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骨骨折发生率相对比较低,但是如果一旦发生,通常是一些比较严重的损伤,如果处理不好就容易导致一些后遗症的情况出现。如果出现一些后遗症,建议主要就是通过康复锻炼的方法,或者是通过一些针灸等方法进行对症治疗
常系强大打击或高处坠落在有突出楞角的物体上所致,往往头皮、颅骨、硬脑膜与脑均同时受累,而引起的开放性颅脑损伤。临床所见开放性凹陷骨折有洞形骨折及粉碎凹陷骨折两种类型。
⑴洞形凹陷骨折多为接触面小的重物打击所致,多为凶器直接穿透头皮及颅骨进入颅腔。骨折的形态往往与致伤物形状相同,是法医学认定凶器的重要依据。骨碎片常被陷入脑组织深部,造成严重的局部脑损伤、出血和异物存留。但由于颅骨整体变形较小,一般都没有广泛的颅骨骨折和脑弥散性损伤,因此,洞形骨折的临床表现常以局部神经缺损为主。
⑵粉碎凹陷骨折伴有着力部骨片凹陷,常为接触区较大的重物致伤,不仅局部颅骨凹曲变形明显,引起陷人,同时,颅骨整体变形亦较大,造成多数以着力点为中心的放射状骨折。硬脑膜常为骨碎片所刺破,脑损伤均较严重,除局部有冲击伤之外,常有对冲性脑挫裂伤或颅内血肿。 颅底骨折绝大多数是线形骨折,多为颅盖骨折延伸到颅底,个别为凹陷骨折,也可由间接暴力所致。按其发生部位分为:颅前窝、颅中窝、颅后窝骨折。
⑴颅前窝骨折:
累及眶顶和筛骨,可有鼻出血、眶周广泛瘀血斑(熊猫眼)以及广泛球结膜下出血等表现。其中“熊猫眼”对诊断又重要意义。若脑膜、骨膜均破裂,则合并脑脊液鼻漏及/或气颅,使颅腔与外界交通,故有感染可能,应视为开放性损伤。脑脊液鼻漏早期多呈血性,须与鼻衄区别。此外,前窝骨折还常有单侧或双侧嗅觉障碍,眶内出血可致眼球突出,若视神经受波及或视神经管骨折,尚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
⑵颅中窝骨折:
中窝骨折往往累及岩骨而若累及蝶骨,可有鼻出血或合并脑脊液鼻滑,脑脊液经蝶窦由鼻孔流出。若累及颞骨岩部,可损伤内耳结构或中耳腔,病人常有第Ⅶ、Ⅷ脑神经损伤,表现为听力障碍和面神经周围性瘫痪,脑膜、骨膜及鼓膜均破裂时,则合并脑脊液耳漏,脑脊液经中耳由外耳道流出;若鼓膜完整,脑脊液则经咽鼓管流往鼻咽部,可误认为鼻漏。若累及蝶骨和颞骨的内侧部,可能损伤垂体或第Ⅱ、Ⅲ、Ⅳ、Ⅴ、Ⅵ脑神经。若骨折伤及颈动脉海绵窦段,可因动静脉瘘的形成而出现搏动性突眼及颅内杂音;破裂孔或颈内动脉管处的破裂,可发生致命性的鼻出血或耳出血。
⑶颅后窝骨折:
累及颞骨岩部后外侧时,多在伤后1—2日出现乳突部皮下瘀血斑(Battle征)。若累及枕骨基底部,可在伤后数小时出现枕下部肿胀及皮下瘀血斑;枕骨大孔或岩尖后缘附近的骨折,可合并后组脑神经(第Ⅸ一Ⅻ脑神经)损伤。
颅底骨折的产生多因为颅盖骨折的延伸,但也有是暴力直接作用的结果。在颅底有几处薄弱的区域,如蝶窦、蝶骨翼的内侧部、颞骨岩尖部,这些区域易发生骨折,骨折的类型则取决于外力的方向、局部骨结构和颅底的孔隙。颅底骨折一般皆属线性骨折。颅底与硬脑膜粘连紧密,骨折时易致硬脑膜撕裂,加之颅底孔道众多,骨折线又常累及副鼻窦,皆可使蛛网膜下腔与外界相通,故颅底骨折多具开放性质,称“内开放性骨折”。颅底骨折的临床表现为相应部位的软组织出血、颅神经损伤、脑脊液漏和脑损伤。颅前、中、后窝解剖结构不同,骨折后临床表现亦各具特点。典型的颅前窝骨折具有“熊猫眼”,伴有脑脊液鼻漏和嗅、视神经的损伤。颅中窝骨折多以岩尖部骨折为主,岩尖部骨折占全部颅骨骨折的15%~48%。它又可分为横行骨折(5%~30%)和纵行骨折(70%~90%)。一半的横行骨折病人可有第5、6、7或8对颅神经的损伤,而纵行骨折则往往造成传导性耳聋。两者皆可表现出脑脊液耳漏、鼓室积血和Battle征。颅后窝骨折可有乳突皮下淤血和颈部肌肉肿胀,少数可有后组颅神经的损伤。颅底骨折多凭临床症状体征诊断,颅底摄片诊断率不高。治疗主要是预防颅内感染,合并脑损伤者按脑损伤原则处理。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