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放弃父母的身份,你才能成为一个好父母!不用说,孩子还小,我们的交流不会那么深刻。因为,现在不发生平等的交流,以后也不会发生。
现代的父母在教育方面比上一代的父母要好得多:我们会给孩子讲绘本,带他们去迪士尼完成他们的梦想,在一些小事上征求他们的意见。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听到最多的随意亲子沟通模式还是这样——
可惜爱情这件事其实很脆弱,经不起索取。每问一次就削弱一分。亲子关系也是如此。我们对亲子沟通有误解。比如听话最好,或者讲道理最有效。
事实并非如此。有几件事你必须记住:
第一,亲子沟通的结果不一定符合家长的预期。既然是交流,就有生意,有数量。对方可能会拒绝你,也可能会打击你,这很正常。
我最近完成了一次七夜巡游,休了一天假。我真的很累,但是儿子葫芦坚持要我带他出去玩。我几次很认真的跟他说,我妈晕了。Hulu一直坚持,最后开始喊:根本不要回来!那一瞬间,我本能的想生气,但我马上让自己冷静下来。我意识到葫芦太想念妈妈了,所以在平时很容易理解的琐事上变得那么“不可理喻”。
所以,高质量亲子沟通的第一要素是理解。我妥协了,穿上衣服带他下楼玩。到了楼梯口,他说,我妈还是很爱我的。那一刻,我心里暖暖的,被理解的幸福感大大抵消了身体上的不适。
Hulu只在室外操场玩了半个小时,他就说我妈太冷了,我想回家。我心里知道,他是在想我头晕。
我和Hulu交流的初衷不是出去玩,但事情发生在我的掌控之外。但是,这仍然是一种特别好的亲子沟通——我们互相做了妥协和理解,我们确定了对方是爱自己的,我们理解对方为我们所做的一切。
二、最好的亲子沟通不是语言,尤其不是分享真相。
父母经常跟我抱怨,孩子越大,讲道理越没用,甚至可能激发他的叛逆。我的回答是,如果是,那就让“推理”马上停止,因为无效。
电影《X+Y爱情的方程式》中,天才数学家的儿子内森患有自闭症。父亲车祸去世后,他从未试图去理解母亲,也关闭了与母亲一切语言交流的渠道。他几乎不和母亲说话,但母亲从未放弃亲子交流。
有一个小细节很让我感动:每次内森上学,他妈妈都帮他收拾书包,内森却不愿意妈妈帮他背。妈妈从来不说大话:“你想想,我付出了多少……”难道你不应该为我们的关系做一点努力吗……”她只是默默的站在他身边,收拾好书包,停了下来。
内森默默地看着这一切。在发生了很多事情之后,两个人终于达成了相互谅解。一天,内森主动要求妈妈帮他背书包。母亲微笑着,眼里含着泪水。
收拾我的书包,这个小小的动作,其实蕴含着说不出的爱和关怀。他们的亲子交流不是通过语言来完成的,而是通过一种漫长的、重复的、单调的行为来完成的。但那又怎样?它的效果比宣扬真理好一万倍。
亲子沟通不一定要说出来。重要的是去做,付出和示范,以及如何去爱。
现代心理学研究证实了东西方先贤的观点:从讲道理到接受真理,两者之间的距离可能是很长的。一个人能否接受别人的观点,首先取决于他们的情绪,其次取决于他们的行为,最后取决于他们的语言——即使是成年人,更不用说孩子了。
卢梭说得更残酷:对一切事物讲一个道理,是心胸狭隘的人的爱好。有气魄的人,有另一种语言;通过这种语言,他可以改变人们的心,并采取行动。
每个人都喜欢读龙应台的《亲爱的安德烈》,这本书由龙应台和他儿子安德烈的40多封书信组成。在我看来,这是一种极其深刻的亲子沟通,是母亲和儿子为了避免青春期渐行渐远,互相仇视而约定的独特方式。在书信中,我们可以发现真正的母子关系是:观点不同,但相互克制;真正的尊重来自于宽容。
通过这本书,龙应台和她的孩子们分享了她成长的台南小渔村,真实的社会,丰富的人生和世间的各种悲欢离合,阐述了她是如何获得同情心和理解他人的能力,是如何穿透时代的虚假,看到人性的内核。
安德烈则为自己喜欢的摇滚音乐和电影辩护,分享如何从60年代的嬉皮文化中反思自己的叛逆,发现自己的坐标,得出自我成长的价值观。
龙应台教育安德烈:卒过河,不回头。人生一个决定影响另一个决定,一个意外注定另一个意外。所以,意外从来都不是意外。一条路注定要走到下一条,没有回头路。人生所有的决定,其实都是过河的棋子。
安德烈告诉龙应台:你知道吗?家是一个让我眩晕疯狂的地方,但我可以慵懒放松。
通过这段对话,你能看出他们是母子吗?不是更像朋友吗?他们走进了彼此生命中最深处的角落,传递了自己最真实的感情,因为生活中有这样的时刻,他们永远不会失去联系。这是一对母子,如果是一辈子,所能得到的最大的幸运。
爱不等于喜欢;爱不等于知道。在中国人眼里,爱是一个借口,用来停止去理解你喜欢和了解的人。我爱你,这就够了。我不需要再了解你了。但是我们都错了。
有时候,知道比爱更重要。知道比爱更高级。
上一代的中国父母权威感很重,很难放低自己。
他们标准的口头禅“我对你好”其实粉碎了所有亲子沟通的基础。但这句话是他们的真理,因为有局限性。他们不能相信孩子能达到他们不能达到的高度;他们接受不了。他们能看到的不是未来。未来只属于孩子。
所以,中国孩子善于逃避,是因为他们内心的人格不被父母信服。教训的力量是非常有限的。束缚越强,挣脱越彻底。或者说,教育中的捆绑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让孩子挣脱束缚,奔跑不回头。
而真正的亲子沟通只有一个作用,就是帮助我们和孩子建立纽带。这种联系不一定要完美。这种联系不一定是我们想要的,但应该是他想要的。
美国教育家丽塔·皮尔森有一个著名的TED演讲。成长于教育世家的皮尔森是一位拥有40年教学经验的教育家。她充满激情的演讲是要告诉你我们和孩子之间的联系有多重要—
不仅能改变孩子的内心,还能帮助他们建立自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