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周末带孩子去肯德基,点餐台前排起了长队。
我和小桂圆站在一对母女身后,听到妈妈对女孩说:“你现在要想好吃什么,不要犹豫,决定点哪个。”
他们点的时候,小女孩问:“妈妈,我想吃辣翅。”
妈妈说:“没有,你这几天有点烦躁。少吃辣。”
小女孩又说:“那我也不能吃辣堡了?”
妈妈说:“嗯,今天不能吃辣的。”
小女孩小声嘟囔着:“如果你不能吃辣,我就不想吃别的了。”
妈妈有点生气:“你不吃饭不行啊。快点。”
小女孩拿不定主意拿哪个,在妈妈的再三催促下点了一个,然后在选择哪个圣代的时候纠结了一会儿。最后她在后面被嘘,要了一个草莓圣代。
当他们端着餐盘从我身边经过的时候,我听到我妈在骂她:“我让你想要好吃的东西已经很久了,可我还是选了这么久。什么时候才能避免选择的困难?”
02。我们发现,儿童在面临选择时,往往会犹豫不决,难以做出最终的选择,有时甚至会害怕选择会带来不良后果,干脆放弃选择,不做任何决定。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
如果任其发展,孩子长大后必然会陷入选择困难的困惑。
其实真正的选择困难是一种心理障碍,对人的一生影响深远。即使他们智商和情商都很高,也会不自觉地被犹豫和后悔造成的困境所迷惑。成大事难,成大事更难。
在电影《购物狂》中,刘青云扮演一个难以抉择的病人。作为一名医生,他能坦然面对无数的病人,做出正确的诊断。然而,在比较了午餐菜单上的几个ABC项目后,他焦虑万分,无法做出决定,甚至因为不知道如何选择自己心爱的人与一群保安打架,给他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优柔寡断的性格往往会对人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要尽量避免孩子陷入难以抉择的误区。
03。在心理发展过程中,选择是个体与生俱来的能力,在孩子生理年龄一岁左右开始体现。
从1岁到12岁,是培养孩子自主选择能力的关键时期。如果你让他们自己做决定,并给出理由,你很容易激活他们的选择智能。
孩子选择烦恼的根源来自于我们。
1。父母为孩子决定一切
很多时候,我们总觉得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所以会替孩子准备一切,替孩子做决定,替孩子选择学校,兴趣班,衣服,食物……
所以孩子的选择机制没有被激发出来,从而逐渐失去选择的能力。一切都处于被动状态,他们习惯了依赖和服从。一旦面临选择,他们就会犹豫不决,不知所措。
2。拒绝孩子的决定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霍布森选择”。
1631年,来自英国剑桥的商人霍布森从事马匹生意。他对人说:“不管你买我的马还是租我的马,你都可以随时去参观,而且价格便宜。”
他的马圈很大,马很多,但是大马圈只有一个窄门,高马出不来,能出不来的小马都是瘦子。更何况霍布森只允许人在马圈出口处选择,不允许进入马圈选择。所以买马的人最后只能买到瘦马,其实就是霍布森自己只想卖给他们的马。
生活中,我们常常在不经意间用“霍布森选择法”来对待自己的孩子。
很多时候,我们让孩子自由选择。一旦发现他们的选择不合我们的心意,我们立刻拒绝他们的选择,用我们自己的意愿代替他们的意愿。就像肯德基起家的妈妈,表面上让孩子选择,实际上还是用自己的意愿,而不是孩子的意愿。
长此以往,孩子对自己的选择能力产生怀疑和不确定感,失去安全感,不相信自己有选择能力。最终在独立面对选择时,他们无法果断决策。
3。选择太多让孩子无所适从
心理学家巴里·施瓦茨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在研究中,他把孩子随机分成两组画画。第一组孩子可以从3把刷子中选择1把刷子,第二组孩子可以从24把刷子中选择1把刷子。结果第二组孩子的作品比第一组差很多。
然后,研究人员让孩子们选择一支他们最喜欢的笔,然后试图说服孩子们放弃这支笔,选择另一份礼物。结果,第二组的孩子更有可能放弃他们选择的钢笔。
为什么第二组的孩子更容易放弃选择?
因为选项太多,孩子注意力分散,判断和做出选择的能力丧失,无法确切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于是犹豫不决,错失机会。
更何况,因为选项太多,所以即使最后选了一个,你还是会后悔哪些没选,所以选择结果带来的幸福感大打折扣。
04。与人类其他弱点相比,选择困难的优势在于它可以通过外力来纠正和改善。
孩子的表现很难选择,不要着急。生活中有很多机会可以训练孩子的选择能力。
最实用简单的一个就是让孩子独立开始购物。
1。不要给太多选项
A,5最适合儿童
玩具太多不仅会让孩子注意力分散,不集中,还会对孩子的智力发展造成伤害。那么,应该给孩子提供多少玩具呢?
美国弗吉尼亚学者认为最适合孩子的玩具应该是五个。
玩具少于5个时,孩子可能会产生自卑心理;但如果孩子超过5个,就很容易分心,创造力也会受到限制。
玩具在孩子的选择范围之内。孩子会专注于自己喜欢的玩具,反复研究、琢磨、思考,创造出各种新的玩法。只有这样,玩具的价值才能最大化。
B、衣服鞋子可以简单,够用就行
现在宝宝是家里的宝贝。我妈每次逛街,可能都舍不得给自己买衣服鞋子,但总是买很多。所以,孩子的衣服不是越多越好吗?
日本心理学家建议,4岁以上的孩子每个季节需要的衣服不超过5套,甚至更少,完全可以满足需求;同时,给孩子提供的鞋子(包括家用拖鞋)不超过3双,帽子不超过1顶。
当然,如果孩子比较小,换的频率是很高的。可以多留几套,但是记住一个原则,尽量少,至少在适用范围内。
2。肯定孩子的选择
每个人都有选择错误的时候,尤其是孩子。
在《爸爸去哪儿》第五季中,在雨补卢天坑的小山村,村长让孩子们按照开头的画选房子。
贾斯帕选房子最差。
当陈小春看到贾斯帕的选择时,尽管它是可以改变的,但他什么也没说,因为他知道孩子的每一个选择都有期望。他不想改变主意,但尊重他的选择。
贾斯珀看到自己选了一个四面墙的茅草屋,不禁失望地说:“这房子好小啊。”
陈小春说:“这是你的选择。”
情商极高的Jasper一方面要照顾父亲的情绪,小心翼翼地问:“爸爸,你不想住这样的房子吧?”
陈小春说:“没有。”
贾斯帕说:“但是屋顶会漏水。”
陈小春说,“没关系。如果漏水,我们有水喝。”
本来情绪低落的贾斯帕突然多云转晴:“太好了,我们有水喝了,爸爸。这是我们的秘密。不要告诉任何人。”
自始至终,陈小春没有责怪贾斯帕的错误,而是坚定地支持他的选择。甚至当Jasper发现自己做了一个错误的选择,感到沮丧的时候,也告诉他,即使环境艰苦,他仍然有意想不到的乐趣。
这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为孩子的自信奠定了基础,所以贾斯帕在他急躁的父母下也能一如既往的聪明。
3。选择的界限
给自己的选择设定一个限度,就是在不干涉他人的情况下,达到自己最大的满足。
让孩子从小就明白,每一个选择都是为了满足自己,而不是伤害他人。
绝对不要碰损人利己的东西。
三观正路宽,也是我们留给他们的精神财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