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有句俗语叫:“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意思就是说:从一个人儿童时期的心理特点、个性倾向,就能看到他长大后的心理与个性形象的雏形。
研究表明,7岁之前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特别是孩子3~6岁的时候。孩子在3~6岁的时期是“潮湿的水泥”期,孩子85%~90%的性格、理想和生活方式都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影响孩子今后生活的一些重要性格也在这一时期初见端倪。
在这一时期内,加强对孩子性格的培养,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良好的性格,成为快乐、自信和受欢迎的人,但是优秀的性格特质不会自动在孩子身上出现,需要父母的精心培养和长期努力。而孩子在长期的成长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性格的征兆,对于这些征兆,父母要及时发现,并彻底根除。
其实,我们应该都听过一句话叫:性格决定命运。然而,一个人的性格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逐步的形成了,一旦形成,我们都知道是很难改变的。
也就是说小孩子在3岁左右形成的性格将一直陪伴到老,所以根据这一理论,可以看出小孩子将来到底会怎样。当然,有的人性格确实是可以改变的,但是大部分人都是决定了的。
因此我们家长们就要抓住孩子的这段黄金期,在这段时间里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以便孩子养成良好的性格与行为习惯。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是指看一个人小时候的行为表现、性格品德,就可以大概预测这个人的将来。
看一个人三岁时候的样子,就可以看到他长大之后的样子。看一个人七岁时候的样子,就可以看到他老了之后的样子。这说明小的时候特别关键,要注意培养,过了这个年龄,基本就定下以后了。
它简单明了地概括了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从3岁的孩子的心理特点、个性倾向,就能看到这个孩子青少年时期的心理与个性形象的雏形。而从7岁的孩子身上,你能看到他中年以后的成就和功业。3岁和7岁在古代虽然只是一个概数,但是却已被现代科技证明是非常有道理的。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一般规律
1、从简单到复杂
刚出生的孩子只有非常简单的反射活动,发展的趋势是越来越复杂化。
2、从具体到抽象
儿童的心理活动最初是非常具体的,以后越来越抽象和概括化。从认识过程看,最初出现的是感觉。
3、从被动到主动
儿童心理活动最初是被动的,心理活动的主动性后来才发展起来的,并逐渐提高,直到成人所具有的极大的主观能动性。
4、从零乱到成体系
儿童的心理活动最初是零散杂乱的,心理活动之间缺乏有机联系。比如幼小儿童一会儿哭,一会儿笑,一会儿说东,一会儿说西,心理活动没有形成体系的表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