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错了,这些惩罚措施一用一个准儿

孩子犯错了,这些惩罚措施一用一个准儿,第1张

孩子犯错了,这些惩罚措施一用一个准儿

“啪……”孩子哭得死去活来,家长们感到极其难受。旁边的爷爷奶奶唠叨着,“你怎么能对孩子下这么重的手……”当孩子犯了错,父母体罚后会面临这样的场景。如果孩子犯了错,父母该怎么惩罚孩子?

父母恨铁不成钢。他们希望他们的孩子在两个耳光后能记住它,并在未来成为“好孩子”。但大多数情况下,被体罚的孩子还是会犯错。

孩子做了错事。父母怎样做才能让孩子记住?

注意!先不处罚这些案子

惩罚孩子也讲究时机、地理位置、和谐。如果孩子在以下几种情况下犯了错,家长首先不要惩罚孩子。

●孩子能力不够

如果孩子不小心掉了杯子或者吃饭慢,这种情况下不建议惩罚孩子。

这是一个孩子成长的必然过程,或者说孩子的能力还没达到。轻率地惩罚孩子对孩子的成长没有好处。家长只需要耐心引导。

●孩子不知道

父母不告诉孩子做什么,然后孩子就做错了。在这种情况下,惩罚是不合适的。

孩子很多东西不懂,所以有些错误是在不知不觉中犯的。父母可能希望在他们第一次犯下无意识的错误时警告他们。孩子一上来就粗暴的惩罚,对孩子不公平。

●父母犯同样的错误

孩子的行为是从模仿父母开始的,孩子的一言一行都与父母的行为直接相关。

如果孩子因为模仿父母而犯了错误,父母首先要审视自己的行为,是否给孩子做了不好的示范。

●情绪无法控制

“发起恶意运动的时候连自己都害怕。”这种情况绝不能用来惩罚孩子。

孩子犯了错,家长一下子就生气了,情绪很难接受。这时,无论是对孩子的“暴力惩罚”还是“非暴力惩罚”,都可能是“过分”的。

比如长期冷处理让孩子没有安全感;骂多了让孩子自卑;玩的太用力可能会伤害孩子等。

惩罚不当伤害生命

孩子犯错,需要接受相应的后果,但家长在惩罚孩子的时候,也要讲究方法。

尤其是对不成熟的孩子,惩罚方法不对,达不到预期效果,还会带来不良影响。

很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与父母关系冷淡,或有严重的暴力倾向,或自卑怕事,这些都可能与父母惩罚不当有关。

所以,父母惩罚不当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温柔的惩罚”更适合

不能打骂。父母应该如何惩罚孩子?

●后果体验

孩子什么都想用手摸,父母说什么都不听。不如让孩子直接想去抢做好的饭的时候去试试这样的后果,就是让孩子被烫伤。

注意温度,保证孩子不受伤。

经历被烫伤的后果,让孩子记忆更深刻,远比父母不断说“别碰,烫”有效。

●表情训诫

父母通常和孩子进行眼神交流。当孩子做得好的时候,父母给他们肯定的目光和满意的微笑;如果孩子做错了,给孩子一个严肃的表情或者愤怒的表情。

表情比体罚温和,往往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我身边的一个闺蜜就很会用这一招。孩子每次犯错,只要看到妈妈的表情,就会知道自己做错了,然后主动道歉。

●家务处罚

这种方法适合喜欢乱扔垃圾,乱涂乱画的孩子。

父母让孩子参与清理淘气行为留下的“烂摊子”。他们甚至可以罚孩子拖几天地或者擦几天桌子,而不是“什么都替别人做”。(提前准备好孩子在家可以携带的清洁工具)

让孩子知道做错了要承担后果,也培养孩子做家务的好习惯。

●权利“被剥夺”

孩子们只玩玩具,不做作业。这时候告诉他们写完作业才能玩,不然就不能再玩玩具了。

如果孩子不听话,家长可以把玩具藏起来。这个时候,强硬一点。

儿童专用。最严厉的惩罚就是不让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让孩子意识到事情的重要性。

●使用“暂停”方法

“暂停”在国外是一种常用的教育方法,但被引用后往往会被“误用”,以至于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规则简单有效,适用于广泛的年龄组。3-8岁的孩子可以用这个方法。

孩子打人的时候,妈妈把孩子带到客厅的一个角落,对他说:“妈妈说打人是不对的。现在你需要在这里待5分钟。”妈妈定好闹钟就走了。

一开始孩子也哭了,后来慢慢平静下来。五分钟后,妈妈问:“你为什么站在这里?”孩子说:“你不应该欺负人。”

“妈妈很高兴你能承认错误。去玩吧。”母亲一边称赞孩子的勇气,一边抱住了他。

“暂停”不是冷暴力,而是一种策略,让孩子知道行为准则,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让情况变得更糟。

利用“暂停”,家长要用坚定但不带感情色彩的声音说出来,而不是威胁孩子“不听话就去罚站”。

在惩罚孩子的时候,一定要说明原因,否则只是惩罚,孩子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错误,如何改正。惩罚最终会变得无用。

惩罚原则不能丢!

惩罚孩子是手段,不是目的。父母在实施惩罚时必须注意以下原则。

●家长态度要统一

对于孩子犯错,父母双方都喜欢扮演黑脸和白脸,这是很多人提倡的一种方式。

不管是黑脸还是白脸,前提是意见要统一。

比如一个母亲教育孩子的时候,说以后不允许她这么做。这时,她爸爸安慰孩子,“没事的,我妈妈只是生气,一会儿就好了。”这样的教育无疑是失败的。

●应该建立规则

“国有法,家有家规”,孩子要提前定一些规矩。

举个例子,生活中最常见的场景是,当孩子犯错的时候,他被教育的很好,但是孩子一哭,家长就慌了,然后无条件的满足孩子,所以无原则的妥协是不能接受的。

当然,规矩是定了的。最好全家都跟着他们。

●尽量避免情绪化

给孩子一个没有控制的责骂或殴打教育,更多的是家长“发泄情绪”的元素。

比如孩子和小伙伴一起玩,结果小伙伴哭了。父母首先不要认为孩子把对方打哭了,一上来就惩罚孩子。

家长要冷静下来,给孩子一个解释的机会。也许他们会发现有误会。

●“量刑”在惩罚之前

太轻的处罚起不到警示作用。过重的惩罚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或者让孩子变得胆小怕事。

这些都不是家长想看到的。所以,处罚还得靠“量刑”来处理。

比如孩子吃东西,把桌子弄得乱七八糟,家长因为孩子一天不玩玩具而惩罚孩子,似乎有点不厚道,也太重了。

家长可以惩罚孩子把桌面擦干净,让孩子养成收拾的习惯。

●惩罚不应该“过时”

即时惩罚是惩罚中很重要的一点。孩子很难把惩罚带来的“痛苦经历”和自己做的错事联系起来,所以惩罚是没有意义的。

比如孩子打碎了东西,及时向对方道歉是最好的方式。

不要要求家长先给孩子道歉,回家后再“追究”孩子对此事的责任并进行处罚。

没有一种惩罚是适合所有孩子的。父母要做的是多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性格。

当孩子行为不端时,给予一定的、适当的惩罚,目的是让孩子改正错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yuer/38818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1-29
下一篇2023-01-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