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君住院期间,车主很尽责,亲友们也非常之关心,每次探病必询问头痛情况,并热心地向A君介绍哪个医院有更先进的检查仪器,有更好的医学专家。按理说,有这么好的条件,A君的头痛应该好得很快。但奇怪的是,A君的头痛却始终好不了,反而越发地严重。经检查,发现A君头部的淤血早消失了。可为什么头痛始终不能好呢?专家会诊后得出结论:A君的这种病属于一种癔症,是病人接受了消极的心理暗示所致。大家对A君的过分关怀,使A君感觉到自己的头痛极为严重,以至于头部淤血消失了,头痛依然不能好。
针对A君的病因,专家们制定了新的医疗方案,即暗示疗法。也就是向病人暗示其所患疾病是功能性的,完全可以治愈。由于诊断正确,治疗方案合理,A君的头痛经过医生的精心治疗和大家的积极配合顺利地痊愈了。
现实生活中这种情况不胜枚举。记得我的一位同学曾告诉我,她的7岁的孩子不爱吃蛋,为了让孩子吃蛋,她便和孩子玩“石头、剪刀、布”,猜输了的吃。孩子就在这种好玩的气氛中吃下了蛋。对此,她很是得意。我问她,孩子后来是不是就喜欢吃蛋了呢?她告诉我,每次吃蛋都得玩这个游戏。我说:你想过没有,你虽然暂时达到了让孩子吃蛋的目的,却因为规定猜输了的吃,给了孩子一个蛋不好吃的心理暗示,长期下去,孩子就会更觉得蛋不好吃啊。我建议她,在与孩子玩这个游戏时,把猜“输”了的吃改成猜“赢”了的吃,这样在孩子的潜意识中就会珍视这个来自不易的吃蛋机会。同样是玩游戏,一字之差,却能给孩子一个积极的心理暗示,即蛋是好吃的东西,只有赢了才能吃。
当我把这个故事贴在网上时,一位网名叫木兰的老师说:她以前请学生看示教的材料,都是每两个同学看完后互相猜拳,输了的那个同学留下来给其它两个同学继续讲解。后来她发现这样调动不了大家的积极性,她就改变策略,让猜拳赢的同学讲解,这样赢的同学觉得机会来之不易,就很认真地去讲解,从而把学生的积极性给调动起来了。
同样是猜拳,由“输”了的吃到“赢”了的吃,由“输”了的讲解到“赢”了的讲解,一字之差,却是从消极的心理暗示变成了积极的心理暗示,产生的效果也就不尽相同。
给他人予关心的人总是善良的,真诚的,但因为关心方式的不同,其结果也不尽相同。不善于关心他人的人,常在不经意间给人予消极的心理暗示,而善于关心他人的人,却总能给人予积极的心理暗示。消极的心理暗示让人自怨自艾,无病呻吟,事与愿违地导致一种不良的后果;积极的心理暗示似春风温暖着人们的心,似灿烂的阳光,催人奋发向上,对人将产生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让我们都来学会关心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