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月前,一个周末,我和爸爸带着小派和宁宁,去附近的动物园疯狂了一把。我们度过了令人兴奋的一天。
两姐妹一起吃了一个冰淇淋,开心极了。是的,在我的大广州,半个月前,热到可以吃冰淇淋。)
当时宁宁小心翼翼地把雪糕捧在手心里,看起来很开心。很快,雪糕开始融化,我们叫她快点吃,可她的小舌头却不太忙,滴得满手都是,地上也是。
就这样,宁宁有点狼狈的边走边吃。突然,砰的一声,整个冰淇淋不小心掉到了地上。
宁宁愣住了,放声大哭。
但是,这叫声和平时很不一样。
宁宁像变了一个人一样,哭得死去活来,歇斯底里地尖叫。此外,她不接受任何保证。
我想抱抱她安慰她,她却浑身僵硬,拒绝我的靠近,甚至还挥着小手叫我。
匆匆忙忙什么都试过了,一点效果都没有。
那一刻,我感到深深的无力。我只能静静地袖手旁观,看着她肆意发泄自己的情绪。
哭了15分钟左右,帕特爸爸觉得她可能是哭渴了,就哄着她,给她一瓶牛奶喝。宁没再反抗,一口吞了下去。
然后,神奇的事情发生了。
刚刚去了外台空的宁宁突然落回地球,我熟悉的宁宁回来了。
她若无其事的笑了笑,又开始和小派打架,留下我站在那里,莫名其妙的感觉。
在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想这件事。
不管是宁宁还是小派,都出现过这种意想不到的崩溃和哭泣。我意识到,在那个时候,他们可能正在经历极端的情绪爆发,情绪温度已经在图表之外。
01
孩子对情绪的理解和表达还处于一个懵懂不清的阶段。他们大喊大叫,扔东西,发脾气,都是用直接的行动来表达自己的情绪。而情绪本身,其实也有它的分量。我把它比作情绪温度计。温度越高,等级越高,情感越强烈。不同的情绪水平,以及不同的肢体语言信号。
0-60度,属于轻度情绪波动,如急躁、说话暴躁、发牢骚等。
60-90度,属于中度情绪,有明显的愤怒情绪,大喊大叫,摔东西,摔门,挑衅父母等。
90-100度,属于极端情绪爆发,比如开水。往往伴随着孩子歇斯底里的末期尖叫哭闹,恶语咒骂,甚至拳脚相加的行为。这个时候孩子就失控了,大脑负责逻辑思维的部分不工作了,安抚几乎无效。
孩子的情绪变化往往不会一下子从0度飙升到100度,而是要经历一个过程,一点一点的积累。
我想想。宁宁这次的情绪爆发也是有迹可循的。在动物园玩了一整天后,宁宁有点累了,也饿了。在这之前,她一直在揉眼睛,哭着要拥抱。
像宁宁这种两三岁的孩子,分不清不同的情绪,一般都会觉得“我不开心”。当你又累又饿的时候,特别容易因为一件小事而一下子到达情绪爆发区。
于是,心爱的冰淇淋掉在了地上,成了导火索。积累的情绪在伺机逃离,彻底崩溃,开始哭泣。
所以,如果我们能比坏脾气早一步,及时察觉孩子的情绪温度,在到达爆发区之前积极干预,那么,很多时候,我们或许就能避免孩子的情绪发展到失控的地步。
记得有一次,我和小派去逛街。她缠着我说想玩电子游戏,我没同意。
一路上,她心里憋着一口气,闷闷不乐。我知道,她随时会抓住一点小事,借题发挥,大发脾气。
这一刻,我想起了那个“尖叫游戏”。回来的路上,我对她说:“小派真的很想玩电子游戏,但是我拒绝了你。你气得快要爆炸了。看来现在得有人尖叫了。是我来还是你来?”
然后,我在车上假装大哭了一场。没想到,小派忍不住笑了。她跟着我喊了几声,发泄了自己的压抑,很快平复了自己的情绪,避免了一次爆发。
02
当孩子处于轻度或中度情绪时,我们可以对孩子的情绪感同身受,通过陪伴、搂抱、抚摸等方式帮助孩子表达情绪。但是,如果孩子已经在疫情区域,没有得到任何安慰,我们还能怎么办?记得在《游戏权力》里,曾经看到过一个故事:
有一次,我帮忙照顾两岁的侄女。她父母一离开,她就开始哭。我试图拥抱她,但她躲在桌子底下,不让我靠近,还叫我离开房间。
我说我不能离开房间,但是我可以远离她。于是,我退后一步,坐在了地板上,而她一直在静静地哭泣。
过了一会儿,她从桌子底下爬出来,坐在我腿上,说:“眼泪自己就跑出来了!”
“没错!”我们笑了。
眼泪帮她释放了与父母分离的痛苦,让她开心的接受了和我在一起的事实。
是的。有时候,沉默也是一种交流。什么都不说也是一种安慰和接纳。
很多时候,面对情绪爆发的孩子,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陪在孩子身边,给情绪一些时间,让孩子自然地发完脾气。任何事情都可以做,不管它有多强。
如果他们可能伤害到别人、自己或贵重物品,我们会拥抱他们——温柔但坚定。
这种沉默看似简单,其实家长做起来并不容易。
因为我们更习惯于尽快堵住自己情绪的出口,试图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或者“买糖不哭”,甚至批评、威胁甚至体罚孩子——就像我们小时候生气时父母对待我们一样。
美国教育家帕蒂·惠芙乐曾经说过:
事实是不公平不合理的:当孩子感到危险或无助时,他们会把愤怒和不信任投射到最亲近的人身上。
面对愤怒的孩子,保持清醒和理性,对父母来说,真的是一个挑战。
但孩子愤怒的外表下,其实是一颗破碎的心。
所以,只有深入到孩子身边,仔细观察他们的言行,判断他们的情绪温度,根据不同的情绪层次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听到他们的声音,知道刚才的愤怒和暴力之下隐藏着什么。
毕竟你可以先解决孩子的情绪,然后你才能更好的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