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知识:
我该怎么办?母亲束手无策,如何管教孩子,家庭教育的三条建议
今天和大家聊的话题是:家庭教育的三条建议。
“老师,我的孩子说话大声,一点小事就爱发脾气。”
“老师,我的孩子作业不陪不作,该咋办?”
“老师,我的孩子特别难教,如果小伙伴不跟他玩,他就会大声骂人。”
“老师,我的孩子如果怀疑别人说他坏话,他就追着人骂。”
“老师,我该怎么办?”
这些全部都来自同一位母亲的求助,相信每个看到这些留言的人,都能感受到这位母亲是多么无助,但同时也能看到错误教育之后所带来的后果。
很多家长都在孩子管不了之后开始寻求答案、方法,总寄希望于有一个老师可以给出一个妙招诀窍能够瞬间把孩子教育好。
这就是大多父母的想法,就像这位母亲一样,她的孩子已经10岁了,爱发脾气、专注力不够、骂人等等。
这些问题的形成并不是在一夜之间,一晚上孩子就变成问题儿童了,小时候没有及时管教,不用长大家长就已经管不了。
公安大学李玫瑾教授一直在强调,教育孩子要在6岁之前,否则就很难再教育了。
李教授研究的是青少年犯罪心理学,多年的研究结果就是,一个人如果不能在儿童时期得到好的教育,那么在少年时期就能做出和成人一样违法的事,甚至有些比成年人更恶劣。
李教授也曾说过,孩子的问题,大多数原因是来自父母。就像那位母亲一样,由于家人的溺爱与自己的易怒,孩子才变成这样。
所以,教育孩子要及早,孩子有问题先从自身找,家长改变之后,孩子才有机会改变。
如何管教孩子,这是很多家长都很发愁的一个问题,没有答案是因为家长没有找到问题根源。
当找到并认清问题时,可能也不知道如何去改,这三条家庭教育建议可以参考。
第一条:学会尊重规则,并坚持执行。
孩子任性、没规矩,那说明孩子不懂得规则应该去遵守,从家长层面来讲,规则不是只给孩子定的,同样也要求家长去遵守,否则,孩子凭什么听你的。
比如,家长吃饭时候玩手机,孩子就想边吃边看电视;父母对老人呼来喝去的,孩子骂人就很正常。另外,家长对孩子犯错要么就打骂、要么就放任,立下的规矩说变就变,那孩子就不可能会遵守规则。
现在不遵守家庭规则,以后就有可能违反国家规定,家长必须以身作则,否则就抱怨孩子。
第二条:自己的事自己做,学会独立。
立好规矩之后,家长要懂得放手,如果事事包办,孩子就会产生依赖性,养成习惯后再放手,孩子很可能摔跟头。
从自主吃饭、自己大小便、自己整理小书包、自己穿衣服,到帮妈妈做家务,家长的放手让孩子学会独立。
家里有老人的要注意,隔辈亲的危害太明显,孩子要的老人给、孩子玩的老人陪,孩子吃饭老人喂,更不用说穿衣穿鞋了。
每天学校放学接孩子的时候,第一件事就是伸手把孩子的书包摘下来自己背上,而在日本这种事几乎看不到,孩子的独立能力教育只有从小开始培养,长大之后才能真正做到独立。
第三条:别做双标家长,这是令孩子厌恶的行为。
“宝贝,不能老看手机,对眼睛不好。”、“别一回家就玩手机,作业写了吗?”家长说完之后,自己躺在沙发上刷起了手机,这样的情景太普遍。
父母的双标行为将导致孩子的信任和不尊重,家长的定的规则孩子不会去遵守,因为在孩子心里这些要求,父母也必须做到,否则为什么孩子会做。
“凭什么”这可能是孩子心理的话了,难道是家长就可以要求和命令了吗。现代社会早已经不是100年前社会,孩子也不是只会乖乖听话的孩子。
所以,家长既然立好规矩,那就大家一起遵守,别做双标家长。
家庭教育是希望家长可以真正了解孩子,从而给予正确的管教方式,了解的前提是尊重和换位思考,当家长与孩子之间没有隔阂时,教育自然顺利进行。
肛欲期(anal stage ,约2——4岁):弗洛伊德把精神结构发展的第二个时期称作“肛欲期”显然也是将心理发展与生理功能的发展联系在一起。1岁左右的孩子通常都要接受大小便的训练了,随着括约肌的发达,孩子开始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自己的大小便,大便的积累造成强烈的肌肉收缩,当大便通过肛门时,黏膜产生强烈的刺激感,这样的感觉不仅是难受,也能带来高度的快感。另外,大便对婴儿还有其它的重要意义。对婴儿来说,大便是他身体的一部分,排出大便相当于做出“贡献”或献出“礼物”,而且,通过排便,他可以表达自己对环境的积极服从,而憋着时则表达的是自己不肯屈服。因此,从主客体关系地性质来看,大便在某种意义上变成了孩子与父母或成年人保持关系的某种工具,孩子们感受到他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周围的人和环境。此期母子二元关系逐渐开始解体。
肛欲期,又称肛门期,在佛洛伊德的心理学中,形容小孩过了口欲期,到了约18至36 个月大的时候,感受到刺激肛门时带来的新奇感觉。在这时期会发现自己会产生粪便,而很兴奋,这时就是家长教小孩到马桶上厕所的时候。如果小孩在肛欲期得不到满足便很容易在长大後出现肛门性格,如吝啬、顽固、倔强,以及很容易会有洁癖。
佛洛伊德认为这个是人类生长的第二个时期,接著便会到性蕾期。
孩子在学会自己脱裤子解大小便后,反复出现憋大便或憋小便,并将大便或小便解在裤裆里的现象,这就是孩子肛欲期到来的表现。在肛欲期,肛门和尿道括约肌的收缩和放松都可以给孩子带来性的体验。所以,有的孩子从憋尿中获得性快感,有的孩子从憋大便中获得性快感,但是,并非每个孩子都有非常明显的肛欲期表现。
孩子的肛欲期一般经历两个月左右就会结束,肛欲期的结束,标志着孩子的性心理向着下一个阶段——生殖器期迈进。这两个月中,如果成年人对孩子大小便的训练太严厉,孩子就会感觉紧张,心理压力大,会扰乱孩子控制大小便的自然节律,孩子将大小便解在裤子里的次数就越多,肛欲期拖延的时间也就越长。有的孩子几个月甚至半年多都不结束肛欲期,孩子的性发展就出现了停滞状态。
孩子在肛欲期的表现多种多样,父母应该如何应对孩子的肛欲期呢?
尿湿裤子以后
我女儿两岁8个月,从上个月开始出现憋尿的现象,每次憋尿的时候都表现出很紧张的样子,脸发红,会夹腿,撅起屁股,说想尿尿。我带她到厕所后她又尿不出来,但转眼又尿在裤子里,最多的时候一天尿了5次裤子。这是她尿胀的时候夹腿有性的感觉吗?这段时间我还经常对她发脾气,老觉得她烦。昨天她还把大便拉裤子里了。我觉得孩子不光是尿裤子的问题,她各方面都有点倒退的感觉,最明显的是整天叫“我是小BB”,躺在地上要我抱,还特别黏我,吃饭都要坐在我怀里要我喂,想想似乎跟她开始憋尿的时间差不多,我都有点承受不了了!
由于父母不懂得儿童肛欲期的表现,对于孩子出现尿湿裤子或将大便解在裤裆里的现象非常生气,认为是孩子不听话,故意捣蛋或贪玩不愿意上卫生间引起的,于是开始打骂孩子,企图让孩子结束这样的情况。但是,父母的打骂却招致孩子变本加厉的“报复”——更加频繁地尿湿裤子,或将大便解在裤裆里。当孩子承受不了父母给他的压力时,就会出现退缩的状态,比如故事中的女孩整天叫“我是小BB”,躺在地上要妈妈抱,吃饭要坐在妈妈怀里,还要妈妈喂,这是孩子在寻求自我保护的方法,她希望自己回到小的时候,那时她尿裤子妈妈不会打骂她。孩子的退缩和反抗行为都是孩子承受不了压力、内心在挣扎的反应。
当孩子出现了肛欲期的表现时,父母最明智的做法是平静温和地告诉孩子:宝贝,这不是什么问题,妈妈给你换上干净的裤子。家庭里的所有成员都必须持这样的态度:不可以羞辱、耻笑和责骂孩子,不可以当着孩子的面议论,不可以将孩子尿湿裤子作为家人的谈资。
在平日的生活中,孩子放学回家一进家门都会和爸爸妈妈打招呼,那么问题就来了,孩子会先和爸爸还是妈妈打招呼呢?孩子的这一细节表现可谓是衡量一个家庭幸福指数高低的一大标准。他能反映出在孩子心中谁占据主导地位,也就是说各位父母可以通过孩子进门时的称呼来判断孩子对谁的依赖性更高。
根据调查显示许多孩子在回家后都会主动向母亲打招呼,这是为什么呢?以下是可能造成这种现象的几个原因。
1、孩子相对于爸爸来说更依赖于妈妈
孩子自打出生就在妈妈的怀抱中,被母亲的爱环绕着成长,对于孩子来说从母亲这里可以获得最之极的温暖和安全感,家里的琐事也都多是母亲处理,所以孩子相对来说会更加的依赖妈妈。
对于这种情况,爸爸们需要多注意陪伴孩子,不能一味地忙于工作而忽略孩子的成长,不能把细小的事情和培养 情感 的机会都交给妈妈,所以爸爸们一定要在平时多于孩子沟通交流,以此提升家庭幸福指数。
2、妈妈对于孩子的付出相对更多
现在的家庭大多都是爸爸主外,妈妈主内。对于许多细小的事情都是妈妈来解决,家里的卫生以及发生在孩子身上的琐事,孩子有问题或者需要帮助的时候也是妈妈离得最近,日常作息进食都离不开妈妈,这也是孩子和妈妈更亲近的原因。
但是对于重视工作而忽略对孩子陪伴的爸爸而言,很容易让孩子没有依赖感,造成孩子父爱的缺失,研究表明,从小缺失父爱的孩子在成人后犯罪率高。这就要求爸爸们多注意与孩子的相处方式,并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毕竟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成长的路上也需要父亲的陪伴。
3、妈妈与孩子之间相对于爸爸来说更有默契
人们常说母子连心,其实这就是孩子和母亲之间的默契,这一默契是在母亲怀胎十月与孩子开始建立的,是在母亲一天天对孩子的陪伴中加强的,所以说母子间的默契是非常牢固的。
但是对于爸爸来说粗枝大叶,不会太在意孩子的心里想法,不能在孩子需要的时候给予关心爱护,也不能在孩子需要帮助时及时地给予孩子帮助,这也正是孩子与母亲的默契感远超于与爸爸的关键因素之一。
虽然说孩子很容易和妈妈有很大的依赖性,但若是孩子习惯性地依赖于母亲而忽略父亲的存在,那么爸爸们可千万要反思自己了。如果您家孩子一进门就喊妈妈就说明家庭幸福指数不达标,如果孩子进门爸妈都喊说明您家幸福指数才算合格,同时也说明孩子一直都是在爸爸妈妈的呵护中成长的。
看完以上文章各位家长可以回想一下自家孩子进门时会习惯性先喊谁呢?
妈宝呗,这样体现对妈妈的尊重,所以更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