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传统的健康和教育理念中,都认为羞愧和内疚之类的负面情感是培养健康孩子的一大障碍,因为人们见到太多的情感伤害事件,有的甚至远比肉体伤害更为残忍。但是,根据情感智力的观点,适度的负面情感和经历对孩子是有益的。
大卫。罗宾逊,是NBA1995年最有价值的球员、古典钢琴家、电脑奇才和社会活动家,他10岁时在一家小商店拿走一块巧克力被父亲发现了,父亲让他去向店员道歉并退回巧克力,店员在接受了道歉之后,想把巧克力送给大卫,可父亲坚决不同意并大声说到:“他不能拿,这不是他的。”他回忆道:“我永远也不会忘记被当成贼站在柜台外的心情。父亲让我看到了自己不愿成为的那种人,他的做法给我留下了无法抹去的记忆,从那件事后,我再也不想偷了。”这就是一个利用负面情感教孩子做人的典型事例,这种方法不同于那种把“好情感”视为人类灵魂的英雄,把“坏情感”视为坏东西的纵容型教育方式,但它的价值,远远大于后者。
羞愧的价值
羞愧是极端的尴尬,孩子觉得自己没能满足其他人的期望时就会产生,而当他觉得没能满足自己内心的行为标准时,就会产生内疚感。羞愧远比正面情感更能给孩子留下抹不掉的记忆。神经解剖学理论认为,羞愧产生的强烈情感造成大脑登记信息、贮存记忆的正常功能的短路,它能经过大脑的思维部分 ――大脑皮层,震动大脑的情感控制中心――扁桃核。因而,任何导致强烈情感的经历都能在近期影响孩子行为,从长远来看,能影响孩子的性格发展。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回忆正面经历所需时间要很长,但其强烈程度却还不到负面情感的三分之一。
如何利用负面情感
在我们还没有肯定羞辱法是否应被视为抚养孩子的正常方法时,两点是可以明确的:
1、当孩子做了应该感到羞耻的事情时,情感上没有反应,这时应该唤起他的羞愧感;
2、能给孩子留下深刻印象的管教方式失败后,羞辱法应该被当成改变行为的合理方式。至于内疚感,因为它的产生是建立在自我内心标准和期望之上的,所以比羞愧感更能对人产生强烈而深远的影响。
家长[微博]们承认了羞愧和内疚等“负面”情感是孩子情感生活中正常有力的一部分,那么要如何建设性地利用它们来培养有道德、有爱心、诚实、正直的孩子便成了当务之急,听听下面几条建议,也许会对你有所启发:
1、规定要前后一致,对违反后的惩罚力度也要前后一致。确保惩罚公平、适度、有效。
2、如果孩子已经超过10岁,破坏了重要规定,且没有受到你的惩罚,那么就让他们自己列出惩罚的内容,然后由朋友等中间人来决定采取何种惩罚措施。一般情况下,这种办法能刺激孩子对自己产生较高期望,并努力实现这些期望。
3、孩子的行为如果伤害了他人,那么你的反应一定要比平常猛烈些,在惩罚他的同时,不要害怕表达自己强烈的情感。如果这种情感让孩子不安了,也不要很快安慰他。这次让他内疚,下次他就不会再这样办事不加考虑。
4、重视道歉,书面道歉与口头道歉相结合,如果孩子道歉不真心,不要轻易放弃,而是不断要求他道歉,直到他在情感上作出反应。
我有一位朋友,孩子8岁了,可孩子对父母的态度非常地不友好,比如让他收拾一下桌子,准备吃饭了,孩子会很有地回答:“我现在不想收拾!”我的这位朋友就让孩子写下“我要尊敬父母”的字样,每次态度粗鲁时,便拿给他看,并且重犯一次,多写一遍,如此继续下去。孩子每次被罚写时情绪都非常大,可到了第九次,他写到一半便哭了起来,内疚地低下头。这时,家长非但没有安慰他,而是让孩子继续写。从那以后,他的孩子的态度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对父母变得尊敬、体贴了。
总之,父母们要转变传统教育观念中的“正面为好”的思想,虽然也许利用负面情感会使家长们感觉不舒服,但你必须相信:羞愧和内疚感等负面情感不是坏的情感,只要恰当使用,便能有利于培养有道德的孩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