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母亲不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孩子和母亲的相处模式应该怎样才算是爱呢?为什么有的孩子会起诉?妈妈,你能别演戏了吗?
我曾经遇到过一个母亲和一个儿子,我觉得他们的相处方式可以代表一种典型的亲子关系。
在一家快餐店,午餐时间,母亲和儿子端着盘子进来了。我一坐下,我妈就打开了推特模式,或者说她已经打开了。直到那时我才听到它。
“哎呀,他干嘛给我可乐加那么多冰!没关系,我会想办法的。你觉得什么好?”母亲看了一眼儿子,儿子双手拿着一个汉堡,小心翼翼地吃着,但什么也没说。
我妈用两根吸管当筷子,一点一点把冰块夹出来。她一边做一边说:“我也不能怪别人。我没说不加冰,但我能想到自己的办法。你觉得我的方式好吗?”
儿子双手捧着汉堡,点点头,继续啃。
“你的汉堡好吃吗?给我咬一口。”
儿子把汉堡递过来,我妈咬了一口说:“你到底爱不爱我?我带你吃过好吃的。”
儿子盯着汉堡点点头。
“你有多爱?这么多?”妈妈张开她的左臂。“或者,这么多?”然后妈妈张开了右臂。做出绘本里的经典动作猜猜我有多爱你。
儿子继续默默点头。
妈妈表情夸张地说:“真的吗?你确定吗?”
儿子还是点头。
我被浪烦了。这样的母亲一般都有一个沉默寡言的儿子,这样她才能表演。不然我儿子说:“妈,你别演戏了好吗?”看管的母亲马上没电了。
这个男孩,如果是三四岁的孩子,这一幕会让人感动,充满幸福感。我心里也会觉得这真是一对恩爱的母子。
但是,这个孩子穿着校服。从他的身高和举止来看,他至少是个大二学生。这样看来,他妈好像很幼稚。
现在是小学二年级。如果你不想要冰块,就把它们夹出来。又不是高级操作,值得让他当问题来思考?
他多大了,你还当众问他爱不爱你,不怕他尴尬?你生了自己,对自己一点信心都没有?
你还咬他的汉堡。你真的不知道你的唾液里有多少菌群?他不是三岁小孩,他爱不爱你不体现在他让不让你吃他的饭。
我百无聊赖,眉头紧锁,可这位母亲,她还沉浸在自摸中,仿佛在说,你看,我有多爱我的孩子,我们之间的情感是多么感人……
记得在小吴的《和孩子划清界限》一书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有一个妈妈,她的孩子很内向,人际交往有一些问题。她把她的孩子送到一个机构接受矫正治疗。显然,它已经改进了很多。这时候妈妈写了一封很真诚的信,说“亲爱的孩子,我很想你,我好爱你……”等等,说了一个完整的故事。
孩子的表现已经很好了,开始和小伙伴们玩互动游戏。孩子收到信后,立刻表现出明显的行为倒退,不再和小伙伴一起玩了,一个人坐在角落发呆。之前老师和孩子的努力基本都白费了。
当母亲如此强烈地表达爱意,流露出不情愿时,孩子会下意识地认为自己向外拓展人际关系是对母亲的背叛。他已经迈出了一步,又立即收回。
女巫说爱情分真爱和不爱。
武志红说,如果你拒绝离开,爱情就是“假爱情”。
容说分离是一生的主题,在人生的每个阶段,我们都会遇到重要的分离。
不理解的分居妈妈不是好妈妈。母爱不应该是粘稠的,而应该更像春风。它一直在身边,却让孩子感到无忧无虑,而不是束缚。
快餐店里的妈妈和女巫例子里的妈妈是一类的。他们对孩子的爱,根本不是真爱。黏糊糊的爱感动了自己,却毒害了孩子。
麦当劳里的妈妈们,为了表现自己的真情实感,不惜让自己的孩子孩子气。我相信这个孩子是非常尴尬和抗拒的,因为在这个年纪,他其实在心理上更接近父亲,在行为上更愿意模仿一个大男人,也更愿意看起来比还是妈妈的小宝宝更坚强。
但是,你很难拒绝你的母亲,无论是心理上还是行动上。如果母亲不放手,孩子很难挣脱。
心理学家说,孩子要在心理上“杀了妈妈”,再在心理上“杀了爸爸”,才能长大。“如果总是把父母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心理空的余地必然会变窄。如果父母鼓励孩子独立,事情会变得简单得多。"
人的情感是很复杂的,即使是最小的孩子,心里也有痛苦和纠结。这不仅仅是我们表面上看到的那么简单。
带幼儿捡玩具。手脚不协调的孩子爬一段距离真的不容易。然而,一旦他们克服了困难,得到了困难,他们就会感到满足和自信。
如果这个时候,我爸妈帮我捡起来,他在享受这种便利的同时,潜意识里有一丝仇恨——为什么要剥夺我获得满足的权利?孩子会处于冲突和痛苦中。
这也是很多家长的困惑。我努力过,一丝不苟。我怎么养了一只白眼狼?因为你做得太多了。“辛苦,无微不至的关怀”让你感动得无以复加,把痛苦和矛盾都给了孩子,你还以为孩子心里充满了感激。
每个孩子对父母的爱和依赖都是与生俱来的,但心理上的分离也是必须的。他想依赖,又想挣脱。完成这个过程并不容易。如果这个时候,父母粘着不放手,孩子的痛苦恐怕会加倍。
所以,紧紧抓住孩子不放的人,都是自私的。爱是分离。不仅孩子需要通过分离来成长,父母也需要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分离来完成内心的自我成长。该放手的时候就放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