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名叫婆婆针,别名叫鬼针草。该药除有传统功能、主治外,现在民间用来泡水代茶,用于降圧也收到一定的效果,不过因个体差异,部分人群效果不明显。
是的。鬼针草,为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生于海拔50-3100米的路边荒地、山坡及田间。国内外均有分布。为我国民间常用草药,可在夏、秋季开花盛期收割地上部分,拣去杂草,鲜用或晒干,以全草一年生草本,茎直立,高30-100厘米,钝四棱形,无毛或上部被极稀疏的柔毛,基部直径可达6毫米。茎下部叶较小,3裂或不分裂,通常在开花前枯萎,中部叶具长1.5-5厘米无翅的柄,三出,小叶3枚,很少为具5 (-7) 小叶的羽状复叶,两侧小叶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2-4.5厘米,宽1.5-2.5厘米,先端锐尖,基部近圆形或阔楔形,有时偏斜,不对称,具短柄,边缘有锯齿、顶生小叶较大,长椭圆形或卵状长圆形,长3.5-7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渐狭或近圆形,具长1-2厘米的柄,边缘有锯齿,无毛或被极稀疏的短柔毛,上部叶小,3裂或不分裂,条状披针形。头状花序直径8-9毫米,有长1-6(果时长3-10) 厘米的花序梗。总苞基部被短柔毛,苞片7-8枚,条状匙形,上部稍宽,开花时长3-4毫米,果时长至5毫米,草质,边缘疏被短柔毛或几无毛,外层托片披针形,果时长5-6毫米,干膜质,背面褐色,具黄色边缘,内层较狭,条状披针形。
无舌状花,盘花筒状,长约4.5毫米,冠檐5齿裂。瘦果黑色,条形,略扁,具棱,长7-13毫米,宽约1毫米,上部具稀疏瘤状突起及刚毛,顶端芒刺3-4枚,长1.5-2.5毫米,具倒刺毛。茎直立,下部略带淡紫色,四棱形,无毛,或于上部的分枝上略具细毛。中、下部叶对生,长11~19厘米,2回羽状深裂,裂片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先端尖或渐尖,边缘具不规则的细尖齿或钝齿,两面略具短毛,有长柄;上部叶互生,较小,羽状分裂。头状花序直径约6~10毫米,有梗,长1.8~8.5厘米;总苞杯状,苞片线状椭圆形,先端尖或钝,被有细短毛;花托托片椭圆形,先端钝,长4~12毫米,花杂性,边缘舌状花黄色,通常有1~3朵不发育;中央管状花黄色,两性,全育,长约4.5毫米,裂片5枚;雄蕊5,聚药;雌蕊1,柱头2裂。瘦果长线形,体部长12~18毫米,宽约1毫米,具3~4棱,有短毛;顶端冠毛芒状,3~4枚,长2~5毫米。花期8~9月。果期9~11月。
农村田间地头的这种野草叫鬼见愁,鬼见了都要绕着走。
农村有好多粘人的植物,大家最熟知的就有苍耳子、有点像野胡萝卜的窃衣、曼陀罗等等,这些植物的果实要么很多刺,要么带有倒钩刺,只要粘到人们的头发或者衣裳上,很难拔下来。还有一种草,人称鬼见愁,又叫一包针,到底是什么神秘的植物,有何用途呢?
一、鬼针草的信息此为大家常听到的鬼针草,农村人又把它叫作老婆针,估计是觉得有点像老婆缝制衣物的针吧。鬼针草其实不止一种,应该算是一类草的名称,因为在菊科鬼针草属的植物中有八九种都很类似,比如婆婆针、小花鬼针草、柳叶鬼针草、狼杷草、大狼杷草、羽叶鬼针草……等,而我们平时所说的一般是三叶鬼针草,这个在刺楸这边被称为「豆渣菜」、「豆渣草」。
这个人称鬼见愁的鬼针草,其茎秆直立,可长到好几十厘米,茎秆为四菱形,这点与大多数植物不同。花开花谢之后长的那包「针」其实是它多个聚集在一起果实,这种细长细长的果实就是大家很少听到的「瘦果」,瘦瘦的果实,这点很容易理解。每个瘦果上有具倒钩的芒刺,人不小心经过就粘着人不放,从而被传播到各地实现繁殖。
二、鬼针草的用途鬼针草是草药,这点毋庸置疑,一般为农民自采自用的,不算太名贵。至于它作为草药的用途,大家可以去问农村有生活经验的人,刺楸在此不表,因为也怕误导大家。
除了当草药,从其别称「豆渣菜」就可知,鬼针草是一种野菜,在春季嫩苗期,可采摘其嫩植株当菜吃,就和鸭脚板、车前草差不多,凉拌、清炒皆可。
人可以吃,猪当然可以吃了。鬼针草还是猪草,刺楸以前常割的猪草就有鬼针草,「豆渣草」这个名字估计就是因为猪喜欢吃,就像吃豆渣一样下口吧。那是不是可以和豆渣一起煮来吃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