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扩散包括主动(自力)和被动(借外力)两类。缺乏行动能力的微生物和植物大多靠被动扩散,动物则多行主动扩散。许多昆虫有很大的扩散能力,有些种还表现出多态现象,其中之一专营扩散,具翅或具其他有利于扩散的结构。有的多态现象为遗传性的,如灰线小卷蛾有两类不同的遗传型,一类的幼虫不耐密集而易扩散,另一类则否;两者共存互不替代,但数量比例随种群密度而变。被动扩散主要依赖气流(风)、水流或其他生物的携带。微生物和微小的孢子、种子很容易由风传送,粘虫可随3、4月份在中国南方盛行的西南气流成群迁飞,从华南诸省扩散到江淮流域。借水流扩散的陆地生物必须能浮在水上,不易被水浸透,并能保持内部的渗透平衡。例如椰子的表面具发达的纤维层,能在水面长期漂流。动物传布如疟原虫,当蚊虫吸食不同寄主个体的血液时疟原虫随之侵染新的寄主。有的植物种子则借动物取食而扩散。人类也是重要的生物扩散因子,例如棉花的主要害虫棉红铃虫原产印度,20世纪30年代传入中国沿海地区,现在除新疆外已遍及中国各棉区。
2.化学名词。扩散(diffusion):物质分子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转移,直到均匀分布的现象。扩散的速率与物质的浓度梯度成正比。
由于分子(原子等)的热运动而产生的物质迁移现象.一般可发生在一种或几种物质于同一物态或不同物态之间,由不同区域之间的浓度差或温度差所引起,前者居多.一般从浓度较高的区域向较低的区域进行扩散,直到同一物态内各部分各种物质的浓度达到均匀或两种物态间各种物质的浓度达到平衡为止.显然,由于分子的热运动,这种“均匀”、“平衡”都属于“动态平衡”,即在同一时间内,界面两侧交换的粒子数相等,如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在静止的空气中的散播,蓝色的硫酸铜溶液与静止的水相互渗入,钢制零件表面的渗碳以及使纯净半导体材料成为N型或P型半导体掺杂工艺等等都是扩散现象的具体体现;在电学中半导体PN结的形成过程中,自由电子和空穴的扩散运动是基本依据.扩散速度在气体中最大,液体中其次,固体中最小,而且浓度差越大、温度越高、参与的粒子质量越小,扩散速度也越大.
扩散现象是指物质分子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转移直到均匀分布的现象,速率与物质的浓度梯度成正比。扩散是由于分子热运动而产生的质量迁移现象,主要是由于密度差引起的。分子热运动目前认为在绝对零度以下不会发生。扩散现象等大量事实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