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手术有微创手术和开胸手术。微创手术包括心脏介入手术和射频消融手术,可以行射频消融手术的心脏病包括心率失常性疾病,如房颤、室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房扑、频发室早等,室间隔肥厚也可以进行室间隔的消融手术。
心脏介入手术包括支架植入、封堵器的植入和心脏瓣膜球囊扩张术等。支架植入术主要适用于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等情况,而封堵器植入术主要适用于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以及动脉导管未闭等情况,心脏瓣膜狭窄的病人也可以通过介入行瓣膜的扩张术。
开胸手术主要适用于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严重的冠状动脉狭窄、三支病变等,需要开胸,行冠脉搭桥手术,瓣膜性心脏病也可以通过开胸手术,行瓣膜置换术。
1、胸腔镜辅助下治疗风湿性心脏病:采用不开胸体外循环术,在右胸壁切1个4到5厘米的小切口,完成二尖瓣置换手术。2、胸壁打孔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在右胸前部胸骨旁切一长约2厘米的小口,置入推送器,在心脏超声波的引导下,释放房缺闭合器,平均心内操作时间约10分钟、全部手术时间少于1小时。手术伤痕小,当天手术,当天下地活动,平均住院时间3~4天。
3、胸部小切口微创心脏手术:胸部小切口微创心脏手术的适应证为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
4、体外循环胸壁打孔胸腔镜下治疗先天性心脏病。
左右胸壁打3个1到2厘米的孔,进行体外循环胸壁打孔胸腔镜下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该手术方法无骨胳损伤,不用切断肌肉。
5、介入治疗:比如冠脉造影、冠脉支架植入等,只需在桡动脉作切口,胸部体表无需任何切口。安心脏起搏器,只需在前胸部皮下做小切口。
微创是20 世界90 年代后期提出的临床新概念,其目的是减轻手术创伤,加快患者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MICS 实际上是微创外科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技术包括腔镜、介入放射学、介入超声学以及小切口直视手术。现代心脏外科是在20 世纪70年代末,随着体外循环和心肌保护技术的确立才基本成形。目前临床上比较成功的MICS 治疗技术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1)小切口心脏手术: 这类切口可以保持胸廓的完整性,出血少,对于女性患者切口比较隐蔽,但也存在相当的不足,主要有:主动脉插管比较困难,发生意外需立即行股动脉插管,行主动脉瓣手术时术野的暴露不佳,手术操作压迫右肺以及单肺通气对肺功能有一定的影响。小切口心脏手术在术后瘢痕美观方面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小切口可以明显减小创伤,但也有人认为,尽管切口的减小可以减小一定的损伤,但小切口需要额外的牵引以及因显露不良而致手术时间延长,都有可能增加创伤的程度。小切口并不一定意味着小创伤。单纯追求手术切口的美观,而冒着术野显露差的风险低质量地完成一台心脏外科手术是极其不明智的。目前小切口手术主要应用于某些较简单的先天性心脏病的矫治,而小切口下瓣膜手术亦有开展。
(2).电视胸腔镜(VAST)辅助的心脏外科手术: VAST 心脏手术可以提供良好的视野,改善因切口长度缩短而损害的显露效果。VAST 的应用可使最大限度缩短切口的长度。与侧切口相比,VAST心脏手术切口进一步减小,小到4 ~ 6 cm,有学者称其为窗式切口,“钥匙孔”手术。这一手术顺利实施不仅基于胸腔镜技术的发展,还包括一项重要的体外循环技术的发展,即闭式体外循环技术。这是一套通过周围血管(股动、静脉穿刺插管)建立体外循环的导管系统,并实现升主动脉阻断,灌注心脏停搏液以及心内引流。VAST 应用于心脏手术始于20 世纪90 年代初,经过近20 年的发展,其优势逐渐显现,在创伤、恢复、并发症及术后美容效果等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现以成为微创治疗心脏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其目前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动脉导管未闭钳闭术(2)房间隔缺损修补术(3)室间隔缺损修补术(4)心脏瓣膜置换术(5)冠状动脉移植术(6)其他。 VAST 心脏手术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不仅包括器械设备以及建立闭式体外循环的常规支持,还需要出现紧急情况时的应急处理方案,这是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这类手术的开展有一定的难度,目前,国内开展这类手术的单位还很有限。有人认为右侧胸壁三孔全胸腔镜下心脏手术方法得到广泛尝试,该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已经可以部分代替传统手术成为标准术式,尽管全胸腔镜下心脏外科手术有许多优点,但是还应看到,对于心脏外科医生,腔镜外科是一项全新的技术,前提是必备良好的传统心脏外科基础,全胸腔镜下心脏外科手术更有其特殊要求,学习曲线长是其缺点。结合国内医疗资源的分配以及有限的心脏外科基础,全胸腔镜下心脏手术的推广受到一定限制,但是真正全胸腔镜时代的来临无法阻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