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焦虑症简单来说就是和所依恋的对象在分开的时候出现各种过度或者是损害行为能力的焦虑,是六岁以前的儿童最常见的一种情绪障碍。每当和家长分离或者是离开自己所熟悉的环境时,往往就会表现出十分焦虑的样子。分离焦虑症的根本原因主要有三种,分别是环境突变带来的影响、遗传原因以及对父母太过于依恋。
环境突变主要指的就是环境的变化,给孩子带来很多不安和紧张的感觉,而且这种情感在学校里面并不能完全宣泄,只有等到回家之后,才能将这种情绪给宣泄出来。另外,出现分离焦虑症还可能是遗传的问题,据了解有相关研究表明,如果家长患有分离焦虑症的话,孩子出现分离焦虑症的概率明显会高一些。除此之外,大多数患有分离焦虑症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一直都是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一旦父母对孩子过于照顾和保护,很可能就会让孩子的性格变得非常胆小、害羞或者是有着很强的依赖性。
一般来说,分离焦虑症最常见的就是发生在一些未成年的儿童身上,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当然有着一定的影响。家长和孩子如果想要克服这种情况,首先要做的就是培养好孩子在生活中的自立能力。家长最好从小开始培养,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前,就要培养好孩子的一些独立生活习惯。比如洗手、穿衣服或者是大小便等,尽可能让孩子自己完成。
家长要帮助孩子扩大交友圈子,可以多带孩子出去和别的小朋友在一起玩,尤其是对于一些依赖性特别强的孩子,应当让孩子多接触一些陌生人。同时培养好孩子可以更好的与人相处,多加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
最亲近的人从视线 中消失了,孩子会一下子不安起来,会用喊叫、哭闹来表达自己的焦虑,呼唤妈妈的出现。
1、环境的变化。从无拘无束的家到幼儿园,在环 从无拘无束的家到幼儿园,在环境上宝宝心理的转换很大,一时间难以适应。在入园之初,幼儿不习惯固定化的生活制度。此外幼儿园的饮食和饮水也和家中不同。一些幼儿在家中养成了挑食、偏食的不良饮食习惯。
2、陌生的老师和同学。入园后,见到的教师和小伙伴是陌生的面孔,孩子很容易不安。老师的照顾,不像妈妈在家那样照顾的精细,孩子也有点不适应老师的照顾。因此一些幼儿在入园之初会感到不知所措。
3、爸妈溺爱,孩子性格因素。在家爸妈全全满足幼儿,入园后,孩子不甘约束,很容易产生不满情绪,急切想回家找回心理平衡。
这孩子没到三周岁以前,我是不建议孩子上幼儿园的。因为孩子这个时候承受不了与亲人的分离。
分离焦虑简单来讲, 就是婴幼儿离开亲人尤其是婴幼儿时期主要养育者(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甚至保姆等)时,表现出来的不安、急躁、焦虑、失落等不愉快的情绪反应,或者有难以适应和调节的行为表现。
分离焦虑一般在婴幼儿(6个月-3岁左右)表现明显,这和孩子的婴幼儿时期主要抚育、照料的家人、环境以及情景变化有关系。
比如宝妈一般在4-6个月期间要返回职场上班,这个月龄的宝宝开始有认人的意识,在妈妈离开后,往往会哭闹着要找妈妈,离开妈妈的怀抱,甚至拒绝吃奶、睡不踏实。
而问题讲的“幼儿园分离焦虑”就是在3岁左右常见的幼儿表现。比如嚎啕大哭、又踢又闹的反抗,拒绝去幼儿园,身体出现感冒、发烧或者拉肚子的情况,也有的孩子在断断续续哭闹以后拒绝和他人说话交流、难以融入幼儿园集体生活。好不容易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节奏了,遇到周末、小假期等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的时间长了,就又难以快速恢复回到幼儿园的状态。
尽管过程让人疲惫,但不可否认的是,幼儿园分离焦虑是正常的情况,影响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
(1)幼儿和成年人关系的变化原来都是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或者保姆在一起的时间长,到幼儿园后见到的都是陌生面孔,不认识的老师、小朋友人数又多,想要什么不是一叫就能得到老师的回应。一餐两点没有家人来喂,就连午睡都是要自己待在小床上,孩子难免不知所措。
(2)作息环境的不同原来在自己家里那是自己的地盘,进了幼儿园的大门、来到教室,活动的范围、玩具、玩耍的形式多少都会有所限制,不是在自己家,想玩什么、什么时候玩、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很多幼儿一开始不敢拿玩具玩、参与活动等,事实上一段时间,一般两三周就对幼儿园乐不思蜀了,也就是适应了幼儿园的环境节奏、分离焦虑也会缓解或者消失。
(3)家庭成员与孩子的互动、主要教养方式的影响这就要提到亲子依恋关系,对婴幼儿来说,有细心照料她的人,并且这个人能感受、理解、及时回应她的需求,她就会有安全感,这种内在的安全模式能帮助孩子 健康 成长,让他们在离开家庭环境时可以更加积极地 探索 外部新的世界。
可是很多家庭不懂得亲子依恋关系的建立,误以为娇惯、宠爱、无限制地满足孩子就是对她们最好的养教,有的甚至放任孩子的情绪,无法给到良好的引导。当家庭成员主要教养者没法让孩子经常感受到她们与爸爸妈妈的心理联结、无法体验安全感时,就容易形成不安全依恋关系,往往面临分离时就特别焦虑。
孩子三岁左右入园,第一次离开爸爸妈妈,离开家庭,要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产生以上不适应和焦躁的情绪是正常且可以理解的,每个孩子的表现不同,我们家长要做的就是 情感 联结、情绪调节(安慰、关怀)还有仔细观察引导、做好环境和入园事务型的准备,陪在孩子身边,让他们感受到足够的安全、支持,顺利入园。
具体来说,有几个小方法:(1)入园前通过绘本阅读、讲故事、实地“考察”、过来人经验(和上过幼儿园的小朋友一起玩)等方式,给到孩子一些心理暗示,让孩子觉得幼儿园会是一个很有爱、好玩、有趣的地方,慢慢消除孩子的恐惧和抗拒心理。
(2)我们做家长的要保持“淡定”,就是不要跟着孩子一起表现得很焦虑:孩子会不会哭啊、哭了怎么办、老师照看不过来会不会摔跤、伤到?能不能吃饱饭、睡得着吗、会不会冻着等等。
焦虑的情绪会传染的,家长只要做好准备,给孩子祝福就好。爸爸妈妈放松心情了,孩子的状态、自信心也会满格,实在担心的话可以及时与老师联系,了解孩子每天在幼儿园的表现,给孩子多一些时间,对孩子的每一点进步、成长及时鼓励,这对孩子爱上幼儿园很有帮助。
(3)在出现分离焦虑时也要多向孩子表达爸爸妈妈对宝宝的爱,每天可以有心联结的谈话、交流,宝宝上幼儿园是新的成长,而不是爸爸妈妈的“抛弃”,切记要避免硬性把孩子丢到幼儿园就离开、老师强行把孩子抱进教室的情况出现,这会让孩子产生强烈的不安、恐惧情绪。
(4)入园前,爸爸妈妈带着孩子一起准备、整理入园所需的物品,比如孩子的姓名贴、照片、床铺被褥用品、新的园服、小书包,甚至来个入园的吃蛋糕仪式等,快乐的感觉能带来积极的力量,这些都有帮助。
(5)送孩子入园时,我们家长可以跟老师约定,一起给到孩子比如拥抱、说再见等温暖有爱的方式,这些足够支持孩子在园一天的开心。
总之,入园焦虑的不适应是正常的,我们不要过于担心,只要积极心态做好充分的准备,相信小幼儿们可以很快适应且爱上幼儿园的。
其实,入园焦虑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孩子和妈妈没有这样分开过,所以孩子才会焦虑,当然,也许更焦虑的是妈妈。
妈妈肯定会在想我的孩子能适应吗?我的孩子会哭吗?我的孩子会上厕所吗?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我家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没哭过,因为我在之前已经给她做好了准备工作。
首先,妈妈和孩子一定要建立好 情感 链接,也就是妈妈一定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有很多妈妈,孩子让爷爷奶奶带,结果把孩子给到他之后,他又让孩子马上去上学,孩子根本适应不了。
最好是自己带孩子,不管我们是出门还是有事,一定要告诉孩子妈妈,有事要出去,但是妈妈一定会回来,当你跟孩子做好了,约定孩子就不会害怕,妈妈走了,不会回来了,而不是有的妈妈害怕孩子哭,偷偷走,结果孩子哭的越厉害了。
如果说孩子小的时候他不懂,那么我们可以用手捂住孩子的眼睛,就像玩躲猫猫的 游戏 一样,但是是用手把孩子眼睛捂住,然后再打开,还得看到我们在她心里就比较淡然。
如此反复几次,他就知道妈妈在跟他玩 游戏 。
让他大一点就可以跟他玩躲猫猫的 游戏 ,就是我们躲起来,让孩子找,等孩子找到了,然后我们就可以告诉孩子妈妈,有的时候可能会出去,但是妈妈一定会回来。
这些其实都是在给孩子入园做准备,也是在给孩子做心理建设。
当然了,有的孩子一直跟着妈妈,妈妈一离开就会控制也很正常,毕竟孩子跟妈妈分开也有一个过程,但如果我们做好了准备工作,孩子哭的几率相对而言还是少一些的。
也希望所有的妈妈们不要太焦虑,你一焦虑孩子更焦虑,就像有的妈妈看到孩子在幼儿园哭,自己在外面哭,我个人觉得哭可以理解。
但最好不要哭,你的哭会感染孩子的。
你要相信孩子在幼儿园是可以适应的,他离开我们也是可以的,从某种程度上说,其实是我们这个看孩子。
好了,希望我说的这些可以帮到你。
幼儿入园分离焦虑的问题。第一,是分离焦虑的因素。第一就是孩子自身的因素,也就是性格的因素,也就是受遗传影响。他性格比较胆小,比较内向,那他进入新环境,适应的新环境的时间就会更长。因为他本身就比较胆小,适应新人新事的时候,就会自然而然的产生一些害怕,或者紧张的心理状态。
第二,受家长影响。其实目前大部分的孩子入幼儿园,对他来说新的环境是他向往的,因为他有天生的求知欲。所以在新的环境里,他可能会去 探索 ,这是他们的本能和内驱力。但是由于我们家长过早的对孩子入幼儿园产生一些焦虑的情绪,会严重地影响孩子焦虑。很多妈妈担心孩子自理能力差,因为她在家庭中会经常喂饭,她在家给孩子穿衣,给孩子梳头,给孩子做一切,孩子其实能做,但是我们大人依然帮助他做一些生活自理方面的问题。家长还会担心孩子的 社会 交往能力不好。这些担心都会转嫁到孩子的焦虑中去。因为家长知道,孩子在家庭中很少出门,很少跟其他人互动,所以就会担心,进入幼儿园里如果不好好跟其他的小朋友相处怎么办?还有一部分家长会担心吃不好喝不好怎么办?因为有的孩子身体素质确实不好,容易过敏,也有经常的感冒生病等情况,所以这些家长所焦虑的一些问题,都会潜意识的转嫁给孩子,孩子一定会受到家长的影响。
第三,孩子容易产生焦虑,与代养人有关系。如果入园前代养人比较单一,比如说一直是妈妈或者姥姥一个人带,那么孩子入园就比较困难,因为他见的人比较少。第四,如果是剖腹产,它的产生分离焦虑的可能性会大于顺产的孩子。因为剖腹产的孩子与生俱来的就会触觉敏感,就会没有安全感。所以在陌生的环境中,他适应的时间会拉长,或者是非常的谨慎不安。别的孩子通过一个礼拜、两个礼拜就适应了,这样的孩子可能需要三周、四周,甚至有的孩子需要一学期、一年等等。
那我们该如何解决孩子的分离焦虑呢?第一,如果孩子是内向的,又是剖腹产的孩子,那么这样的孩子更需要我们多跟她表达,多给他找回曾经缺失的安全感。所以我们一定要多拥抱,多几个举高,多摇摆,抱起来旋转,多对她说,“妈妈爱你,妈妈相信你已经长大了,你是可以进入幼儿园的”。让他有向往的感觉,用这种期望的语气跟他互动和交流。
第二,我们要从潜意识里传递,我们并不是焦虑,而是坚定的相信我们的孩子。任何一个孩子,无论他出生的状态是什么样子的,无论他的性格是什么样子的,他都能够适应未来的新环境。所以作为爸爸妈妈,一定要从内心坚定地相信他可以适应。因为只有我们坚定的相信,他才能从我们身上感受到坚定的力量,而不是焦虑和不安。我们如果在焦虑和不安的状态,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孩子就会你焦虑什么,他就会跟你对应的发生什么。你害怕他吃不好,他在幼儿园就不吃饭;你害怕他跟小朋友打架,他就在幼儿园里天天打架;你害怕他不会交往,他在幼儿园里真的不会说话。所以我们的家长一定要注意这一点,要给孩子传递坚定的信任和力量。
第三,每天到点送,到点接,中间的过程不要有过多的顾虑,有问题可以私下跟老师沟通,而不是当着孩子的面儿,喋喋不休的询问老师,或者是质疑老师,这些是不可取的。我们只需要到时间去给她送去,到时间接回来。在初期,刚送的时候,一定要坚定。往往孩子说不去了,他哭了,我们会觉得他不喜欢幼儿园,其实并不是。他的哭表达的是他不想离开妈妈,而并不是他不能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所以请家长一定要遵守幼儿园的生活规律。第四,因为孩子入园期间是陌生的环境,孩子必定会有压力,所以在初期进入幼儿园的这个期间,周六日一定多带孩子去不同的环境中,尤其是户外的环境去跑一跑、跳一跳,把他的一些不良的情绪进行有效的宣泄出去。接着到了礼拜一,我们再高高兴兴的把孩子送过来,坚定地相信他,无论她怎么哭,我们告知他可以哭,哭完之后我们还是要进幼儿园的。只要家长这么坚定地送孩子去,孩子就会坚定的相信自己会很快的适应幼儿园生活。
马秀老师:长颈鹿幼儿园园长,儿童心理行为咨询师
儿童分离性焦虑症,起病于6岁前,指的是当与她的依恋对象分离时产生的过度焦虑,可能是由于家长的过度保护等造成。诊断标准:第一、过分担心所依恋的对象突然离开并不再回来,对孩子的情绪和其它照料者的情绪造成很大的负担;第二、过于害怕因走丢、被绑架、被伤害而与被依恋的对象分开,而不敢外出;第三、会因为不愿意分离而不愿意上学,甚至采取一些极端行为拒绝上学;第四、特别害怕独处;第五、睡觉需要所依恋的对象陪同,如果没有,就不愿意睡觉,害怕因为睡觉所依恋的对象就会离开;第六、经常做一些噩梦,噩梦的内容通常与所依恋的对象分离有关,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孩子多次醒转,影响睡眠质量;第七、在不得不与所依恋的对象分离时,会表现出一些极端的情绪或行为,比如哭闹、发脾气、害怕、扔东西等,比如孩子第一次上幼儿园的时候,哪怕大人反复的做工作,但是很多孩子仍然会表现出非常凄惨的哭喊,或者表现得很冷漠,不与园里的老师和其它小朋友进行沟通和交往,这个时候照料者的回应至关重要,这是一个互为因果的关系,如果家长因为孩子哭闹就带回家,孩子下次可能下次就会采取同样的行为;第八、在于所依恋的对象分离后反复性的出现一些恶心、呕吐等身体不良症状,但是并不是器质性疾病,而是内心情绪的极度不安所引起的反应。
说实话,我比孩子还焦虑,孩子九月中旬的,打算开春送去幼儿园!可是我现在就开始焦虑了!
主要是刚开始没融入幼儿的生活,在家要多鼓励她,参加幼儿园活动,上幼儿园是孩子的事,一定要去做。大人不要老悄悄看,过一段时间会好起。
幼儿园产生分离焦虑症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环境的改变:孩子从出生到幼儿园基本上都是在自己家里度过的,现在很多都是一个孩子几个大人陪伴。孩子在家备受关注,自由自在,到一个陌生的环境肯定会不适应的。2.家长没有提前做好心理疏导: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前的一段时间,家长有条件的话应该带孩子去幼儿园体验一下,并且给孩子灌输幼儿园生活的美好。这样让孩子有想去幼儿园的动力和欲望。说到去幼儿园的时候就是一种积极的态度了,而不是恐惧和不安。当然有了分离焦虑症我们应该先接纳孩子的情绪和感受。让他内心有安全感,慢慢帮助孩子去适应。以上就是我的观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被关注少了:之前家庭成员少且重心都围绕孩子转,上幼儿园后变成了集体生活,老师不可能只是关注一个孩子。
2、受到了集体规则的约束:在家庭中,父母教育孩子大多靠言行教化,对不守规矩的孩子也不会严厉惩罚。但集体中,孩子不守规矩会侵犯其他同伴的利益,不需得到纠正。
3、成员关系变了:由小家庭的亲情依赖关系,变成了集体生活的包容相处关系。
分离焦虑是宝宝逐渐走向成熟的表现。3个月大的婴儿,只能够表现愉快、兴奋与苦恼3种情绪;但6个月大的婴儿,会特别依赖妈妈,因为每天和妈妈接触,让宝宝和妈妈之间产生了非常密切的关系,只要妈妈不在身边,宝宝内心就非常害怕和焦虑,害怕陌生的人、事、物,开始烦躁、愤怒、哭闹不止,出现与父母分离的焦虑症。1岁的宝宝虽然身体发展动作与能力越来越好,活动范围也逐渐扩大,甚至会四处 探索 ,但是心智发展却还不成熟,当大人一离去,宝宝不知道大人还会不会再回来,,因此会感到惊慌失措,变得沮丧、焦虑。这种现象一般在10-18个月时达到巅峰。通常在孩子2-3岁缓解或消失。
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分离焦虑
由家长陪伴,多带孩子外出,多接触外人。如果需要离开,在离开之前,让孩子进行愉快的活动。离开时,尽量保持轻松快乐的状态。不要担心你离开孩子会哭闹,你的担心会让孩子认为这个地方是不安全的,容易焦虑。
如果是去幼儿园,让孩子从家中带一些他喜欢的东西,如玩具,枕头或小毛巾等。这些熟悉的物品有助于孩子建立安全感。
离开孩子的时候,避免批评或否定孩子的分离困难。用真诚的态度,告诉孩子,你何时离开,何时会回来,让孩子建立安全预期。偷偷溜走是非常错误的。因为孩子突然发现妈妈不见了,会产生自己被抛弃了的错觉,会加重分离焦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