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人的健康意识越来越高,人们对于身体检查这件事也越来越重视,以确保自己的身体状况良好,及时发现潜在的病情。而作为糖尿病人,体检是更加不能错过的,因为糖尿病的并发症很多,一不小心,可能就会出现。
那么,糖尿病患者应该定期做哪些检查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4项检查,了解糖尿病控制情况
1、血糖
血糖的高低对于糖尿病病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直接说明了糖尿病人控制血糖的成果。如果血糖一直居高不降,就说明也许是治疗手段或者吃的药物出现的问题,应及时改正治疗方法。
静脉血的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较血糖仪监测更为准确,体检时糖尿病病友不妨测一下,做到心里有数。
2、血脂
糖尿病患者要定期检查自己的血脂来预防糖尿病的并发症,糖尿病合并高血脂。血脂主要检查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如果出了血脂比较高的情况,就要及时采取措施将血脂降下来,以预防高血压合并高脂症。
3、血压
很多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使心血管病、脑卒中、肾病及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病情发展的风险明显增加,需要引起关注。糖友也可以配备一台经过认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在家中进行自我监测。
4、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可以反映抽血前2-3个月的血糖平均水平,是评价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水平的金标准。一般来说,糖化血红蛋白≤7%为达标。
建议刚接受治疗者每3个月监测一次,达到治疗目标者可每6个月监测一次。
9项筛查,了解有无并发症
1、肝脏检查
肝脏是胰岛素发挥作用的靶器官,也是大部分药物代谢的场所,肝功异常会使胰岛素或药物控糖效果大打折扣。因此,肝脏功能是指导医生选择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2、肾脏检查
高糖状态,易损伤肾小球毛细血管,肾脏B超、尿常规和尿微量白蛋白可帮助排查是否患有早期糖尿病肾病,多数药物从肾脏代谢排出,肾功能也是指导用药的指标之一。
3、眼部检查
眼部检查也是糖尿病患者不可或缺的一个检查项目,因为糖尿病眼病也是糖尿病并发症的一种,会使患者的视力受到影响。通过定期的眼部检查,可以及早发现是否出现了糖尿病眼病,以便及时得到治疗。
糖尿病视网膜病多发生在病程超过10年的患者,分为六期、两大期。1期:微血管瘤、小出血点;2期:出现硬性渗出;3期:出现棉絮状软性渗出;4期:新生血管形成、玻璃体积血;5期:纤维血管增殖、玻璃体机化;6期: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失明。前三期为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后三期为增殖期视网膜病变。不同分期应不同的治疗方法,因此糖尿病患者应尽早筛查是否患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避免更严重的病情发生。
4、神经病变检查
包括踝反射、针刺痛觉、震动觉、压力觉等,如果两项异常即可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必要时借助神经电生理检查,以确诊是否存在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神经病变关键在于早发现,如果已经发生,治疗难度非常大,且预后差。
5、下肢血管超声检查
下肢血管病变的主要症状为间歇性跛行,可利用踝肱指数、下肢血管超声来确定是否有下肢血管病变。
6、骨密度检查
高糖状态时,会使大量钙质从尿液中流失,骨折风险增加。骨密度越低,骨折风险越高。
7、足部检查
观察脚的皮肤颜色、足背动脉血管搏动情况、是否有足部畸形,尽早干预糖尿病足的高危因素。
8、尿常规检查
糖尿病人在体检时之所以要测尿常规,主要是为了预防糖尿病的并发症,糖尿病肾病。因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也可以通过血常规的结果判断有无。尿常规有很多种测量内容,包括尿液细胞检测、尿蛋白、尿血糖等。因为糖尿病肾病的并发症非常严重,因此要需要实时的监测,尿常规最好是一个月就要做一次检查。
9、心电图检查
糖尿病人发生心肌梗死(特别是无痛性心肌梗死)、心肌缺血的概率较高,心电图检查能及时发现患者是否有存在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的情况。
总之,糖尿病患者有很多比较危险的并发症,因此需要定期的做全身检查。由于体检项目比较多,可能需要在多个科室就诊,但不要怕麻烦,只有这些事情做好了,健康才会有保障。
在糖尿病的诊疗过程中需要做一些常规的检查,以便辅助诊断和治疗糖尿病。
一、血糖的测定
1、空腹血糖试验:一般是在禁食8小时后,在早8时左右测定的血糖。正常人的空腹血糖为3.9-6.1mmol/L(70-110mg/dl),餐后2小时血糖应在7.7mmol/L(140mg/dl)以下。正常人的血糖相当稳定,但在测定时也要注意有无影响血糖的因素:情绪激动、失眠、饥饿状态、发生其它疾病如发烧、呕吐、腹泻等都可影响血糖。
有的药物可使血糖升高,如: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激素、胰升糖素、生长激素、女性口服避孕药、噻嗪类利尿剂等;有的药物可降低血糖,如:酒精、他巴唑、磺胺类药物。如有可能应在停用数日后再测。
2、餐后2小时血糖试验:餐后2小时血糖,应从进食开始计算时间,在2小时时测定,不是2小时内,也不是2小时以后。
要注意以下情况:
如果测定的目的是为了确定有无糖尿病,则应随便进食不限量,且一定要吃碳水化合物(主食)。
如果测定的目的是观察饮食治疗的效果,则应按饮食治疗规定的量来进食。
如果测定的目的是观察糖尿病药物或胰岛素治疗的效果,则应在进食时,服用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后测定。
随机血糖测定:是指不考虑进食的关系,在任何时间测定的血糖。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简称糖耐量试验)
注意事项:
1. 前3日,每日进食碳水化合物不得少于150克。试验者如有感冒、胃肠炎等急性病时,要等病愈后再作。
2. 试验开始前应禁食10-16小时(禁食时间不能再短或过长),可以饮水,但不可喝茶或咖啡。
3. 试验前和试验过程中不能吸烟并应避免剧烈体力活动。
4. 对疑有反应性低血糖者,可检测服糖后4和5小时血糖。
5. 若在检查期间出现面色苍白、恶心、晕厥等症状时,要停止试验。若以上症状是在服糖后3-4小时出现,应考虑为反应性低血糖,要立刻取血测血糖,并让患者进食。
6. 药物:许多药物可使葡萄糖耐量减低,故在试验前应停药,如烟酸、噻唑类利尿剂、水杨酸钠等至少停止3-4天,口服避孕药停一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应停一个月以上。
7. 儿童按体重1.75g/Kg予以葡萄糖负荷,总量不超过75g。
OGTT结果的判定:
1. 餐后2小时血糖( PG2h)小于7.8mmol/L(140mg/dl)为正常。
2. 餐后2小时血糖(PG2h)大于或等于7.8mmol/L(140mg/dl),但小于11.1mmol/L(200mg/dl)为糖耐量低减(IGT)。
3. 空腹血糖大于或等于7.0mmol/L(126mg/dl),PG2h大于或等于11.1mmol/L(200mg/dl)为糖尿病。
4. OGTT的结果有一定的变异性,即同一受试者相隔几日后重复测定,结果可能不同,餐后血糖相差可达25%,从而影响IGT的确定。
二、胰岛素释放试验
用各种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物质,可促使正常人的胰岛素分泌释放。检测方法有放射免疫法(RIA),近来还有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患者口服葡萄糖后在1、2、3小时分别取血,同时查血糖和血浆胰岛素水平,绘成曲线有助于判定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功能。
试验准备及方法与口服糖耐量试验相同。不能耐受或不宜服糖的患者,可用进食100克面粉的馒头代替葡萄糖。
三、C-肽试验
正常人空腹血浆C肽水平为0.32±0.14nmol/L,进食后迅速上升,于1小时后达到高峰,约为空腹值的8倍,第2、3小时后渐次下降。部分糖尿病病人空腹及餐后血浆C肽均低于最小可测值(0.06nmol/L),这种情况说明患者无残存β细胞功能;部分病人在空腹及餐后血浆C肽值均明显高于正常,说明这种病人经常处于高胰岛素血症状态。
已经用胰岛素治疗的病人,不能作胰岛素释放试验,因为在测定胰岛素的时候,不能分辨是内源的,还是外面注射的胰岛素。所以只能测定C-肽。其测定方法及结果的判定与胰岛素释放试验相同。
四、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糖化血红蛋白在总血红蛋白中所占的比例可反映阶段性血糖水平,可代表采血前120天内任何一个时期包括采血当天的血糖值,但其中以前1-2个月为最佳反映时期。
五、尿糖的检测
尿糖检查是早期诊断糖尿病最简单的方法。尿糖阳性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线索,但是尿糖阴性不能排除糖尿病的可能。在血糖监测条件不足时,每日4次尿糖定性检查(3餐餐前和晚上9~10时或分段检查),和24小时尿糖定量可作判断疗效指标,并供调整降血糖药物剂量的参考。
六、糖尿病相关抗体的检查
1、抗胰岛素自身抗体(IAA):具有诊断意义的IAA应为未曾用过外源性胰岛素的病人体内检出可与胰岛素相结合的自身抗体。IAA的产生与I型糖尿病的发生有显著相关性。早期报道,在新诊的未经胰岛素治疗的I型糖尿病中,IAA阳性率为18%,随着方法的发展。新发现的1型糖尿病中IAA的机制可能与原发于B淋巴细胞的异常或继发于胰岛β细胞损伤时,前胰岛素或其生物合成前体被作为抗原。
2、胰岛细胞抗体(ICA):在新的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中,抗胰岛细胞抗体的发生率在90%以上。通常在确诊一年后该抗体水平下降。ICA可更早期发现I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出现抗胰岛细胞抗体阳性,可能以后回发生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或称I-型糖尿病是一种渐进的慢性疾病,IDDM具有一个独特的无症状糖尿病前期,该期甚至可持续多年,在此期间,患者胰岛素的早期释放在静脉注射或口服葡萄糖时表现较弱。对于多数病例来说,这些患者血液中含有胰岛细胞自身抗体(ICA)及/或是胰岛素自身抗体(IAA)。ICA能够在临床表现IDDM症状八年前被检测,所以它可作为IDDM的早期指标及防治手段。ICA阳性的患者表明胰岛功能呈进行性下降,当胰岛素早期释放过程完全终止时,临床出现IDDM病症。在IDDM高发病率的人群中及IDDM患者的亲属中进行ICA的早期检测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他们有发展为糖尿病遗传倾向!
3、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 是使谷氨酸转变为神经质γ-氨基丁酸的生物合成酶.广泛存在于动物及人的脑和胰岛组织中,并认为GAD可能是糖尿病自身免疫反应的始动靶抗原,用于Ⅰ型糖尿病的鉴别诊断和预测。
因糖尿病为β细胞群对高危人群做这三种自身抗体( ICA,IAA和GAD)的筛查,有助于防止或减慢该疾病的发生.自身抗体为阳性责,通常在以后的5-7年内,易转化为IDDM。
4、酪氨酸磷酸抗体(IA-2): 它是胰岛细胞瘤相关蛋白,是ICA的主要的成分之一,结构上分为4部分:信号肽,胞外结构,单一跨膜结构域及胞内结构域,其分子量为120KD.IA-2识别的表位局限于胞内结构域,其对Ⅰ型糖尿病诊断的敏感度为 50-70%,特异性为99%。
综上所述,目前血清糖尿病相关抗体测定主要应用于: 在高危人群中筛查出那些已经或即将发病的个体,进行正确的诊断分型,研究疾病的自然过程,预测何时会发生β细胞功能衰竭而需要胰岛素治疗,预测及评价1型糖尿病免疫干预治疗的疗效等方面,并将随着研究方法的发展发挥越来越多的作用。
七、糖尿病相关合并症的检查
糖尿病可累及全身大小血管,各个组织器官均可出现合并症。
1、肺:透视或X片。糖尿病患者因抵抗力降低,容易感染结核,既往患结核病在患糖尿病后易造成陈旧结核的活动,查X光以确定是否合并肺结核。
2、心脏血管:心电图、心脏超声。糖尿病累及冠状动脉,可造成心肌缺血,严重者可引起心肌病,甚致心肌梗塞,定期作血管B超(颈动脉、双下肢动静脉),可及时了解血管厚度,有无斑块及性质,以及时处置,以防止脑、心和血管的栓塞。
3、肝脏:肝功能、乙肝五项、血脂、肝脏超声。肝脏是胰岛素的主要靶器官,脂代谢紊乱、脂肪肝可造成胰岛素生物效应降低。乙肝病毒主要侵犯肝细胞,也同样可累及胰腺的β细胞,引起糖尿病症候群。
4、肾脏:肾功能、尿微量四项、肾脏超声。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尿蛋白微量四项测定有助于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以零点后第一次尿敏感性最高。告诫患者减少粗制蛋白如豆制品的摄入量。若肾已有漏蛋白情况,肾功能及B超可用来分析肾脏受损的程度。
5、眼:眼底检查、眼B超。糖尿病引起眼部病变常见有白内障和视网膜病变。通过查眼底可直视血管病变的程度,眼部超声诊断可了解眼部各个结构的病变。
6、脑:脑血流、经颅多普勒、CT。糖尿病合并脑部病变主要为缺血情,查脑血流可了解脑部组织供血情况,如合并梗塞需做CT或MRI检查。
7、四肢:微循环、肌电力量。末梢神经炎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微循环检查可以了解患者血管的血液循环情况,肌电图检查测定神经传导速度为末梢神经炎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尿常规检查内容一般包括尿的颜色(COL)、透明度(CLA)、葡萄糖(GLU)、胆红素(BIL)、酸碱度(pH)、酮体(KET)、尿蛋白(PRO)等十几项内容。这些指标可以间接反映患者的血糖水平,明确是否存在酮症酸中毒、有没有泌尿系感染等情况。
注意事项:一般控制理想的状态下半年查一次,检查前一天晚上10点以后不要进食,检查当天空腹;女性留取尿标本时应避开经期;最好留取中段尿。需要重点注意的指标是:葡萄糖>10mmol或酮体出现“+”要及时处理,必要时就医。
糖耐量测试:患者检测。糖尿病因素检查:糖尿病患者必须定期检查的因素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最常见的检测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方法是评估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糖尿病抗体,包括谷氨酸脱羧酶抗体,和糖尿病患者在临床上非常常见,尤其是中老年患者更容易患糖尿病。那么,对于如何诊断糖尿病的一些相关测试,糖龄超过50年或糖尿病病程超过5年的朋友,或心脑血管疾病、血脂异常。
高血压和吸烟者,必须至少每年进行一次下动脉超声检查。泌尿系统疾病患者应定期进行的最重要检查是与血糖相关的检查,包括空腹血糖,糖尿病最重要的检查是血糖,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空腹血糖高于或等于7-mmol/L,或餐后两小时血糖和餐后两小时血糖。糖尿病测试的内容包括葡萄糖耐量测试、胰岛素和C肽释放测试,这是检查糖尿病最重要的部分。
糖化血红蛋白是确定血糖控制水平是否符合标准的金标准。血液中葡萄糖的测量是对糖尿病三项测试的测量,即尿蛋白测试、手动检眼镜测试和视网膜测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