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目我收集整理了 心包疾病临床特征 ,更多护士实践能力资讯将持续更新,敬请随时关注本网站。
心包疾病临床特征
1、急性心包炎的病因有风湿热、结核、细菌感染、病毒感染、肿瘤及心肌梗死等。
2、纤维蛋白性心包炎主要表现为胸痛,心包摩擦音;渗出性心包炎主要表现为心界扩大,心脏压塞征象。
3、心脏压塞表现有颈静脉怒张,血压下降,奇脉,大量心包渗液征;处理分心包穿刺及对症治疗。
4、心包穿刺术指征是心脏压塞和未能明确病因的渗液性心包炎;注意事项:严格掌握适应证;术前需进行心脏超声检查,确定液平面大小和部位;抽液量第一次不宜超过200 ml,以后增到每次300~500ml;术中、术后均应密切观察呼吸、血压、脉搏的变化。
本病病人以女性多见,发病年龄以更年期为多。病人常能参加日常工作而无自觉不适。出现症状时多表现为气短、胸痛。有些病人在病程早期出现心包堵塞的症状,又随着病程的进展逐渐减轻乃至消失。本病有不少是在例行体检时被发现,易被误诊为心脏扩大。由于几乎不存在急性心包炎的病史,因而往往无法确定本病发生的时间。本病具有良好的血流动力学耐受性。由于心包积液是逐渐增加,心包容量对积液的增长已有一定的适应,这使得大量心包积液的聚积只引起轻度的心包内压增加,表现为非限制性心包积液,因此心包堵塞很少或几乎不发生。只有当心包积液突然急剧增长时,心包的适应性扩张低下积液的增加,表现为限制性的心包积液,才有可能出现心包堵塞。曾有过心包积液自行消失的报告。但由于这可能与病因治疗有关,因而对慢性特发性心包积液时是否会有积液自行消失仍不能确定。本病尚缺乏精确而统一的定义。一般以符合下列特征者归入本病:①存在大量的心包积液,并已由UCG证实②心包积液量在观察期基本保持稳定③心包积液持续存在至少3个月以上④病人已被排除任何全身性疾病,而不论该病是否可能与心包积液有关⑤系统的病因学检查为阴性。本病有时被称为“慢性渗出性心包炎”、“慢性特发性心包炎”,但由于在大多数情况下病人不具有心包炎的表现,因而这些命名逐渐避免使用。本病在心包疾病中的发生率约为2%~3.5%。
临床多通过常规X线胸片检查发现心影增大,再经UCG和全身系统检查,以及病因学检查,排除特异性病变如结核性心包炎、风湿性心包炎等之后可诊断本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