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是“越长大,越疏远”,你认同吗?

亲情是“越长大,越疏远”,你认同吗?,第1张

亲情是“越长大,越疏远”,你认同吗?

为什么孩子越长大对父母越陌生?有人说亲情是“越长大越疏远。”你同意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龙应台在《守望》中这样写道——我慢慢的,慢慢的,明白了,所谓的父女母子关系,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一辈子守着他的背影走。你站在小路的这一头,看着他消失在小路的拐角处。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没必要追。

世间所有的感情都是聚合的爱,只有父女母子的亲情是为了分离。这种分离的爱,并不代表父母不关心或者不爱孩子。反而是一种更广更深的爱。

一、孩子是独立的个体

孩子毕竟要走出自己的“小家”,踏入社会,融入群体,依靠自己的力量在“大家”中生存。父母可以给你生命,给你成长的滋养,支持你的决定,帮助你顺利完成每一次飞跃。但是从人生的长途来说,父母不可能一直陪着你,照顾你的后勤,管理你的生活,帮助你的事业,因为你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父母的爱会让你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心去独立,也会让你具备独立的必要条件,但这种爱是伴随着父母对孩子的逐渐放手。

我身边就有一个例子。她在学校是个学习成绩优异的好学生,是家人眼中的好孩子。她的家人支持她,收拾一切。看似幸运,后来证明某种程度上也是不幸。她进了大学就开始谈恋爱了。每次和男朋友冷战都需要妈妈调解。最后,男生抛出的一句话让她彻底醒悟:我到底是爱你还是爱你妈?!后来,她走出了一段不那么合适的爱情,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爸爸妈妈每天给她打电话,发三四条短信问冷暖,每周送零食和生活用品,甚至请熟人帮她介绍实习机会。也许你会说这有多美好!可是,有一天,她身边的人对她说:我们都在读研究生,觉得什么都可以自己解决,可是你真的不一样。你还能走到现在,是因为你缺乏自理能力!一句讽刺的话泼在她脸上,她愣住了,但也清醒了。如果你不能独立,你就不是一个合格的社会人,你的未来就不可能走得稳扎稳打。

二、独立的个体更需要独立的意识和能力

孩子长大了,成为独立的个体。提前进入社会感受自己与其他个体的碰撞与合作,对他们的成长是非常有益的。但是,独立的国家是可以拥有的,但是独立意识没有很好的树立,就谈不上足够的独立能力。

独立意识要从小培养,父母的言传身教和无声的影响是最重要的渠道。前几天,一个出国留学的前新东方教授的同事给我分享了一个他学生的例子,深深触动了我。今年,在他的暑期雅思课上,有一个四年级的小学生,一个人从外地过来。他一个人坐火车来上海,住宿,洗漱,吃饭,自理。刚开始咨询老师说给他订餐,孩子妈妈说不行,让他自己来。他能做到。然后告诉孩子怎么入住,怎么在酒店洗衣服等等。

父母不关心孩子,但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深远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有独立的意识和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三。无言的情感体现了深深的爱

如果孩子习惯了你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突然放手肯定会让孩子毫无准备,情绪受到冲击,觉得父母对自己越来越疏远,越来越冷漠。他们一定不爱自己。所以我们在培养孩子独立的时候,一定要循序渐进,尽早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等能力达到了再勇敢放手。让孩子一个人在社会上流浪,虽然没有我们的陪伴,但他们能明白这是父母最深的爱。与其让父母的爱被误解为不爱,不如让他们的急切被误解为冷漠。

所以,在排除极端特殊性的前提下,请不要把父母对逐渐长大、慢慢步入社会的孩子的慢慢放手解读为对孩子的冷漠,因为那是他们对孩子深深的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yuer/38769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2-08
下一篇2022-12-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