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中游戏的价值_家庭是如何对待儿童游戏的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中游戏的价值_家庭是如何对待儿童游戏的,第1张

幼儿家庭素质教育之让孩子在游戏中成长


大家好:

多年以来,我一直从事学前教育的研究,很高兴今天与大家一起交流有关育的经验。
我们这回讲座的题目是:让孩子在游戏中成长。今天围绕这个题目讲两个问题:一个是
我们为什么要让孩子在游戏中成长,也就是和大家一起讨论游 戏的重要性。另外一个
是怎样帮助孩子在游戏中成长,我们怎样来指导 孩子游戏。
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比较强调学习。我们也做过一些调查,发现家长和幼儿 园老师都
普遍存在着一种看法:即游戏和学习是不同的事情,家长只重视让孩子学习,认为游戏
就是玩。调查当中,家长回家经常问孩子的问题是:“今天在幼儿园学了些什么?”如
果孩子说认字了,那么家长会很高兴;如果孩子说在幼儿 园玩了,家长会很不高兴。
认为花钱上幼儿园是让孩子受教育、去学习。这样的调查都显示:学习和上课在幼儿园
里是很重要的事情,而游戏则是一件次要的事情。
幼儿园老师为什么让孩子玩呢?
孩子玩是动静交替的过程,目的是让孩子在上课以后得到休息。国外非常重视游戏对孩
子的影响。93年,美国制造了一种玩具,叫做“学怀孕”。游戏材料的样子如同腰带差
不多,女孩子可以绑在身上,将袋子拉开来是一个小宝宝,宝宝就会哭。因为是一种怀
孕的玩具,好多孩子会问:“我是从哪里来的?”他对怀孕和生产的过程比较感兴趣。
有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幼儿园小孩子过家家的时候,有的孩子愿意装成孕妇的样子。
美国这个玩具厂家是想迎合孩子的心理,93年做了这样的玩具,投放市场以后,在美国
各个阶层引起了一场风波。很多教育者批评这个玩具不好。美国有两个派别:一派主张
堕胎,一派不主张堕胎。在这个问题上,两派人达成统一,大家都认为这个玩具不好。
原因是这个玩具会给孩子一个很不好的感觉,孩子会感觉到原来生孩子的过程这么简
单,拉开拉链孩子就出来了。
现在美国社会已经有很多的未婚妈妈,少年母亲。这种玩具会更加强烈的把这种不正确
的概念传输给小孩子。包括《纽约时报》也讨论了这个问题。(《纽约时报》是一个很
有影响的大报纸。) 根据这个研究和当时的报道,可以总结出:假使这个玩具投放到
中国市场,我们的家长会不会有这样一种强烈的反映呢?在坐的各位假使看到这个玩
具,你会把这件事想的这样严重吗?我想大部分家长可能是一笑了之,觉得挺好玩的,
不会把它看成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
再列举一个例子。西方国家对武器玩具(也叫战争玩具)看得非常严重。前一阶段,美
国校园内发生了许多枪杀老师和学生的案件。这个事情在美国引起了很大反响。认为电
视片对孩子影响不好,另外是玩具做得太逼真。例如手枪做得太象真的了,会使孩子混
淆玩具与真正武器之间的界限,所以西方国家认为这个事情非常严重,有些国家销毁这
种战争玩具。他们认为这种战争玩具会鼓励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将来会对孩子的一些少
年犯罪,暴力事件产生不良影响。 我们也调查了中国家长关于战争玩具的看法。结果
发现结论很有意思。国外的家长一般都把这个事情看得很严重,都是主张不能让孩子玩
这种战争性的玩具;我们中国的家长大部分都觉得玩这种枪炮玩具没有什么了不起。他
们不认为这会对孩子今后有什么影响,认为现在拿玩具手枪和将来拿真手枪没有什么关
联。甚至有的家长说:“这和我看武侠小说一样,书中也有用刀杀人,我不过是消闲而
已,不会造成什么严重的后果。” 我们怎么来分析这个问题呢?
看起来家长好象对这个事情处理的很明智,很合理。但是我们的家长从来没有把儿童游
戏当作一回事,认为不过就是玩耍而已,也没有认识到现在的玩对将来有什么影响。
国外家长为什么这样重视呢?
因为国外认为孩子游戏是一项重要的活动。这种想法已经有了100多年的历史。他们一
贯相信,小孩子在游戏当中什么样,将来长大后就会什么样,当然这可能与不同的文化
背景也有关系。后来,我们这样分析这个事情。一般来说,大家不认为游戏对孩子有什
么重要影响,但是家长的确有一些教育误区。通过近几十年的研究证明:游戏是一件非
常重要的事情。从整个世界范围来说,从整个幼儿教育来说,大家都主张让孩子在游戏
当中学习,让孩子在游戏当中成长。对于小孩子来说,游戏就是他们的学习,而不是与
学习不同的事情,在这个问题上,世界上的每位幼儿教育者也是达成共识的。
下面我们讲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让孩子游戏。
第一点:游戏是儿童发展的需要。
在幼儿生活当中,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可以说,小孩子是以游戏为生活的。
什么叫基本活动?
从心理学来看,把各个年龄段的主要活动定义为基本活动。对于成人来说基 本活动就
是工作,工作以后才能适当的休息,虽然我们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对人们来说也是游戏,
但是成人必须以工作为主要基本活动。而游戏是幼儿阶段的基本活动。所谓基本活动有
两个含义:一个是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活动,在生活中所占次数最多的活动;另外一个
是在生活发展中有重要意义、重要影响的活动。
对幼儿来说,游戏是基本活动。表现为小孩子吃饱了,喝足了,一有时间,一有精力就
去玩,甚至把生存需要的活动都转变为游戏。好比说,让他去洗脸,刷牙,孩子就会借
这个机会到水龙头玩水。小孩子是非常喜欢游戏的。那么为什么小孩子要游戏,要玩?
因为幼儿游戏是人身心发展各个方面的需要。首先我们看一看,小孩子有哪些方面的需
要。身心发展的需要可以从各个角度去认识,但是有一些最基本的需要。
第一个方面的需要是和生存活动相关的需要。例如吃、喝、睡等。和生存需要在同一个
层次上的还有安全的需要,即他的周围环境是否对他有安全感。安全需要是在大人满足
他基本活动需要基础上形成起来。他哭,给他提供食物;尿湿了,给他换尿布。孩子逐
渐对外界环境有一个安全的感觉。很多材料中有这样一个图片,许多小孩子喜欢被大人
玩,做父亲的喜欢把小孩子往上抛,孩子也会很高兴,咯咯的笑。为什么孩子在腾空时
不觉得害怕呢?因为他对大人有一种安全和信任。这就是一种安全和信任的需要。这个
需要是成人满足他基本生存需要的基础上产生起来的。在这个层面上还有一个身体活动
的需要,这个层次是和身体活动有关系的。归纳起来,有三个需要:1.生存需要、2.安
全需要、3.身体活动需要。
第二个层次的需要是认知活动的需要。 认知活动的需要是孩子表现出的对事物的好
奇、好动。认知活动的需要是小孩子好奇,对事物探索,对什么事情都是想摸摸、动
动。这些 都是认知活动的需要。
另外,孩子生下后,在和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产生社会性交往的需要。这也是
第三个层次的需要。刚开始是和成人交往,成人是社会性交往的最早对象,以后又逐渐
的过度到与伙伴的交往。孩子在这个层次上面,自我认识逐渐发展,同时他还有一个自
我肯定的发展需要。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游戏与这些需要的关系。
首先游戏可以满足幼儿身体活动的需要。
为什么说孩子好动? 孩子好动是因为他的神经系统和骨骼肌肉发育较快造成的。因为
小孩子神经系统和骨骼肌肉发育不完善,他的神经系统兴奋强于抑制,让他老老实实呆
着不动,这对他有很大的难度。从骨骼肌肉发展和骨骼的成分来讲,都造成他不断的运
动。曾经让体育健将模仿新生儿的动作,结果运动员都累得气喘吁吁,满头大汗。但是
小孩子不觉得累,小孩子的身体是在活动当中得到发展的。所以,让小孩子老老实实地
坐在那里,对他来来说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是很困难的。
孩子在游戏当中奔跑、跳跃,即便是在室内玩一些比较安静的游戏也可以不断地来变换
动作,所以小孩子都喜欢玩。我们的最早的游戏是剩余精力,剩余精力是吃饱喝足以
后,还有好多能量没有发泄出去。小孩子游戏就是他要发泄这些能量,也就是发泄剩余
精力。大人是因为吃饱喝足以后,用剩余精力去工作,小孩子就用这些精力去玩,他玩
不够,反过来就会影响他基本生活需要的活动。
幼儿园安排孩子午睡,可是有的孩子就是不睡觉。我认为,在睡眠问题上是有很大个别
差异的。有的孩子可能睡眠的需要比较少。关于睡眠的需要也和我们现在的饮食结构发
生变化有一定的关系,从整个发展趋势来看,生活水平越高,社会发展越快,相对睡眠
就越少,这是一个社会发展的趋势。
从幼儿园的情况来看,不是说孩子真的不需要睡觉,而是因为他的剩余精力没有发泄出
去。幼儿园上午的好多活动都是静态的,孩子的精力没有发泄出去,表现就是他不累,
不需要睡觉。我跟幼儿园老师交换过这个意见,老师也认为幼儿园中动态的游戏太少,
孩子做大运动就更少。尽管幼儿园有一些大的器械,但是老师很少让孩子去玩,原因是
害怕出现安全问题。所以造成孩子剩余精力过剩,无法午睡。
另外现在的孩子站不久,一会就累了,这说明他的运动机会太少,这与我们为他提供的
户外游戏太少有关,这是社会发展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从各个国家的研究来看,游戏
的发展过程是从户外到户内,运动量从大到小的变化过程。我们小时侯,没有这么多新
颖的玩具,经常在户外活动;现在几乎看不到大运动量的游戏了,很多传统游戏都已经
消失了。
孩子的游戏变得认知性比较强,其实要使孩子身体健康,一定要给他活动的机会。游戏
当中除了有一些大肌肉的活动外,还有一些小肌肉的活动,这样孩子可以得到全面的活
动。孩子游戏是满足好奇心的需要。孩子在游戏当中去探索、去发现。这种探索和发现
过程不光是在很安静的游戏当中和认知性活动比较多一点的游戏当中得以体现,而且也
体现在户外活动中。比如说,看小孩子滑滑梯。刚开始,他也害怕,爬到上面战战兢
兢,规规矩矩的滑下去,这是一种动作性的学习。熟练了以后,他会改变这种游戏方
法,采取一些新游戏的方式,可能会变换各种动作玩滑梯,这在心理学上叫做“多样性
探究”。孩子可能倒着爬滑梯,躺着滑下来。孩子在各种活动中都是这个样子的。比如
说,给孩子买电动汽车,小孩子就要去看看汽车为什么能自己跑起来。
另外游戏还可以满足孩子社会性交往的需要。小孩子更喜欢与大人和小伙伴一起玩,所
以游戏的过程是小孩子最早的社会性活动。在2岁以前孩子一般与大人交往,2岁以后逐
渐对小伙伴发生兴趣,大人代替不了小伙伴的位置。伙伴交往在以后的过程中越来越重
要的。在游戏当中,孩子有一种自我肯定的需要。他有一种成就感。在游戏当中,孩子
玩什么?怎么玩?都由孩子自己决定。他自己制定目标、制定计划,孩子在游戏当中不
会有挫败感,每一次玩,他都可以体验到自己的成功。比如说,2、3 岁的孩子搭积
木,他虽然没有掌握大小积木的平衡关系,只是乱搭,小积木在上面,大积木在下面,
没搭几块就塌了,但是他还是很高兴,积木倒下去的过程他 觉得很快乐。所以游戏过
程没有失败,孩子有成就感。
现在孩子玩的较多的是插积木。孩子每插好一个图形就会跑到妈妈那里,说:“妈妈,
看我搭的积木多好看!”他很希望有人能与他分享喜悦。游戏能够让孩子体验到自己的
力量,心理学中的精神分析法说:通过游戏战胜环境、掌握环境。如孩子生病了,医生
给孩子打针吃药,孩子害怕,会哭。回到家,孩子可能会给他的娃娃打针,可能对娃娃
说:“不许哭,哭就打你屁股,好孩子是不哭的,你要勇敢。”他把自己刚才承受的来
自成人的这种伤害转嫁到玩具身上,通过这样一个过程,使他的失败感变成成就感,他
能够掌握环境。
所以从精神角度分析,游戏可以做情绪治疗。我举一个亲身体验的例子,我的孩子小时
候,邻居家里养了一条狗,我很害怕狗会有什么病,不想让孩子与邻居家的狗接触。孩
子对小动物有种天然的亲切感,一看见小狗,就去逗它玩,小狗也拼命的追孩子玩。我
害怕小狗咬孩子,回家之后,告诉孩子不要与狗玩,讲狂犬病,并且把报纸上的有关狂
犬病的事情念给他听。孩子下回看见那只小狗只好远远的看它。过了两天,我听孩子在
自己房间里自言自语:“这是我的小黄,这是我的小白,它们是不咬人的,它们不是疯
狗。”原来孩子拿了两只平日并不喜欢的玩具狗,用凳子做床,并且把手绢铺在里面,
与小狗过家家。
这是一个很典型的精神分析的案例。孩子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无法满足他的需要,他就在
游戏当中去满足。这样一个转变就战胜了环境,减少了现实生活中对自己的伤害。
另外孩子理解了狂犬病,又不愿意损失小狗,就用游戏来解决现实生活和愿望当中的这
种矛盾。所以游戏是满足孩子各方面需要的,同时各个方面的需要推动孩子去游戏,游
戏就成为孩子的基本活动。
比如再讲小孩子很喜欢玩耍,例如建筑工地旁 边的一堆沙子,孩子就特别喜欢去玩,
哪怕什么也不干,就拿手去抠,他都喜欢,大人对这件事就不十分理解,对孩子来说,
沙子为什么有这么大的诱惑力呢?归根究底就是为了满足孩子好奇、好动的兴趣。大一
点的孩子可以用沙子做城堡、地道等,所以沙可以给孩子无尽的乐趣。大人的想法跟小
孩子是不同的,所以说为什么孩子很喜欢各种大人并不认为有乐趣的事情,原因是生理
的需要得到了满足。
第二点:幼儿期是特殊的游戏期。
游戏期的形成是一个自然进化的产物,从动物自然界的演化来看,并不是所有的动物都
游戏。现在研究证明,只有高等动物才游戏,低等动物是不游戏的。低等动物的童年期
特别短,有的没有童年期,所以没有游戏期。只有动物进化到一定阶段以后,才有可能
存在游戏期。从生物学进化论提出了游戏期的概念,很多研究动物的科学家也发现,游
戏对于小动物来说也是一种天生具有的能力。
游戏期的存在对高等动物的幼年期是非常重要的,有很多这样的观察报告证明游戏可以
帮助小动物适应环境。例如:黑猩猩有一种习性,用树枝涂上唾液,插到白蚂蚁洞中,
过了一会儿树枝上粘满了白蚂蚁,黑猩猩舔食白蚂蚁。这是它的一种生活习性,小猩猩
开始不会钓白蚂蚁,但它也想吃白蚂蚁,它就也要学这个事情。它钓白蚂蚁的过程就是
一个游戏的过程,它同样模仿大猩猩折树枝,用嘴舔一下,然后放进蚂蚁洞,但是它根
本不会钓蚂蚁。在这个游戏当中它慢慢的观察大猩猩的每一个细节,通过游戏逐渐学会
这样一种技能。
还有很多更小的研究:为什么小猫喜欢滚线球?研究表明,小猫喜欢滚线球是因为它要
练习抓老鼠,扑老鼠是它的本能活动,但是由于每一只猫,它的胖瘦不同,弹跳的能力
不同,它的本能是不完善的,需要通过游戏来练习。
在动物游戏中我们也发现,游戏是小动物适应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途径。有一个实验,
把孪猴放在两个不同的环境中来饲养,一种环境是让猴子与它的母亲在一起,而不与伙
伴在一起玩;另外一只是没有妈妈,用一个铁丝制成的假猴子,上面裹上毛巾装作大母
猴,但是允许这只小猴子与别的猴子一起玩。结果发现,两个环境当中成长出来的猴子
是不同的。第一种环境是只与母亲交往,没有和同龄伙伴活动的环境,结果这只猴子长
大以后,没有办法适应群体生活,包括基本的性行为也是不正常的,伙伴群体也不接受
它。另外一个猴子虽然与假母猴在一起,但有与同龄伙伴交往的经验,它的行为都是正
常的,所以它能够适应猴子的群体生活。这说明仅有母亲还是不够的,需要有与伙伴在
一起的经验,才能够适应集体生活。后来继续做实验研究,让缺乏伙伴的猴子,再与小
猴子在一起生活进行改造。通过一个再改造、再塑造的过程,它可以适应群体生活了。
这些实验都是在动物身上做的,说明游戏对小动物是非常重要的。在人类身上也做了很
多很多的研究,都说明游戏是非常重要的。人类的童年期不光是自然进化的产物,也是
社会进化的产物。社会越复杂,人的童年期就越长,一般来说原始社会的童年期是7—8
年,现在儿童的概念要到18岁,这是国际上公认的。
社会越复杂,需要孩子在童年期掌握的东西就越多,只有掌握这些东西才能适应童年以
后的生活。因为有教育、社会文化的影响,人的童年发展与动物的童年发展还是不同
的,人的童年期里面有一半是学前期或幼儿期,这是在人的历史发展过程当中、教育发
展的过程当中特殊形成的时期。从学校产生以后,就形成了学龄儿童和学前儿童之分。
从2000多年以前,很多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就认识到6、7岁的孩子身心发展很薄
弱,没有能力承受学业压力,所以他们要玩。世界上各个地区都是这个样子。
从大量的研究来看,现在我国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都想要孩子聪明一点,在人生
的起跑线上处于一个好的位置。但实际上许多家长,包括我的亲戚和朋友对孩子希望特
别大,孩子还没有学会说话,就教孩子认字、计算,这种教育工作不科学,训练出来所
谓的神童都是不科学的。靠记忆来认字对孩子一点意义都没有,孩子根本不理解字的意
思。字不光是一个符号,它有很多的文化内涵在里面,让孩子以一个东西去认字,需要
不断强化才能记住。一旦过了一段时间停止了,他会全部忘记。家长从孩子很小的时候
就教他认字,背唐诗,实际上没有意义。 让孩子开发智力,让孩子从小健康的发展,
可以通过其他的途径。现在从整个国际上的范围来讲,很多研究报告证明盲目教孩子学
习知识是不科学的。
典型的事实证明这个问题。美国在60年代花了一大笔钱投资贫困子女作为对象搞学前教
育方案,叫作“提前开始、先前教育”,英文叫做“head start”。它实行补偿教育。
参加教育的这些人都是家里环境不好,父母文化水平不高,这些孩子在幼儿期做大量的
补偿教育,让孩子很小识字、计算。追踪研究的结果,这种做法是不好的。孩子身心上
造成了一些症状,表现为头晕、疲劳。这样一种早期的学业技能训练,优势保持的时间
不长,最多到小学三年级。孩子的每一个年龄阶段都有特殊的活动,在每个阶段里就不
应该让他做这些不该做的事情。每个年龄阶段都有其发展的特点,错过这个年龄阶段再
反过头来让他弥补是很困难的,所以学前儿童要在游戏当中学习和发展。
第三点:游戏是幼儿的学习。
一提起学习的概念,家长往往认为是读书写字,其实学习是很广义的概念。很多活动、
各个领域都有学习的因素。对于小孩子,系鞋带、吃饭都是需要学习的。幼儿要在短短
的6、7年里学会做很多事情,吃饭、穿衣、说话都是他们很重要的学习。如果孩子不能
很好的完成这方面的学习,会对以后造成影响,所以大家要对学习有一个再认识的过
程。从现在的研究看,游戏是孩子掌握各种技 能的很好的途径,游戏就是孩子的学
习。
首先谈一下游戏与创造性的关系。现在社会对人的要求是不光要适应社会,而且要主动
的适应社会,有创造性的适应社会。工作中的创造性要从小来培养。游戏是培养创造性
的很重要的途径。《南方周末》上报道一则全国高校校长的讨论:中国为什么拿不了诺
贝尔奖金?在我们中国的国土上并没有一个人拿过诺贝尔奖金。他们讲到了许多原因,
其中有一个原因是中国的学校教育制度根本没有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才能。在教育中从来
不鼓励孩子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不允许孩子犯错误。如:做算术题就是一个答案。对于
高考这样的考试可能存在更荒唐的事情,一切都是用标准化考试的办法训练孩子,所以
培养出来的人好多都是只能照办去做,没有创意。在幼儿园也是这样,学习压力越来越
严重。很多幼儿园也是让孩子从小认字、计算,认为游戏是不重要的。其实游戏有一个
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培养孩子的创造性。在这方面有很多研究,我为大家介绍一个很有代
表性的典型研究──美国的心理学家做的。他设计了一个很新颖的玩具,这个玩具如同
大箱子,箱子上面有许多按钮,每个按钮有一定的功能,可以说这个东西的探索性非常
强。孩子可以在箱子上面玩。当时用一批幼儿园的孩子做被试。他把孩子对玩具的反映
记录下来,然后分类。结果可以分成三种类型:一种类型是无探求精神者,这类的孩子
只是看看不去动手;第二类孩子是有探求精神者,这些孩子去摸,去动,去看他们做什
么,但是这些孩子不拿它做想象的游戏,好比说当轮船了、汽车了等;第三类孩子叫创
造性探究者,意思是不光是摸、动、还拿来玩。三年以后,这些孩子进入小学。他到小
学去跟踪这些孩子的情况,为这些孩做了一个创造性的测验。结果发现无探究精神的孩
子在测验中得分是最低的,得分最高的是创造性探究者。后来与老师了解这些孩子的情
况,发现如果是男孩无探究精神,在学校的表现特别不好,非常胆怯、不会交往,基本
上是被大家遗忘的孩子,学习成绩也不是很好;女孩则特别害怕交往,连别人与她讲
话,她都觉得手足无措。得分最高的就是创造性探究者,他们性格开朗、活泼,愿意与
人交往。从游戏中就可以看出,孩子喜不喜欢玩与孩子今后各方面的成长有很大关系。
很多研究都证明,爱玩的孩子,在游戏当中能出点子的孩子,在今后的各个方面发展的
都比较好。很多研究也证明:真正帮助孩子适应学校生活的并不是在学前阶段的学业技
能,而是在社会性发展方面的人际交往能力。 社会性交往技能从哪里来? 大人教不会
他,只有孩子与伙伴玩或自己玩的时候才能够获得。好比,大家已经在玩一种游戏,那
么一个孩子是否能够参加进去?有的孩子能够参加进去,有的孩子则不能。如,用平行
游戏法,就是别人做什么动作,他也模仿着做,介入到游戏当中。好多交往经验不是在
课堂上学到的,而是亲自与人交往中逐渐学来的,包括培养孩子的创造性也是这个样
子。
为什么在游戏当中可以发展孩子的创造性? 游戏的特点就是,孩子拿这个东西做什么
?如一把椅子,约定的社会形成模式就是用来坐的。那么孩子拿这把椅子做什么?会想
办法的孩子可以拿一把椅子玩成好多花样,倒着骑马、开车。游戏的特点是可以根据自
己的想法实现其内容,所以游戏能够培养孩子的创造性。
其次,我们看看游戏和解决问题的关系。
解决问题是指解决生活当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现在许多研究表明:游
戏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举一个生活当中可能看到的情况,我们看到一个小姑
娘玩娃娃家,它想用手绢包这个娃娃,可是用长度和宽度包都不行,这对小孩子来讲是
一个问题。这个孩子翻来覆去地折腾了好长时间,终于找到了一个解决的办法——用对
角斜过来包。孩子完成以后长长的叹了口气,这说明问题解决了,对孩子有一种非常轻
松的感觉。好比很小的孩子,球掉在地上了,他要去捡,那么怎么捡这个球?对于1岁
多 的孩子他有一个空间知觉的问题,他可能走一小步就蹲下去,够不着又站起来,一
点一点的挪。他解决了捡球的问题,同时又对空间知觉有了很好的了解。
在游戏当中会发生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情景不是我们大人给他设置的,他要通过
学习,了解很多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以至发展他的智慧。我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个这方
面的很经典的研究,是美国心理学家做的。设置了一个问题的场景,让孩子坐在一张小
椅子上,前面不远处放了一个盒子,这个盒子是一个透明的塑料盒子,里面放了一个彩
色的粉笔,给孩子三根不同长度的棍子,然后给一些夹子,用来夹住棍子。目的是让孩
子将棍子连起来,用夹子夹住粉笔,从盒子拿出粉笔就算问题得到解决了。要求小孩子
不能站起来,只能坐着,就这样一个任务情景。在做这个实验以前把孩子分成了几组,
一组是观察组,老师先给出示范,然后由孩子来做;另外一组是控制组;第三组是游戏
组,这一组只是大人告诉他棍子可以用夹子连起来,没有演示给他们看,让孩子随便玩
这些棍子和夹子。按照常理,观察组最容易解决问题,因为已经告诉他解决问题的办
法,但是发现观察组和游戏组的孩子结果是一样的。控制组是最差的。游戏组没有看到
成人给他的演示原理,需要他们自己摸索,但是他们的成绩非常好。而且还发现游戏组
的孩子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不一样的。观察组的孩子一上来就按照演示的样子把棍子连起
来,但只要没有成功就不再尝试错误,放弃了。许多孩子都弃权了,经受不起失败。游
戏组的孩子表现的非常有耐心,可以耐心尝试许多种办法,一种不行再试另一种,而且
弃权的孩子很少。后来,专家们认为这个游戏还能提高孩子感受失败和挫折的能力。这
个实验说明,游戏可以帮助孩子解决问题,从心理素质上面承受失败的能力更强。
第三,游戏与社会性交往的关系。
有一种游戏是“猜猜我是谁”。比如说前面的孩子不能看小朋友,另一个孩子说一句
话,让孩子猜他的姓名。这种游戏对孩子来说需要有一种心理的挑战。用自己声音说话
的孩子一下子就可以猜到,有的孩子伪装自己的声音,别的小朋友就觉得很有兴趣,这
个孩子把声音变调叫做趣中升华。孩子往往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想问题,而不会站在别人
的角度去想问题。就好比小孩子知道自己有几个兄弟姐妹,可是不知道他的哥哥有几个
兄弟姐妹一样,这需要他站在兄弟的角度想问题,他不会。许多研究也表明孩子是以自
我为中心的。
还有一个实验是让孩子给妈妈挑一个生日礼物,孩子往往挑自己喜欢的礼物,这就证明
他是自我中心的。有的游戏是要求孩子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想问题。例如,与小孩子一起
玩捉迷藏的游戏,小孩子躲不严实,你若装作看不见,他又会说:“我在这里呢!你找
不到我。”但是,更多的游戏要从别人的角度去想问题,这样的游戏对孩子各个方面发
展都是非常重要的。
拿“锤子、剪子、布”这个大家熟悉的游戏说明。很小的孩子是不在乎输赢的,他只是
满足这个动作过程,这个过程已经给了他一个很强的满足感。但大一点的孩子就要动脑
筋,他就变得精了,你出了他才出,甚至他会琢磨你这回出了剪子,下一回会出什么?
他的心里会有一个提前量,考虑到下一步的计划。这是一种人与人的交往的策略,这种
交际能力是在游戏当中获得的。
游戏当中教的东西和书本上的东西是不一样的,游戏是一种生活的智慧。大量事例证明
:学习优秀的人不一定适应社会的发展,一个人在学校里念书念的好,在将来未必成
功,只有在生活中适应力很好的人将来在社会中才能成功。可是我们现在家长都只重视
书本上的智慧。游戏性是一种个性品质特征。游戏性强的孩子人格发展特点比较好,人
际交往、认知发展方面也都比较好,而且这些孩子性格都比较开朗,喜欢与人交往,也
会与人交往,有幽默感,有进取心。总之,这些都是适应二十一世纪的人格特点。所以
游戏对孩子来讲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游戏是孩子的学习。

下面我们讲讲第二个问题,怎样帮助孩子在游戏当中成长。

对于家长来说,应该对游戏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和认识,对游戏有一个正 确的看法,认
识孩子游戏的意义,支持孩子游戏。
很多研究发现,游戏性是孩子一个很好的积极的人格特点,孩子的游戏性强还是弱直接
与家长的游戏性有关。游戏性在每个人身上都有。好比你碰到这个问题你怎样来解决,
比如家庭当中吵架,可能有的家庭就大事化小,说说幽默话就过去了,有的人可能就要
把事情闹得很大。成人也有游戏性。游戏性是对待生活和生活中问题的一种态度。表现
在处理各种问题的人格特点。现在研究发现:小孩子游戏性的强弱直接与家长的游戏性
有关系。家长开朗、幽默,善于交往,对待孩子比较平等,他的孩子的游戏性也比较
强。那种一本正经,非常强调家长权威,管孩子很严厉的家长游戏性比较差,所以他的
孩子也一定是游戏性比较差的孩子。理想的教养态度和教养方式往往与孩子的游戏性有
关系,实际上让孩子在游戏当中成长也是让家长跟着孩子一起在游戏当中成长。
创造给孩子游戏的机会和条件。实际上与孩子游戏是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的,这个问题
与家长的态度有关系。例如,小孩子喜欢在马路的边缘走。有的家长就很担心孩子摔
着。事实上孩子在边缘上走路对练习他身体平衡能力和身体的协调性都是很好的,应该
鼓励他,比如对他说:“看你走的好不好!直不直,看能走多远!”再例如,晚上带着
孩子在灯下走。影子会随灯的方向和距离的角度变化,孩子就很喜欢玩影子变长了,变
短了。那么家长可以在这个时候问孩子一些问题,孩子也可能会问:“影子是从哪里来
的?”孩子有这样一个兴趣,您可以扩展成很多很多游戏,您可以在灯下做手影,也可
以做一些剪纸的游戏。孩子从这个游戏中学到光和影子之间的关系,对于他将来学习物
理学的知识是很好的直观基础。
另外也不必要买很贵重的玩具。家长总是认为市场上的玩具越贵越好,越漂亮越好。真
正对孩子有意义的并不是那些昂贵的玩具,当然也不否定那些昂贵玩具的价值。但实际
上你用家里各种各样的东西都可以玩。如装电视的包装箱是孩子玩的最好材料,孩子可
以把包装箱当成很多的东西来玩。很多家里的废旧物品都可以给孩子来玩,买昂贵的游
戏是不必要的。
沙和水是最好的游戏材料,你可以把很多的学习内容融于游戏当中。比如说用相同容积
的不同形状的瓶子装沙子,让孩子体味到体积相同的概念,孩子慢慢的体味到细长的瓶
子和短粗的瓶子体积是相同的。沙子也可以玩出各种各样的游戏。
下面我们讲讲在孩子游戏时,我们应该怎样指导?首先应该鼓励孩子去探索,让他自己
去动脑筋,也可以给他创设一些问题情景。孩子小的时候我给他讲画报。有一个故事叫
《小黑驴过河》,小黑驴第一次驮着盐口袋过河,掉到河里后发现轻了不少,第二次驮
棉花过河,以为过一下水就可以轻一下,结果被淹死了。这个故事给小孩子讲,小孩子
没有这个概念,他不明白盐口袋与棉花是什么关系,我就亲自拿来一点盐和一小团棉
花,让孩子亲自放到水里看表现怎样,孩子特别喜欢。通过游戏他知道盐在水里就化掉
了,棉花从水里拿出来就更沉了。沉浮问题也可以玩出一大套游戏来,帮助孩子掌握很
多很多的科学知识。
第二点,从指导策略来说是鼓励孩子去想象。对孩子来说很多问题都是游戏性的活动,
画画对孩子来说也是很好的游戏。用画得象不象来评价孩子的作品是不科学的,幼儿园
有一个很不好的做法就是把孩子的作品让家长来看,而且作品的内容是一样的,导致家
长的反应是把自己孩子的作品与别的孩子比较。若是画的不好,孩子还会受到指责。这
种做法很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和积极性。他听到鼓励的话,就会有自尊心和积极性。小孩
子的事情一定不要用大人的眼光和标准来评价,鼓励孩子的想象是非常有好处的。有个
孩子把天空全部画成红色的,老师问:“为什么?”孩子说:“我画的是傍晚的晚
霞。”有的孩子画春天的树,可是把树叶画成金黄色的,他的解释是“太阳光照射的树
叶是金黄色的”,他想画太阳底下闪着金光的叶子。这种情况是鼓励还是批评,大家就
可以想象。比如说,让孩子接续故事,并且编不同的结尾:一种绳子可以做什么?
第三个指导策略是耐心的等待。有的家长看到孩子总是做错误的尝试,觉得孩子笨,赶
紧告诉他应该怎样做。这个做法就很不好,比如拼装的游戏,孩子拼了半天可能就是不
会,你在这个时候可以给一些启发,但是不要代替他做。你教他与孩子自己尝试着去成
功所得到的效果是不同的。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是主动学习获得的经验,这对他将来主
动学习是很有好处的。
第四条正确对待孩子的错误。孩子是在错误中成长的。现在我们的教育方针最大的毛病
是不允许孩子犯错误,可实际上犯了错误才能成长。孩子的想法与大人不一样,他犯的
错误对大人来讲会很可笑。好比鱼缸里的水位线下去了,他会说鱼缸里的水都被鱼吃掉
了。孩子认识和理解世界都是根据以前的经验,那么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识呢?因
为他自己要喝水,他想到鱼也是活的,鱼也要喝水。他会用这种思路解释现象,假使遇
到这种情况,大人怎么办?你要直接对他解释不是鱼喝掉的,而是蒸发到空气中去了,
孩子未必明白。正确的办法是用相同的两个鱼缸,一个有鱼,一个没有鱼,过一段时间
看鱼缸的水位变化。孩子就会提出问题,水到哪里去了?这时再对他讲水的三态变化。
这种情况下孩子有了很感性的基础才能理解概念,所以要正确对待孩子的错误。根据孩
子游戏的需要给点适当的帮助。
家长对孩子的角色要随着孩子年龄的变化而变化。三岁的孩子要与他协同活动,就是一
起玩。两岁以后尽量让他与伙伴交往,这对增长他以后的社会性交往经验非常重要。与
孩子一起玩的过程中要培养他自己玩,将协同活动改为独立活动。不要给孩子太多的玩
具,太多的玩具并不好。并不是说不给孩子买玩具,而是说每次不要给孩子太多的玩
具。要孩子自己动脑筋,真正将玩法加入到使用方法上面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看
有什么东西可以加到玩具中去,引导他和孩子一起学习。根据孩子的成长,家长及时地
改变自己的角色。就好比你刚开始要给他一把梯子,要让他学会独立走,学会独立走以
后,家长的帮助要间接一点,角度要注意不断的变化。


(妈咪爱婴网——您的育儿指导专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yuer/4056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3-31
下一篇2022-03-3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