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愿意在幼儿园发臭是怎么了?相信很多家长都遇到过这种困惑。带着哲走出校门后,他们遇到了一位住在楼上的年轻妈妈,也是刚收了小班的女儿。我们一起回家了。说起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她跟我说了一个头疼的问题。
女儿今年9月入园,近四岁的年龄是班里最大的。在入园之前,孩子在家里大小便不需要大人操心,只需要闻完之后有人帮忙清理就可以了。但是从进幼儿园开始,孩子每隔一段时间就尿裤子,在幼儿园从来不大便。
一天下午,她接到女儿后,还没走几步,女儿就两腿夹着腿焦急地说,妈妈,我要发臭了。我再也不能屏住呼吸了。看到附近没有厕所,我只好找了个僻静的角落,把塑料袋铺在地上,让女儿拉在包里。真是一团糟。拉完后,女儿说:“妈妈,拉完好舒服。我已经憋了一整天了。”
事后她问女儿,她想在幼儿园发臭,可以去教室旁边的卫生间。她为什么要拿着它?我女儿不说话。之后还时不时尿裤子,在幼儿园还不肯排便。
这段时间,她发现女儿的大便从一天一次变成了两天一次甚至三天一次。只要女儿在家不发臭,她就会在微信上问老师,得到的答案永远是孩子在学校没大便。她觉得女儿肯定老是臭烘烘的,以至于有点便秘。
就这样,女儿的排便问题成了她的心病。她不明白为什么女儿进幼儿园在排便这件事上就堕落了。
为什么孩子回家一定要带着臭臭的味道?
邻居妈妈的苦恼并不是个例。这种“肥水不流外人田,有屎就一定要回家拉”的行为,很多幼儿园小朋友都有。
曾经听一个妈妈说,她家宝宝有一天因为幼儿园不肯排便,没忍住,当众在课堂上拉裤子。可能有小朋友嘲笑他,第二天她说不去幼儿园了,一路哭一路拖,让她气了好几天。
说起来,为什么有些孩子在幼儿园上厕所会受到如此排斥?
还不熟悉环境
孩子上幼儿园之前,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家里度过。家是他们最熟悉、最安全的地方。
上幼儿园对孩子来说,意味着要离开熟悉的环境和亲人,长期一个人呆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这对很多孩子来说都是相当大的挑战。
孩子性格不同,经历不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也不同。一般来说,经常外出活动,有机会接触各种新鲜环境的孩子,适应环境的速度会更快。
但即使是经常出去玩的孩子,也有家人陪着。他们的安全感才能得到满足,吃喝才能顺利。
上幼儿园意味着孩子要经历一个在新的生活环境中建立安全感和秩序感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表现异常是完全正常的。他们经常忘记及时处理自己的生理需求,因为他们忙于四处张望。
不能完全适应规则
哲3岁多的时候,我们帮他换了一家英语学习机构,每周送他学习一天。刚来上课的时候,他还尿裤子了。
晚上睡觉前和他聊天,我慢慢确认了他尿裤子的过程。原来上课前,老师让孩子上厕所,说上课期间不能随便走动,他因为不想尿尿就没去。结果上课想尿尿,想起老师说的话,又不敢说要上厕所。我想憋着,但是没憋住。
幼儿园会用一些规则和秩序来约束孩子的行为,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
因为不熟悉这些规则,孩子往往会做出事与愿违的事情。比如因为要遵守纪律,反而尿裤子;因为不敢找不熟悉的老师帮忙,就抱着便便回家再拉。
“识别”厕所
很多处于秩序敏感期的孩子,会对生活细节有一种近乎偏执的追求。我曾经遇到一个小女孩,她在电梯里痛哭流涕。她奶奶解释说,因为平时都是妈妈给她梳头,今天妈妈忙着整理东西,奶奶帮她编头发,所以哭成这样。
孩子家里有自己熟悉的如厕工具。妈妈在鼓励孩子上厕所的时候,可能会选择一些花里胡哨的小马桶来吸引孩子,比如鹿的形状,小鸭子的形状,甚至是汽车和飞机。
相比如厕行为本身,孩子的注意力更容易被如厕工具吸引,甚至对如厕工具产生依赖。这个时候,他们马上适应新的工具就有些困难了。
有自己的“小洁癖”[h/]
很多妈妈都发现,孩子两三岁的时候,突然变得很干净,不喜欢手上有个小黑点。路上有脏东西可以走来走去。上厕所时,如果马桶或蹲便器周围有不干净的东西,哪怕只是一点点,也会劝阻他们。
这种“小洁癖”是孩子秩序敏感期的延伸。类似的情况,如果他们对画画不满意,就会一直画到满意为止;搭积木的时候,如果自己的造型被破坏了,会特别生气。玩游戏的时候,一定要用自己的方式玩。
这个时候,你也不用骂孩子“东西太多”。只是在他们感觉不舒服的时候及时安抚他们的情绪,告诉他们“没关系,我们能行”。
在幼儿园引导孩子顺利如厕,
这是最有效的方法
知道了孩子在幼儿园不想上厕所的原因后,你的焦虑感有没有减轻?
每个妈妈都有过和屎尿搏斗的阶段,从选尿不湿到训练脱尿不湿,从选小马桶到训练使用小厕所,再到大一点的时候训练去外面上厕所。但最终每个孩子都能解决自己的如厕问题。作为父母,我们只需要在适当的时候做一些适当的事情。
尽快让孩子熟悉成人世界的如厕工具
但是在我大概两岁的时候,我出门旅行都要带着那个车载马桶。如果我不拿,孩子会憋着不肯臭,而且不管我怎么劝说教育,也不会用外面的厕所。
后来,母亲以“宝宝已经长大了,车太小装不下宝宝的便便”为由,给孩子买了一个简易的马桶,慢慢引导孩子使用,让孩子逐渐适应了正常的马桶。
入园前一段时间,你带孩子出去玩的时候,也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使用公厕的坐便器和蹲便器,让孩子充分体验和适应不同的如厕环境。到了幼儿园,他们就不会太“害羞”厕所了。
鼓励孩子向老师寻求帮助
对于孩子来说,进入幼儿园不仅是集体生活的开始,更是被一个当老师的“陌生人”接管。在陌生的环境中,孩子往往因为胆小而不敢向陌生人表达自己的需求。
就像哲同学刚换英语课的时候,老师提醒大家都不上厕所,上课想尿尿也不敢说什么,憋不住。想想当时的孩子也挺可怜的。
这个时候,大人的理解和安慰是很重要的。可以告诉孩子上课前尽量多去趟洗手间,把肚子里的“小桶”清干净空,这样会让他在课堂上感觉更轻松。万一上课想上厕所,也不用憋着。你可以悄悄告诉老师,因为老师很愿意帮助孩子。
平时可以和孩子聊聊老师,帮助孩子尽快熟悉老师,培养孩子对老师的依赖感,让孩子知道老师可以照顾他们。这样,即使父母不在身边,孩子也会感到安全和踏实。如果他们有什么需求,可以找老师帮忙,不要觉得尴尬。
玩情景游戏
如果语言指导效果不大,可以试试情景游戏。哲的很多习惯都是通过情景游戏建立起来的。
我们大概每周都会有一个主题。我们决定主题后,会先给孩子讲解场景和一些基本对话,其他的就自由发挥了。记得他刚开始上慢走班的时候,我们以上厕所为主题玩了很多游戏。
一开始是从他最喜欢的绘画场景开始的:
他正在画画
他正在画画,突然觉得想上厕所,就举手说:“报告,我想上厕所!”
我:“大还是小?”
他:“大的那个!”
我:“好了,我们去厕所吧!”
他:“好的,妈妈。”
假装上厕所...
我:“准备好了吗?”
他:“好吧。”
我:“那你把裤子整理一下,把小手洗干净!”
他:“好的,妈妈。”
然后就是上课场景:
上课的时候突然想上厕所。
和游戏场景
我在和孩子玩游戏,突然想上厕所。
当然还有集体如厕场景
做完练习后,老师说,让孩子去卫生间尿尿,然后洗手,喝水...诸如此类。
我们做过上厕所、逛街、和父母迷路、打电话等游戏。通过这些游戏,孩子们学会了上厕所时举手表达。
当你买东西的时候,你得把它交给收银员付款。当你和父母走散的时候,你必须在原地等待,或者向穿制服的工作人员求助,并且记住我们的手机号码。
场景可以触发习惯。帮助孩子在游戏中构建场景,鼓励孩子养成表达的习惯,帮助孩子克服对陌生环境的恐惧。
多和老师交流,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
大部分幼儿园都是定时喝水,定时上厕所。幼儿园初期,孩子养成的习惯会有一个与幼儿园规范磨合、碰撞的过程。
如果发现孩子如厕有异常,一定要及时和老师沟通,了解孩子是在什么情况下尿裤子的。和老师一起找出原因,帮助孩子养成提前上厕所的习惯。不要等到太晚的时候再去阻止它。
保护孩子的自尊心,避免情绪化的指责
“你怎么又尿裤子了?你知道你要去厕所尿尿吗?想臭就不能说话……”这些批评听起来是不是很耳熟?
幼儿的活动能力和理解能力非常有限,这些批评除了让他们紧张之外,并不能让他们记住任何东西。
想想我们小时候。不是越慌张越害怕就越记不住事情吗?更何况孩子因为身体发育程度的原因,上厕所往往真的是力不从心。
比起充满负面情绪的指责,不如安慰孩子“没事的,我们来处理吧”,告诉他们“下次我们早点去厕所,就不会尿裤子了”。
三岁以上的孩子已经有了很小的自尊心,嘲笑、谩骂、指责很容易给他们脆弱的自尊心蒙上阴影,对解决问题毫无帮助。
最后提醒一下,秋冬季节,天气转凉,孩子出汗比夏天少,然后小便比夏天多,需要尿急。
如果孩子整个夏天都没怎么尿裤子,但是到了秋天突然开始频繁尿裤子,不要着急,要有耐心,陪着他们继续成长。如前所述,请相信每个孩子最终都能解决自己的如厕计划。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