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性关节炎是人工关节置换术的首选适应征,其它依次为骨无菌性坏死(如股骨头坏死等)、某些髋部骨折(如股骨颈骨折)、类风湿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良性和恶性骨肿瘤、强直性脊柱炎等。总之,只要有关节破坏的X线征象,伴有中度至重度持续性的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而且通过其他各种非手术治疗都不能得到缓解的疾病,都有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指征。
对于双侧股骨头坏死、双髋或双膝骨性关节炎病人,有时需要同时或先后行双髋或双膝人工关节置换术。对于严重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病人,由于全身多关节疼痛、僵直、功能障碍,有时往往需行多关节的人工关节置换。目前,国内已有为一个病人同时或先后进行双膝及双髋四个关节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许多报道。
1. 术后需要系统的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手术最严重的并发症就是发生下肢静脉栓塞,下肢静脉栓塞后可以导致各种严重的后果,甚至死亡。我国的前国防部长罗瑞卿在德国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术后死于肺栓塞。肺栓塞是由于下肢深静脉栓塞进一步发展来的。下肢静脉栓塞的高危因素有:髋膝关节手术、老龄、创伤、既往静脉血栓栓塞症病史、肥胖、瘫痪、制动、术中应用止血带、全身麻醉、恶性肿瘤、中心静脉插管、慢性静脉瓣功能不全等。高危因素越多,发生的可能越大。我科有个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4天就能够下地行走了,出院后,在术后快一个月的时候发生了脑梗塞,继而死于并发症,非常的可惜。
预防下肢静脉栓塞有三种措施。一、基础预防,包括鼓励患者勤翻身,早期功能锻炼,下床活动,做深呼吸及咳嗽动作。多饮水,避免脱水。改善生活方式,如戒烟、戒酒、控制血糖及血脂等。二、物理预防,使用梯度压力弹力袜等,利用机械原理促使下肢静脉血流加速,减少血液滞留,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三、药物预防,可以采用利伐沙班片口服或者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两种方法,口服利伐沙班会更方便,安全性更高,但是费用更高一些。所以术后6周的抗凝是非常的重要。
2. 每年拍摄一次膝关节正侧位片(X光)
了解假体有无发生移位,了解有无发生假体周围骨吸收。
因为人工关节都有一定使用寿命,只要医生认为需要再次手术翻修了,请不要拖延,延误治疗将会造成以后的治疗困难。早期发现,早期翻修能够提高疗效。
3. 注意以下情况需要用静脉抗生素:发热、拔牙、有伤口出血。
因为安装了人工关节假体以后,只要细菌达到假体周围后就不容被杀死,造成感染无法控制,而感染是人工关节松动的最常见原因之一。齿科操作,内镜检查以及其他外科小手术可产生一过性菌血症,预防假体部位迟发性感染很重要的手段就是使用静脉抗生素。
4. 积极进行康复训练
一个良好的关节应该是稳定的,有力的,灵活的,没有进行康复训练的关节往往活动范围会减少,肌肉力量不足。肌力不足时往往容易摔跤,一旦造成假体周围骨折,处理将会非常的棘手,注意避免。
人工膝关节在置换后3~4月内关节有肿胀和疼痛是正常的,同时可能发现关节周围有麻木感和皮肤温度较对侧高,这也是正常的,不要过于担心。术后功能恢复期间需要服用消炎止痛药减少功能锻炼期间关节的肿胀疼痛。
合理使用助行器,如附图:
5. 积极进行骨质疏松症的治疗,积极进行高血压、糖尿病的治疗。
因为医生希望所有的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有良好的生活质量。决定生活质量的我曾经有一个患者在双侧膝关节置换术后,美好的生活了4年,但是这个患者没有注意高血压的治疗,后来发生脑溢血,造成明显的后遗症,生活需要他人照顾。这是非常遗憾的。
骨质疏松的治疗推荐使用钙尔奇D片+福善美片口服,或者使用唑来膦酸注射液也是不错的选择,第一疗程阶段建议维持一年,然后根据复查情况再确定后续治疗。
关节置换术是指采用金属、聚乙烯、陶瓷等材料,根据人体关节的形态、构造及功能制成人工关节假体,通过外科技术植入人体内,代替患病关节功能,达到缓解关节疼痛,恢复关节功能的目的。
但关节置换术后就不代表着能一劳永逸了,术后骨科医生最害怕的并发症,就是置换进人体的关节感染了!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假体周围感染!
假体周围感染(Peri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 PJI)是关节置换术后的灾难性的并发症,不论对于膝关节置换还是髋关节置换,假体周围感染是:
① 初次手术早期失败(<5年)的首要原因,
② 是翻修手术失败的首要原因,
③以及初次手术失败的第三大原因。
而过去存在的现状是,缺乏对于假体周围感染特异的诊疗方法,临床医生常常难以形成统一的假体周围感染诊疗标准!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2013年的国际共识会议(International Consensus Meeting, ICM)中,来自骨科、感染科及其他多学科代表对参与了讨论,形成了著名的费城共识,并广泛用于临床。
2018年的第二次ICM会议以第一次ICM会议为基础,并根据前次会议代表的意见提出更新意见,旨在改进前次成果。
达成这一共识一共历时2年,包括869位代表,评估了超过3000个议题,最终在2018年10月发布了第二版ICM共识。
本文针对共识中的其中一篇英文文献,给大家科普一下在早期诊断和治疗假体周围感染中,你可能存在的疑问!
1、建议对假体周围关节患者进行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检测
建议强度:强
首先很多人都很疑惑,为什么住院之后抽这么多的血做化验?
对于大部分的手术前患者,抽血化验是排除手术禁忌症的一个过程。
而对于考虑可能有关节假体周围感染的患者,ESR跟CRP这两个指标是反应体内是否存在感染病灶的指标。
但是有一点要注意的是,两者的特异性不高,也就是说如果两个升高了,可能提示假体周围有感染,而并不一定就是假体感染导致的!
2、对于伴有血沉和/或C反应蛋白异常的患者,建议完善膝关节穿刺。建议把穿刺液送去做微生物培养、滑液白细胞计数及比例分析
建议强度:强
对于关节置换术后怀疑假体周围感染的患者,而ESR跟CRP两者都有升高,则考虑不排除感染的可能性,这个时候一般医生会要求行膝关节或者髋关节的穿刺抽液,目的就是抽出关节内的液体,送去做细菌培养,同时性关节液细胞计数,有利于感染诊断的明确。
培养出了特定的致病菌,抗生素这个也好选择用药!
3、 当第一次的膝关节穿刺结果与关节假体周围感染的可能性存在差异的时候,建议重复行关节穿刺操作。
建议强度:中等
有些患者可能会面临不止一次的打针穿刺,这个有时候是很痛的!
那为什么前天才穿了,今天又要穿呢?
临床上存在一种说法就是“假阳性”跟“假阴性”,也就是说,培养出细菌不一定就是真的致病菌,而有可能是操作过程中污染所导致;而没有培养出细菌,也不能保证是不是就真的没有细菌,有一些细菌培养天数可能有独特的要求!
因此,如果有必要的话,行第2次甚至第3次的关节穿刺,结果可能会准一点!
4、建议患者在关节培养前至少两周,停止使用抗生素。
建议强度:中等
做关节穿刺前,如果患者已经自己或者在其他医院使用过抗生素了,那么有可能会影响关机穿刺的准确性。
想想都知道呀,细菌已经被杀了一部分,又没有完全杀死,培养出来的结果不一定准确的!
5、无法推荐或者反对CT及MRI作为假体周围感染的一种诊断测试
建议强度:不确定的
CT和MRI是目前骨科检查中非常重要的两种手段,价格也贵!
但并不代表者价格贵就是诊断假体周围感染的好办法。
对于假体周围感染的患者,一般不推荐也不反对使用这两种检查方式。
6、 对于诊断关节假体周围感染的可能性较低的患者以及对于确诊了假体周围感染准备手术的病人,术前不建议使用抗生素预防性抗感染!
建议强度:中等
换句话说:就是在怀疑假体周围感染或者是已经确认了假体周围感染,但还没做手术的患者,一般不建议手术前使用抗生素治疗。
因为手术前使用抗生素没用!不可能完全杀死附着在假体上的细菌微生物,只有手术彻底清创后使用抗生素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7、建议在对假体周围感染的患者进行再次手术时获得多次培养。
建议强度:强
准备对假体周围感染的患者做手术了,这也是我们临床上说的“翻修手术”。手术中应该尽可能的多选一些看着很像感染的病灶,送去化验,争取培养出准确的致病菌。
手术过程的无菌操作非常严格,这个结果应该是最可信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