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理预防接种需要的材料:
1、户口本,如果新生儿没落户也没关系,社区只是核对一下住址而已。
2、出生医学证明,确认孩子的身份信息。
3、医院里开具的预防接种证,上面已经登记了一针卡介苗和一针乙肝疫苗。
4、父母双方的身份证,复印件即可,只是查验一下。
办理程序
把材料递交到社区,再等大约1周的时间,回到社区取回新的预防接种证即可。
医院出具的那本接种证社区会收回,再重新给发一本新的。还会给一个带有芯片的卡片,作为电子记录使用。
预防接种证上的信息一定核对一遍,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有时医院真的会搞错的。
社区还会组织新生儿家长一起学习下疫苗接种的有关知识,一类疫苗、二类疫苗的种类和区别,接种疫苗前后注意的事项,都会很详细地进行介绍,对以后带孩子打疫苗是很有帮助的。
在外地出生但在本地居住的孩子,也应尽快到接种门诊办理预防接种证,让孩子尽快的补种各种疫苗。若在原地区已接种过疫苗,应带上原来的预防接种证,根据已接种过的疫苗,安排补种未种的疫苗。
家长在办理预防接种手续时,必须把可靠的通讯住址和联系电话告诉医务人员,以便联系。
办疫苗接种证需要带的证件有;1、户口本;
2、出生证明等相关证件;
3、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记录;
4、居住证明。
一般宝宝出生后,出生的医院会在宝宝出生后24小时内给宝宝接种第一针乙肝和卡介苗,然后发给一本儿童预防接种证。出院之后,带着这本儿童预防接种证、户口簿去户口所在地所属的医疗卫生机构上卡,录入相关信息就可以了。上卡了之后,以后就按防疫医生的预约时间去接种。
《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
第二十五条
医疗卫生人员在实施接种前,应当告知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有接种禁忌等情况,并如实记录告知和询问情况。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应当了解预防接种的相关知识,并如实提供受种者的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等情况。医疗卫生人员应当对符合接种条件的受种者实施接种,并依照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的规定,记录疫苗的品种、生产企业、最小包装单位的识别信息、有效期、接种时间、实施接种的医疗卫生人员、受种者等内容。接种记录保存时间不得少于5年。对于因有接种禁忌而不能接种的受种者,医疗卫生人员应当对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提出医学建议。
1、儿童出生后1个月,办理《预防接种证需要带好宝宝的户口簿、出生证以及出生时在出生医院接种的卡介苗和乙肝疫苗接种卡,到居住地点的街道医院儿保科办理《预防接种证,街道医院就会定期预约打疫苗了。外地户口的儿童出生1个月内,儿童家长应带好相关证明主动到居住地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接种单位为其办理预防接种证。在办理过程中,儿童家长或监护人必须如实回答医生的询问。2、每名适龄儿童都必须按规定建立预防接种证、,并实行凭证办理入托、入学制度
3、儿童离开居住地期间,由现居住地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接种单位负责对其实施接种。
4、外来人员的7岁以下儿童也应及时到就近的卫生院办理接种证。
5、计划外生育儿童及流动儿童与本地儿童一样对待。都按照国家免疫程序给予接种卡介苗、脊灰糖丸、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乙肝疫苗、乙脑疫苗、流脑疫苗等疫苗,以预防结核病、小儿麻痹症、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乙肝、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发生。
拓展资料:新生儿接种证在哪办理?
儿童办理预防接种证,需要带好宝宝的户口簿或出生医学证明以及出生时在出生医院接种的卡介苗和乙肝疫苗接种记录,到居住地所在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办理《预防接种证》,上面有接种每一针疫苗的时间,家长按照预约单上的时间按时带孩子到接种门诊进行接种。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十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必须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有关传染病的调查、检验、采集样本、隔离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如实提供有关情况。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不得泄露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
卫生行政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因违法实施行政管理或者预防、控制措施,侵犯单位和个人合法权益的,有关单位和个人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诉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