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螺是在江南地区最常见的一种螺蛳,因为螺蛳是螺蛳属动物的统称,而且螺蛳还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动物,它的种类也比较多。
石螺喜欢生活在河流、湖泊、水库等水质比较清澈的环境,特别是喜欢吸附在石头上面,因此而得名。
这种淡水螺由于对水质的要求高,所以螺肉较为干净,也没有什么泥腥味。在民间有着“清明螺,赛肥鹅”的说法,就是指清明时节的石螺肉,要比大肥肉更加的鲜美。
目前南方地区市面上比较常见的螺蛳,就主要是以石螺为主,它也很受消费者的认可。在不少地方,还把它当成了特色。
第二种:田螺
顾名思义是一种喜欢生长在水田里面的螺蛳,学名叫中国圆田螺。
这种螺蛳的个头要大很多,看起来胖嘟嘟的,就如同是长胖了版本的石螺。
虽然它叫田螺,但是并不只是水稻田里有,在泥巴比较多的环境都有分布,比如湖泊、水库、池塘、沟渠和一些沼泽地里均广泛分布。
田螺的个头很肥大,自然肉质也比较多,所以吃起来也相当的鲜嫩、肥美。不过泥腥味也比较重,如果不知道清洗和烹饪,做出来就有很重的泥腥味,并且还有不少的泥沙哦。
值得一提的是,近些年自从福寿螺在我国很多地方泛滥以后,这两者长得又很像,不少人就常把福寿螺当成了田螺。甚至一些餐饮,更是用福寿螺冒充田螺。
福寿螺虽然可以吃,但是含有的寄生虫非常多,特别是如果没有彻底煮熟,那是非常危险的,所以还是尽量不要食用福寿螺。
第三种:山坑螺。
有不少人看到山坑螺,就会认为它是钉螺,确实这两者长得非常相似,可是钉螺是钉螺,而山坑螺是山坑螺哦。
前者不能食用,而山坑螺却是螺蛳中的珍品,售价更是石螺的十倍左右,普遍要卖到30元左右一斤。
山坑螺之所以昂贵,是因为它比较的稀有。这种螺蛳长得非常的细长,堪称是螺蛳界的“高富帅”。
有些有成人年底手指般粗大、细长,而且因为对水质要求极高,只在一些水质清澈的溪流中才有,所以肉质很鲜美,也没有泥腥味。
当然了,它的产量也要比石螺、田螺低很多。特别是最近几十年,好多地方已经见不到山坑螺了,而物以稀为贵。
再加上它本来很味美,就算是人工养殖,成本也很高,所以迄今为止基本都是以野生为主,是真正的纯天然的美味,价格自然就不断上涨。
第四种:青蛳
如果要说最好吃的螺蛳,还要数青蛳了,这个可是上了知名的美食节目《舌尖上的中国2》的。
青蛳在我国的分布可不多,主要是在钱塘江的源头一带才有。并且这种螺蛳生长习性很特别,也就是一种对水质和环境都很挑剔的螺蛳。
因为青蛳所生长的环境,一定要有活水,而且水还不能太深了,更不能有一丁点的污染,否则这里的青蛳都会很快死去,它就是如此的娇贵。
这些田螺是可以吃的。下面再来详细说说农村鱼塘为何容易长田螺:
一、鱼塘里长田螺其实在水产养殖中是很常见的现象,当然这些螺也不是凭空长出来的,大多数情况下还是从外面跑进去,一般以下几种情况可能会让鱼塘长田螺:
1.水源引起:这个应该是几率最大的,特别是用河水、湖水的塘,因为这些水体中或多或少都存在田螺,在加水时完全可通过水体进入到鱼塘,对于这种情况可在进水管上装上一过滤袋,可起到很好的作用。不仅可防螺还能防杂鱼,还一种可能就是放水口处混进来的,一般排水管道中都会有螺在里面。
2.饲料中混进去的:对于一些喂鲜活饵料的鱼塘,很容易将田螺混进去,比如您用来喂草鱼的水草中混有螺,一个塘里只要混进去几个都可以快速繁殖起来。
3.水鸟带进去的:水鸟经常在不同的水体中活动,很容易将水体中的各种小的生物带到不同水体中,螺也是其中之一。
4.清塘没清好:这个就是说鱼塘本身就有螺存在,我们在清塘时没有清干净,加水养鱼后其又繁殖起来。
二、对于水养殖来说,一个鱼塘有少量田螺这个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过多的话一定要想法清除,否则会与鱼争氧、争饵料,一般治理田螺的方法是:
1.做好预防工作:这个不用说,就是放鱼前将塘中的螺清干净,一般的清塘药物如生石灰、茶枯都很有效,同时将进水口用密网袋套好,防其从水源处进来,如果下水道螺多的话,可定期用药将其杀掉,以防爬进鱼塘。
2.生物防治:如果量少的话在塘里放入一些鲤鱼、鲫鱼都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主要是让这两类鱼吃小螺,防期快速繁殖起来,如果想更彻底的话,可在塘里放入几条大点的青鱼,这鱼是最喜欢吃螺的,大小通吃防螺效果很好。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