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是听话的孩子父母越不重视

为什么越是听话的孩子父母越不重视,第1张

父母希望孩子太“听话”吗?

太“听话”的孩子以后会变成什么样?孩子太听话好吗?作为家长,要不要一个太听话的好孩子?

比起听别人说,

我更喜欢她倾听思考、判断和思考

前几天深夜刷手机,突然看到闺蜜小F发了一条朋友圈说“我还是一个人轻松自由吧”。惊讶之余,我赶紧打电话了解到,她不久前刚和老公办理了离婚手续。

说起来,这几年,我还真没听小F说起过她的“马宝”老公和“极品”婆婆。没想到她这次真的下定决心了。

三年前,小F结婚的时候,身边很多朋友还在羡慕。一是因为男方有一份收入丰厚稳定的工作,还通过关系帮小F进了一家事业单位;第二,恋爱的时候也很在乎小f,小一直以为自己是为了爱情而结婚的,没想到,结婚后却发现自己输给了婆婆。

当初小F和老公在度蜜月,已经订好了去日本的机票。她婆婆死活不同意,说虽然地震已经过去四年了,但日本的土地上还是会有核辐射,以后怀孕对孙子发育有影响。f:我不想去欧洲,但是我婆婆太贵了。毕竟男方在咨询前就支付了蜜月费用。

小F最后说她和老公自己花钱去旅游,老公却开始一直劝她:算了,听我妈的就好。她养了我这么多年不容易,我们为什么不去欧洲对抗她?

小F不想破坏刚结婚不久的婆媳关系,最终决定去东南亚。

但谁知道,这只是前奏。结婚三年来,她和婆婆因为各种极品事件发生过多次矛盾。她最不能忍受的是婆婆和老公太过亲密的关系。

比如老公在洗澡的时候,婆婆会直接走到卫生间门口,让他开门拿东西。有时候婆婆要换衣服,她就直接当着老公的面脱下外套,淡定的穿上家居服。每次她质问丈夫,他都轻描淡写地说:妈妈可能觉得自己不是外人,习惯成自然...

电话里,我问小F,离婚后孩子打算怎么办?但她淡淡地说:“当然,跟着我!我老公也给我提了个醒,不要把我儿子养的太听话,不然就是他爸爸的下一个翻版,长大了害了其他女孩子!”

放下电话。小F这句话一直在我脑海里回放。我们大部分父母似乎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听话、听话。父母自信以自己的经历和经验,对孩子说的一切都是正确的,孩子应该服从。即使有些话有失偏颇,也以“都是为了你好”为由,拒绝孩子的一切反抗和不服从。

听话这个词似乎概括了所有“好孩子”的品质,也成为了检验父母养育孩子成功与否的最大标准。

我们自己也是这样长大的。在家里,我们被要求听父母的话;在学校,我们被教导要听老师的话;当我们在公司时,我们被要求听老板的话...

我们被“顺从”的魔咒困住,被束缚在双手后面。到最后,我们可能要削足适履,以“顺从”来取悦别人。

那个真实的自己,早就消失了。一起丢失的是我们的意见和决定。

直到有一天,我们突然发现,那些一路被夸听话的少男少女,都变成了马保男、马保女、老好人。

在工作和生活中,他们不懂得拒绝别人。长期的“听话”洗脑,使他们形成了以“满足别人的愿望,获得别人的认同”为目标的讨人喜欢的性格;在婚姻中,他们永远无法摆脱父母的控制和干预,在小家庭中很难形成真正的独立。

我的另一个朋友小Y,自称“阅人无数”。这几年,估计她见过一百多个亲戚。但每次我问她结果如何,她总是说,我妈觉得这个男的工作不稳定,我妈觉得他不够勤奋,我妈觉得他太矮……

最后,有一次,她和一个相亲男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刻,却因为彩礼、换车等问题而破裂。打开她发给男朋友的微信,你会发现每一句都是以“我妈说”开头:我妈说房子要买离她家近一点的;妈妈说车要换新车,婚礼吉祥。妈妈说别人彩礼10万,我们不能比别人低...

最后这段婚姻以男友说“听妈妈的话,做个乖女孩就好了”而告终。她和妈妈面面相觑,不明白怎么了。

其实我从初中就认识小Y了。因为妈妈习惯性的强势和控制欲,她只能选择“听话”,她也成了“别人家听话的好孩子”。但渐渐地,她变得越来越没有主见。甚至在我们逛街的时候,遇到她看中的鞋子,她都要拍照发微信给她妈妈征求意见。

看着身边这些活生生的例子,我终于发现,当我们一点点用“顺从”麻痹孩子的时候,他们也会逐渐失去一些本来的面目。

我们为什么要求孩子服从?

刚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这个世界上的一切对孩子来说都是新的,新的。很多时候,他们是通过听父母的话来认识这个世界的。

“顺从”让我们对孩子有一种优越感和领导感。

有时候,我们要求孩子听话,也是为了自己的面子。毕竟如果带出来的宝宝乖巧懂事,总会比叛逆调皮更让我们脸上光彩。当那些来自四面八方的赞美“啧啧,你看人家怎么养宝宝,这么听话”的时候,你能不承认自己真的很骄傲吗?如果孩子不热情地和人打招呼,不主动融入群体,不按要求在大人面前表演节目,家长是不是觉得被别人的目光打了脸,感到焦虑和羞愧?

有时候,为了省事,我们要求孩子听话。和孩子打架,其实是一个消耗身心能量的过程。你需要试着根据他们的性格来引导他们。但一个“服从”字就能拯救以上所有,产生一个“方便”的假设。“妈妈,我为什么要这么做?”“听话!我妈说的都是为你好!”简单粗暴,但往往看似方便容易。久而久之,我们习惯于把它作为“压制”孩子独立火焰的灵丹妙药。

有时候,我们要求孩子服从,是因为我们认为我们有权利和经验去引导他们的生活。孩子还小,父母“吃的盐比吃的多”,我们必须被父母管住,才能“对孩子负责”。但是我们相信的一定是100%正确的吗?未来孩子们将要生活的世界,可能是我们现在想象不到的地方。我们确定我们认为他们今天应该学习的优先事项、价值观和领域一定是他们未来真正需要的吗?除了基本的社会规则和礼仪,很多事情都是在不断变化的,我们个人的看法不一定比孩子的好。

事实上,如果孩子被教得太“听话”,完全把自己的思想压制在父母的权威之下,并不是一件值得骄傲的好事。

太听话的孩子会失去什么?

1/会缺乏独立性

童童两岁多的时候,童童奶奶跟我抱怨,认为她不像以前那样听话了,变成了一个总说“不要”的宝宝。

奶奶给她穿黄色,她要脱下来穿她喜欢的红色;门太重了,她打不开。奶奶给她打开,她会哭死自己。

我安慰童奶奶,说这是因为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萌发,有了脱离母亲的能力,也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喜好和愿望,这其实是孩子心理发展的一个正常阶段。

如果这个时候我们还要跟孩子硬碰硬,这显然是一个无原则的问题,为了维护大人的权威,我们也要要求孩子“听话”。我们孩子不成熟的“独立”萌芽,会死在父母管教的风暴中。

然而,父母该如何保护孩子一辈子呢?缺乏独立性的孩子未来面对复杂的世界有什么筹码?

2/会放弃自己的好恶

我曾经问过前面提到的“阅人无数”的女朋友小Y,她想找一个什么样的男朋友?y支支吾吾,半天说不出来。最后他用一句“没什么太高的”搪塞了我的问题。

但事实上,在她的相亲男中,有钱的太不懂事,书生气的太男人秀,投资的风险太大,公务员的太没挑战性。当然,这些好恶大多来自于她母亲大人。她自己呢?也许她也不知道。

记得小Y上高中的时候,她妈妈对她的穿衣风格管得很严。有一次,她妈妈非要她去买一条已经过时的喇叭裤。从身高到腿型,她妈最后赚钱都不容易。一路跟她说,用感情逼小Y“听话”。听到小Y给我描述的时候,我自己也弥补了一下,我想打个寒战。

几年前,我的一个远房表妹问我怎么选专业。表哥一直在说,我妈说,我爸说,我老师说某某专业好。我问他你喜欢什么专业?他茫然地对我摇摇头。

后来想想也是。从小就按照父母规划好的路线走,难免会有些茫然。

从小就被要求做一个太“听话”的孩子,把自己的选择交给父母。我成年的时候,不知道自己的好恶,不知道自己的需求。

可能是太小了,面对几双鞋的时候都选不出来。更多的时候,大到关系到你的人生,比如职业的选择,婚姻,家庭等等。

3/会隐藏自己的真实情绪

想起这两年的开学季,每次送童童去幼儿园,都能发现家长在园门口对孩子“听老师的话,不要哭”的劝诫占了大多数。

有一次我遇到一位母亲,拉着孩子的手说:“如果你有什么特别想做的事,可以告诉老师。就算最后老师不允许,问一下也没关系。不开心可以跟老师说,忍不住哭也没关系。”当时我在心里给我妈竖起了大拇指。

父母常说的“听话”其实挺乱的。听什么?怎么听?听完应该怎么做?

这些需要结合孩子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入园而言,如果你坚持带着孩子听老师的话,不哭,那就是对孩子内心感受的否定和忽视,“为了管教而忽视孩子”是不公平的。孩子听后可能会压抑自己的情绪和真实想法。

我们幼儿园老师给我讲了一个经历,说第一周不哭的宝宝,第二周可能哭得更厉害。除了有些孩子可能要到第二周才明白情况的原因外,还有一种可能是孩子的情绪会因为缺乏引导而逐渐崩溃。

在一起“讲道理”不如“听话”[h/]

看到这里,估计有人要问了,不是要求孩子“听话”。鼓励孩子“不听话”难吗?

其实在说这个问题之前,我觉得首先要明白一个概念,就是我们反对的是不分青红皂白的要求孩子时刻听自己的话,不允许孩子有不同的看法、想法和做法。

比如孩子今天想穿什么衣服,玩什么玩具,看什么书,想画画还是出去玩...我们需要给孩子在这些无原则的问题上自由选择的权利。

而对于一些孩子还不了解或没有意识到的基本教养、规则和常识,我们当然希望孩子能够通过听长辈和书本的引导,形成对世界的最初概念。

当然,我们并不是要做“熊孩子”背后的“熊父母”。比如,当孩子的不听话影响到别人,或者破坏了社会秩序和规则,我们就要坚持。因为不是所有的“反叛”都会指向良性发展,我们真正要鼓励的应该是这些:

1/学会在做出判断之前仔细倾听

有时候,过于强调让孩子“听话”会导致两个极端,一个是前面提到的缺乏主见和独立性,一个是有条件的抗拒。

父母和老师一开口,孩子心里就会形成一种天然的屏障,仿佛有一只无形的手牵着孩子的耳朵。一个字都不要听。

学会倾听是人际交往的基础,而这种倾听一定是双向的倾听,孩子和父母也是如此。让孩子听自己说的话,家长也要愿意听孩子说的话,给孩子一个表达自己想法和愿望的出口。

这就像是我以前的同事对他油嘴滑舌的儿子吐口水时给我们讲的一个笑话。一直要求孩子听话的奶奶被孩子问:她一直叫我听话,听话,那你什么时候听我的话了?一向霸气的奶奶无言以对。

2/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

听完之后,思考。要引导孩子对听到的东西进行整合、理解、分析和判断。

对于家长说的话,孩子可以质疑,说出自己的想法。经过讨论,双方会决定哪些该听,哪些该给孩子自主权。

有人说过,思考是一个人的最高驱动力。这里强调的是独立思考的能力。

想培养孩子的能力,方法就包含在“听话”两个字里。

有一次我带童童去一个淘气堡,一位父亲看着他的孩子用漏斗往瓶子里运沙子,但是几次都失败了,所以他急着给孩子演示一下。这个孩子顽固地拒绝听,仍然我行我素。爸爸紧随其后,一边说着“服从”,一边试图抓住孩子的漏斗。

孩子妈妈看不下去了,问孩子:“为什么宝宝要这样装沙子?”母亲听完孩子的理由后,逐一拆解分析了孩子的运送过程。两个人,一个对一个,表现得像一个研究小组。最后,孩子明白了父母示范的方法可以减少沙子掉出来的机会,他“发明”了其他几个好方法。

相对于急躁的父亲,母亲的方法显然可以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

3/学会面对自己的选择,学会负责任

经过之前的独立思考,如果孩子选择了“不听话”,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那么我们就应该在尊重孩子想法的同时,引导他们学会承担责任。

一个月前,我们还在国内的时候,已经是冬末了。一天早上,童童不得不在保暖的衣服和裤子外面穿上一件夏天的裙子去幼儿园。我向她简单陈述了两次事实:“现在穿这个太冷了,出门可能会冻着。”她还是摇头,坚持要穿。我没有再坚持,就像往常一样带她出去了。

结果她还没到停车的地方,就已经主动跟我说:“妈妈,太冷了。我们回去换吧。”

其实我自己也不是一个“听话”的孩子。

这些年,我上学,工作,辞职,留学,再工作,成家,生子,再辞职...似乎没有一个重大的选择是“听话”的。

但是我可以为自己的选择承担后果,所以这就够了。为什么我要按照父母的想法去生活?

如果说养男孩,我们担心太听话会让妈妈们珍惜,是不是养女孩更好?

日前,在奥斯卡颁奖典礼上,获得密苏里奖Ebbing外第二个三块广告牌的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在领奖时表示,“在场的所有女演员、设计师和作曲家都应该起立。我们女人,有很多很多故事要讲。”

在最近大热的韩剧《迷雾》中,也充满了“女性力量”,向我们展示了女性特有的美丽。这种美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温柔,温婉,温柔,充满斗志。

在这种独特的美丽的皮囊下,我看到了一个不轻易被打败的灵魂,果断,有思想,有担当。在舆论、传统观念、出身家庭面前,他们没有“顺从”,也没有妥协。

而我,也希望女儿以后能坚持:

我希望,在她对未来的职业规划中,不要只听“某某专业容易就业,钱赚得多”,而要遵从自己内心的喜好,通过不断的努力,幸运地将自己的兴趣作为工作;

希望她在核爆的纷繁信息中,不要只听“大家都这么说”,而是要有一个清晰的判断和主见,能够在黑白难分的时候学会谨慎;

希望她在商场面对服饰和妆容时,不要只听“某某最流行”,而是要知道什么适合自己,知道分寸,知道取舍,自信;

希望她在经营家庭的时候,不要只听“女人要以家庭为重,女人要独立”,而是要明确自己在家庭中的态度,有在“负重”和“蒙混过关”之间转换的自由,为自己的小感情留有一席之地;

我希望她在养育孩子的时候,不要只听育儿书上的“我妈说我妈说她婆婆”,而是能在观察孩子的基础上,了解孩子身心成长的必然规律,相信自己的直觉。

我要她听思考,听判断,听原则,而不是听别人的。

这样一个有自由意志的孩子,会比那个“听话”的娃娃更让我欣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yuer/38526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21
下一篇2022-11-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