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超市什么意思_什么叫学堂

课堂超市什么意思_什么叫学堂,第1张

超市是个学堂

现代生活中离不开在超市购物,而宝宝小时候,妈妈或其他主要教养人因购物需要也会经常带孩子出入超市。很多时候,孩子是抱在家长的手上,或者放在购物车的婴幼儿座椅上,家长专心致志地选购物品,孩子兴致勃勃地东张西望。可大家是否知道,超市对于孩子来说,不仅仅是个看新鲜的地方,更是一个大学堂,在这里,孩子可以认知,可以探索,可以学到社会交往的很多规矩,在超市中,孩子逐渐成长。

对于不会走路的宝宝来说,只好趴在妈妈怀里或者坐在小车里看超市的东西。这时正是宝宝开始认知世界,开始学习语言的敏感期。聪明的妈妈,可以边购物边给孩子讲解见到的事物,它们的用途,以及什么叫做超市,为什么要挑选某件商品等等。这些谈话听起来可能挺滑稽,但对于孩子认知各种事物,习得语言,以及初步感受超市中的行为规则大有好处。

孩子会独立行走之后,他的探索欲望进一步加强,这时他不满足于坐在小车里被动地“逛超市”,而是强烈要求自己来尝试拿取自己感兴趣的物品。这个时候,妈妈可以多带孩子去一些家门口的社区超市,这些超市一般没有贵重的物品,即使因为孩子的原因造成一些损坏,也比较容易补救。同时,这些超市的工作人员因为和主顾比较熟悉,会孩子通常也比较友善。在带孩子选购物品的时候,家长会首先跟他们打招呼,鼓励而不是强迫孩子对工作人员以阿姨伯伯相称,让孩子体会到社会交往的礼貌。在购物的过程中,可以让孩子主动地自行选购,但家长应紧跟着孩子,当孩子对某种东西感兴趣的时候,即时告诉他这是什么,干什么用的,对孩子有没有用,我们会不会买,或者为什么我们不会去选购。孩子可能会对很多商品感兴趣,去翻动,家长应该告诉他轻拿轻放,并要求他自己尽量放好,必要的时候,家长可以帮助他一下。很多时候,孩子会坚持挑选购买某种东西,这样的社区超市里的东西一般都是日常用品,因此几乎发生不了买后实在用不上的现象,所以如果孩子特别喜欢和坚持,家长最好能够买回家。比较常见的一种误区是,家长随着孩子的心意让他往筐里放,然后再趁他不注意的时候把不准备购买的东西偷偷放回货架。这样做在孩子刚开始独立挑选的时候还是可以的,因为那个时候他刚刚接触这么多商品,对于拿什么不拿什么心里也没有准主意,所以多半不会记起来自己究竟要什么。但是随着孩子购物次数的增多,他逐渐会对自己的购物选择有一定的倾向和记忆。这个时候他选购的东西,即使当时付款的时候没有想起来,他也可能在回家后的某个时刻突然问到:“我买的那个长香肠呢?!”这个时候如果家长已经偷偷放回到货架上了,就不太好处理。即使现在解释那个长香肠不需要,但是对于孩子来说,你没有经过他的允许而把他精心挑选的货物放回货架,对他来讲是一种伤害,会直接影响到他对家长的信任以及安全感。所以,如果家长不能接受他选购的某种物品,最好能在超市就当面说服他,或者,如果不能说服,对于小宝宝可以选择“替代购物”,就是用其他的,你需要的物品来吸引他的注意,让他同意放弃他的选择而改买你建议的物品。如果你不能说服他放弃他的选择,那最好就尊重它。

至于大超市,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大超市一般人比较多,在这种情况下还是最好选用购物车,让孩子坐在里面,这主要是出于安全的考虑。虽然孩子坐在了车里,妈妈也可以给孩子讲他看到的东西及其用途,有的时候也会让他轻轻摸一下,但不一定非要他亲自拿了才算认知了。

但是,无论是逛大超市还是小超市,我们首先告诉孩子的就是去超市是去买东西的。超市不是儿童游乐场,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室,超市是一个公共场所,孩子在超市中,可以体会到商业交往的一些基本规矩。当家长刚开始带不会走路的孩子逛超市的时候,就应该在给他认知事物的机会的同时,同样给予他,认知社会交往规则的机会:告诉他超市是购买用品的地方,在付款前,东西不是我们的,所以不能毫无节制的拿取和损坏,只有自己准备购买带回家的,或者特别感兴趣想进一步了解的,才能轻拿轻放。如果自己通过选购不打算购买某种物品了,应该放回到原处不能损坏。当然,这样的说法,可能要给孩子讲100遍,他都还会随意的由着自己的好奇心来拿取和选择,这是孩子的天性必然造成的,我们给他的其他规矩,也同样需要第101次的讲解。但是这些话不能不说,因为这是一个社会基本规则的问题,也是孩子认知世界的一部分。

在这个问题上,有些妈妈存在着这样的一个想法,就是保护孩子的探索精神和自由是最重要的,而一些社会的规矩可以以后再确立。或者,如果他自己做的太出格,自然会有人“教育”他,帮助他树立必要的规矩。基于此,有妈妈提出,孩子在前面动,我们会在后面收拾,如果孩子损坏了东西,我们照单买下来就行了,不必看的很严重。这个出发点虽然是好的,然而,探索认知世界的途径很多,但无论哪一种探索认知的途径,孩子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总不会生活在没有任何限制的真空里。一个孩子的成长,是生理的、心理的、智能的、社会的各个方面同时成长的,即使在某个阶段某个方面处于敏感期在迅猛发展,而其他方面相对发展缓慢,但仍然是同时发展着的,不存在先放弃某种成长等到以后再补上的说法。一个孩子的成长,必须要在尊重社会规范、尊重他人的前提下进行,才是一个基本的正常的状态。同时,如果不需要家长的引导,完全把孩子的成长交由他自己去探索、去尝试、去体会,教给他人去教育甚至是“教训”,对于孩子来讲,是否也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一些伤害?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是否需要父母主动的引导和必要的权威作用?大量事实证明,如果家长在亲子关系的确认时期,就主动放弃了主动引导、教育的权利和必要的权威作用,终有一天会与孩子的关系问题“埋单”。而对于妈妈的“他拿我收拾,他损害我照价买”,也会造成一个严重的后果,就是孩子得以感受到“无论我做了什么,我妈妈会对此负责”。这本身不利于孩子的责任感培养。孩子可以自由地适当选购他喜爱的物品,而同时,也应该在他的能力范围内(比如把东西放回货架)为他的动作行为承担相应的责任。

随着孩子进一步的成长,他就不再满足于挑选物品这么简单的一个动作,而是强烈要求自己购物,便于他自己完成需要某种物品--选购--付款的动作,这个动作对于他的意义比选购物品其实大的多,这是一整套的商业交往基本规则。到这个时候,他会比较热衷于购物的过程,而聪明的妈妈,也可以常常在家里与孩子进行模拟超市的游戏,可以做一些数字卡片,妈妈和孩子轮流当收银员和顾客,孩子可以从中学习数字认知、配对以及简单的加减法等,这样就开始了数学游戏阶段。同时,在游戏中,孩子得以和最亲密的人锻炼社会交往的语言表达能力。在生活实践中呢,随着孩子逐渐成长和锻炼,他对自己到超市的购买行为逐渐具备了计划性条理性,已经可以自己知道需要哪些物品,可以对超市管理人员礼貌地询问并请求帮助,可以从架上选购、查看保质期(当然需要成人帮助),并自己提着篮子购物直到付款了。这一切,都昭示着一个孩子智力和社会性双方面的协调发展。

超市是个学堂,孩子在超市中,会学到主动的探索,会学到多样的认知,会锻炼观察表达等多种能力,会认识社会交往的必要规矩。祝愿我们的宝宝,健康快乐地从这个“学堂”顺利毕业。

原载《妈妈宝宝》

(妈咪爱婴网——您的育儿指导专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yuer/4056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3-31
下一篇2022-03-3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