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蝌蚪长出四条腿后就是小青蛙,要吃昆虫、蚊子幼虫(孑孓)等。
此时蝌蚪的消化功能不断增强,为促进蝌蚪消化道的尽快发育,适应两栖类某一特定蝌蚪期“食草性”的生物特性,20日龄后蝌蚪也会吃浮萍。
发育到一定时期,有的先长出后肢,末端分化出5趾,再从鳃盖部位长出前肢,如蛙。有的先长出前肢,再长出后肢,如蝾螈。随着尾部逐渐萎缩,口部也有显著的改变,逐渐发育成能在陆地上生活的幼小成体。
生物学特性:
在自然条件下,每只雌蛙的产卵总量可达5000枚左右,孵化率约为50%,而蝌蚪的存活率仅有20%~30%。在人工饲养条件下,蝌蚪一般在母蛙产卵后经人工孵化8~15d孵出。
刚孵化的蝌蚪体呈棕黄色,体长6~8mm,头部有马蹄形吸盘,用于附着,口位于吸盘下方,体质较弱,活动量小,通过卵黄囊供给营养,不进行开口摄食。
蝌蚪培养的最适温度为23~25 ℃,适宜pH在6~8之间,蝌蚪生长缓慢,自蝌蚪变态成幼蛙约需要60~80d,一般分为初期、前期、中期和后期,各个时期蝌蚪对营养需要有所差异。
吃虫子、蚊子,水里的浮游生物,水草,或者丢一些面包渣,饭粒也是可以的,蝌蚪是杂食性动物,以多种有机物为食料,但不能长时间吃同一种食物,否则会营养不良,甚至死亡,记得喂食后要及时更换水质,喂食肯定会污染水质,要保证水质干净。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