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孩子是场持久战,你坚持住了吗?

养孩子是场持久战,你坚持住了吗?,第1张

养孩子是场持久战,你坚持住了吗?

养宝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养一个孩子不仅要花钱,还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你要知道,养孩子是一场持久战。你焦虑了,你就输了。

上周末带女儿去华南的奥特莱斯买皮鞋。

她选了一双粉色的,我喜欢一双黑色的。

“妈妈,我喜欢那双粉色的。”她显然更喜欢粉红色。

其实我也觉得粉色比较适合小女生,但是导购告诉我粉色不是真皮的,是早上出汗的脚,黑色真皮的那双会更好。

于是,我引导她做出了新的选择。

“粉红色的确实更漂亮,但你可以试试这双黑色的,摸起来很柔软,穿起来可能更舒服。”她很不情愿,但还是穿上了。

我继续引导:“这双皮鞋虽然是黑色的,但是很亮。如果你穿上粉色的,是不是有点硬…”

又过了 50分钟,陈辰学生选择了那双黑色皮鞋。

买单的时候,导购说:“你女儿真乖,没有像别的孩子一样哭着买自己选的。你是怎么教育她的?”

我漫不经心地说:“我陪女儿来来回回试鞋,花了将近一个小时。有多少母亲能做到这一点?”

导购愣了一下,然后笑了。她坦言,像我这样的母亲,能忍着性子,等着孩子慢慢做出自己的选择,真的很难得。

是啊,现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了。父母恨不得孩子快点长大。即使是给孩子买鞋这样的小事,也是一个快速的决定。有多少父母会注意到孩子看某一双鞋时发光的眼神?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这就好比我们的孩子是幼苗。父母要有耐心等待“庄稼”生长,不能指望一蹴而就,更不能鼓励他们生长。

说白了,孩子要慢慢养,不急不躁。

冰心,著名作家,从小被慢慢养大。

她的父亲谢非常爱冰心。他经常带女儿去海边,而心总是被大海的辽阔和深邃所触动。

冰心后来说:“我和父亲一起看海,我看父亲也看海。我觉得父亲的胸怀像海一样宽广开阔,所以做人应该是那样的。”

宽容大度的做人理念已经潜移默化的影响在童年冰心的脑海里。

有人曾把孩子的心灵比作大自然的果实,但果实只有经过充足的阳光和风雨的洗礼才能真正成熟,而被阳光和雨水滋养的过程是非常缓慢的。只有慢,才能渗透孩子的心灵。

所以,你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放慢脚步,用心去接触、交流、感受他们的内心世界,这是理所当然的,你的孩子也会变得聪明。

可惜大部分父母都没有耐心等孩子慢慢长大。相反,他们认为他们的孩子成长得太慢,我也不例外。

女儿长得很像我老公,所以总是被误认为是男生。

于是我想尽办法把她打扮成女生,她却一点都不配合。

最头疼的就是编辫子。她买了许多漂亮的头饰。她甚至没有看他们一眼。她尝试了各种方法都无济于事,最后还是顶着一个男孩去了幼儿园。

我很担心她的审美是不是有问题。毫不夸张的说,这一度成为我的心病。我见人就主动介绍她是我女儿,免得别人误以为她是男生。

然而有一天,她主动提出穿裙子,对着镜子左顾右盼。从此,她爱吹牛的毛病一发不可收拾。

昨晚她陪我去做指甲,对面一家梳子店。我不敢相信她主动要求剪个漂亮的发型。

而且在整个梳头的过程中,她极其配合,一动不动的坐在凳子上。连给她梳头的阿姨都夸她懂事。

梳完之后,她问我:“妈妈,我漂亮吗?”

得到我的肯定后,她居然大半天都在镜子前“夸”自己。

看着眼前的晨曦,穿着粉色的裙子,白色的打底裤,头发已经被编成了许多漂亮的小辫子。真不敢相信这就是困扰我的“假小子”。

是的,我很苦恼,甚至焦虑,因为她不爱吹牛。但是她好像突然开始爱美了。

昨晚和嘟嘟妈妈聊了这个话题。她说,其实很多妈妈都有这种经历。

“嘟嘟以前不懂颜色。我以为他是色盲,差点带他去看医生。”她惊讶地说,有一天,嘟嘟认识了所有的颜色。

更让我惊讶的是,就连儿童教育专家孙瑞雪也曾有过这样的困扰。她在《爱与自由》这本书里提到,儿子一岁多了还说不好话。当时他也很担心,担心自己反应有点慢?

急得差点带儿子去医院吐舌头。但是孩子两岁一个月后的一天,他突然会说话了。

不经意间,在一本心理学书上读到瑞士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一个观点,才意识到自己所谓的担忧其实是多余的。他认为:

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大致经历四个认知发展阶段,认知结构在与环境的互动中不断重构。

只有前一个发展阶段的认知风格形成后,才能顺利进入下一个更高的发展阶段,否则会影响后续的发展任务。

也就是说,所谓让我焦虑的孩子成长缓慢,多半是因为孩子还没有过渡到下一个认知阶段。我们不需要焦虑,只需要耐心等待孩子慢慢长大。

而且,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轨迹和速度,有的快,有的慢,这很正常。

你可能会说慢慢养孩子有道理,但是那些被父母催着快点长大的孩子是优秀的。

的确,这样的例子很多,但前苏联心理学家雷杰斯也说过:

儿童超出自身年龄的发展并不能为判断其未来发展的可能性提供可靠的依据,也不排除早期发展不足后跃进的可能。

我能理解父母急于让孩子长大的心情,但我们也很清楚,春暖花开,秋高气爽,这是自然规律,孩子的成长需要时间。那些所谓的小神童,小超人的人生,并不都在前方。

一项研究表明,学龄前认识汉字多的孩子,在高一的时候会在中文方面领先其他孩子,但到高二的时候,他们的水平就会和其他孩子持平。

而且学前教育专家也说,现在很多孩子三岁就开始学轮滑了。其实孩子骨骼还没有发育好,轮滑会伤害身体。过早学芭蕾也是一样,对孩子的骨膜是一种挑战等等。

人生不是短跑、中长跑,而是一场马拉松。

让孩子慢慢长大,大概是目前最迫切的事情,也不是慢慢就能做到的。

这一点,我最喜欢杜江霍思燕家的嗯嗯教育。在《爸爸去哪儿》中,杜江用实际行动告诉嗯哼:你慢慢长大,爸爸会一直陪着你。

杜江说他喜欢用嗯嗯聊天,基本上回答了儿子的问题。他说,“尽量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给他仔细解释”。

霍思燕要求嗯哼推迟一年上幼儿园。她认为这是给男孩最好的礼物。

我身边很多家长都接受不了这个,更别说晚一年了。很多孩子一岁多就被送到早教机构,大多数家长担心孩子到了年龄不送幼儿园会耽误孩子。

但就是这个嗯哼,被父母慢慢养大的,比其他孩子懂得多,敢说敢做,是节目里最受欢迎的孩子。

养的慢的孩子,不比别的孩子差。

当然,也不是说让孩子慢慢长大,家长就什么都不管,任其自由发展,自然不可取。毕竟庄稼还是要修枝剪叶的。

慢慢养孩子,要结合孩子的心理特点,在最有效最管用的时间进行教育。

以我个人的经验,我觉得有三个机会非常适合教育孩子。

第一次:孩子遇到不懂的问题时

每个孩子都会遇到不懂的问题,尤其是2.5岁以后。每个孩子都有十万个为什么。

这恰恰是父母教育孩子的最好时机,因为此时此刻,孩子特别渴望得到问题的答案,灌输给我们的观念也会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

前段时间很好奇我妈和我女儿的关系。回答完她的疑惑,我趁机告诉她,她奶奶就是我妈。现在我长大了,妈妈也老了,我们要孝顺她(她经常对奶奶发脾气)。

一开始我以为她不懂,可是有一天,她对奶奶说:“奶奶,等你老了,我去打工挣钱给你买吃的。”

正在厨房做饭的妈妈感动的流下了眼泪,她会懂得让奶奶休息,自己玩。

我知道她明白我告诉她的话。

第二次:当孩子对某事表现出强烈的兴趣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当孩子对某件事表现出强烈的兴趣时,他做事的主动性会大大提高,因为这是他发自内心愿意做的事情。

此时,家长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引导他改掉一些坏习惯,效果非常好。

朋友的女儿最近迷上了打羽毛球。她非常爱惜自己的羽毛球拍,但是她有一个坏习惯,就是不爱收拾玩具,经常乱扔乱放。

朋友借此机会指导她。羽毛球拍扔了很容易损坏,她下次想玩的时候找也不方便。

她女儿主动找固定位置放羽毛球拍。几次之后,她建议女儿把其他玩具分门别类,她也没有拒绝。

第三位家长:当孩子犯错时

孩子犯错后,内心会有罪恶感。这时候他父母的教导很容易接受,也愿意改正自己的错误。

家长要和孩子一起分析错误的原因,明确指出孩子的问题。

但是要注意,不要太唠叨。不能一味的批评指责孩子。劝说往往会收到震耳欲聋的效果。

生活中有很多教育孩子的好机会,比如当孩子有值得敬佩的对象的时候,当孩子经历失败的时候……我们抓住这些机会教育孩子,孩子会有很大的进步。

其实,让孩子幸福,是我们每个父母的共同心愿。

但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的功利心总是在膨胀,然后就没有耐心等待孩子慢慢长大。

有人说教育是一门慢艺术,我深以为然。

我愿意慢慢抚养孩子,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用耐心、爱心、平常心陪伴他们一点一点成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yuer/38658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2-07
下一篇2022-12-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