外界接触,甚至出现自杀、自残念头或者行为,严重者出现幻觉、妄想等症状。
焦虑症、抑郁症,在临床表现上存在交叉点,中医归结为百合病、脏躁、郁症等范畴。1.肝气郁结型
主要表现为:心情焦虑不安、心烦易怒,自我感觉两胁胀痛、痛无定处,总是想长叹气。
治疗原则:疏肝解郁
处方用药:柴胡疏肝散加减,使用药物如枳壳、柴胡、芍药、香附、川芎、陈皮、甘草等。
2.肝胆火旺型
表现为脾气暴躁易怒,口干口苦,失眠多梦,便秘,耳鸣耳聋等。
治疗原则:清肝泻火
处方用药:龙胆泻肝汤加减,使用中药如龙胆草、栀子、黄芩、木通、泽泻、车前子、 柴胡、甘草、当归、生地等。
3.痰气郁结型
表现为:焦虑不安,胸闷,胸胁胀痛,咽喉中自我感觉有东西堵塞一样,吞不下、吐不出,但检查可发现并没有东西堵塞,多见于青中年女性。
治疗原则:化痰散结
处方用药:涤痰汤或温胆汤加减;使用中药如姜南星、半夏、枳实、茯苓、橘红、石菖蒲、人参、竹茹、甘草等。
4.痰热上扰型
表现为心烦易怒,心慌心悸,心里恐惧不安,痰多,恶心呕吐,失眠多梦,口苦口黏,胸闷,头晕脑胀。
治疗原则:清热化痰
处方用药:黄连温胆汤加减,使用中药如黄连、竹茹、枳实、半夏、陈皮、甘草、生姜等。
5.痰瘀互结型
表现为焦虑症的老患者,病程较长,焦虑不安,烦躁易怒,大便干燥,小便黄赤,心烦失眠,体型肥胖,口苦口黏,胸闷胸痛。
治疗原则:化痰散结、活血化瘀
处方用药:血府逐瘀汤加减;使用中药如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牛膝、川芎、桔梗、赤芍、枳壳、甘草、柴胡等。
6.心脾两虚型
表现为过度思虑,焦虑症病程较久,伴随头晕、神疲乏力,心慌胆怯,失眠健忘,食欲不振,面色萎黄或者苍白。
治疗原则:健脾养心、补益气血
处方用药:归脾汤、八珍汤加减,使用中药如人参、黄芪、白术、茯苓、甘草、当归、川芎、白芍、远志、酸枣仁、龙眼肉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