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关穴:内关穴主治胃痛、呃逆、呕吐等胃疾,按摩内关穴可以帮助由于胃炎引起的肚子胀气。
内关穴位置:从腕横纹往上像手肘方向3个手指宽左右的位置。
按摩方法:用另一只手的大拇指用力垂直按在内关穴上,用指尖节奏均匀按压60到70次。
2 按摩四缝穴
四缝穴:按摩四缝穴可治疗胃脘痛、腹痛、腹胀、消化不良、呃逆等症,能有效的消除肚子胀气,还能恢复肠胃功能。
四缝穴位置:第2、3、4、5掌面第1、2节横纹中央点。
按摩方法:用另一只手的拇指或者中指的指腹有规律的按压穴位,以稍微感觉到痛感时的力度按压1分钟。
3 按摩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主治肠胃病症,对于胃痛,呕吐,呃逆,腹胀,腹痛,肠鸣,消化不良等症皆有一定效果,所以肚子胀是可以按摩足三里穴快速排气。
足三里穴位置:膝盖骨外侧凹陷处往下4指宽的距离处。
按摩方法:用大拇指或者中指按压穴位,每分钟按压15到20次,一般按5到10分钟即可,按压式应有酸胀、发热的感觉。
4 按摩下脘穴
下脘穴:下脘穴主治脘痛,腹胀,呕吐,呃逆,食谷不化,肠鸣,泄泻等症
下脘穴的位置: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上3个手指宽。
按摩方法:将食指和中指并拢,按照顺时针的方向按揉下脘穴,每次按摩3分钟即可。
1 按揉天枢穴
功效:天枢是治疗腹胀气的重要穴位。天枢穴为胃经腧穴,具有破气消胀、消积散痞、升清降浊的作用。按摩天枢穴能降上逆之浊气,促进大肠蠕动,排出腹部胀气。
位置:天枢穴位于肚脐两侧约2横指宽处。
按摩方法:取坐位或仰卧位,用双手拇指或中指按压两侧天枢穴半分钟,然后顺时针方向按揉2分钟,以局部感到酸胀并向整个腹部放散为好。
2 按揉中脘穴
功效:中脘穴为胃经之募穴,具有健脾益气、调理气机的作用,善于行气消胀。中脘位于胃脘附近,按摩中脘还能直接刺激胃部,促进胃蠕动,从而达到行气、排出腹胀气的作用。
位置:中脘穴位于人体前正中线上,在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处。
按摩方法:取仰卧位或坐位,先用食指或中指点按中脘穴半分钟,然后顺时针方向按揉2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
3 按揉下脘穴
功效:主治腹胀气、腹痛、腹泻、反酸、呕吐、便秘等。
位置:前正中线上,肚脐往上约3横指宽处。
按摩方法:取仰卧位或坐位,先用食指或中指点按下脘穴半分钟,然后顺时针方向按揉2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
4 按揉气海穴
功效:主治腹痛、腹胀气、便秘、腹泻、女性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男子阳痿、早泄、遗精等。
位置:肚脐直下约2横指宽处。
按摩方法:中指指端放于气海穴,顺时针方向按揉2分钟,揉至发热时疗效佳。
快速缓解胃胀胃痛症状,可以按摩内关穴、中脘穴、足三里穴。
1、内关穴
仰掌,手腕往手肘的方向约三横指(约2寸)的距离处,在中间二骨两筋之间。胃胀或者有吃东西好像梗在胸口下不到胃部去的感觉,按一按此穴,气机调畅就通了。
2、中脘穴
位于肚脐上正中线4寸,约五横指处。对各种胃痛、食道逆流、打嗝、穿露脐装着凉引起的胃痛以及胃气冲心而感到的胸闷等,治疗效果都非常好。
3、足三里穴
在膝盖下外侧,约四横指(约3寸)的小腿胫骨外侧有一凹沟处,这是强壮穴,力度按大一点,酸麻的经络传感可到脚背。按摩本穴可治一切肠胃消化系统疾病,包括消化不良、胃胀胃痛。
扩展资料:
胃胀的症状有:
1、胃胀是消化道疾病的一个常见症状,是指病人感觉胃脘撑胀,外观又有胀满的形态表现的一种病症,可同时伴有胃脘疼痛、恶心、呕吐、不能进食等临床表现。
2、胃胀气多是消化不良,胃肠运动慢造成的,胃炎,胃溃疡的人常会胃胀气。进食过冷,过热,过硬的食物,暴饮,暴食,饮用烈酒,浓茶,浓咖啡等,导致胃粘膜炎性病变。
食物腐烂或不卫生,导致消化系统细菌感染。蔬菜,水果上的农药残留,大鱼,大肉中的激素残留等,导致肠内菌群失调,产生消化不良。
3、每天早起或者饭前、后,均有打嗝现象,并伴随气体喷出,对身体损伤极大,吃不下饭、肉、鸡蛋、凉物、米(大米、小米)粥均不能下咽,身体消瘦,精神抑郁等。
4、表现为断断续续地有上腹部不适或疼痛,饱胀,烧心(反酸),嗳气等。常因胸闷,早饱感,腹胀等不适而不愿进食或尽量少进食,夜里也不易安睡,睡后常有恶梦。到医院检查,除胃镜下能见到轻型胃炎外,其他检查如B超,X光造影及血液生化检查等,都不能检查出不正常的表现。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肠胃胀气?按摩穴位快速缓解胃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