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宝宝总爱一个人玩。怎么才能督促他不要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我该怎么办?"
一个妈妈无奈的唠叨着自己最好的朋友,脸上看起来有些焦虑。
其实妈妈们担心孩子的害羞和胆怯并不奇怪。所有的父母都希望看到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和睦相处。
但是要帮助孩子与同伴交往,首先要了解孩子同伴交往发展的一般过程。
小孩子就是不喜欢和别人玩
大约0-2岁:
这个时候,他们并不是真的能够和别人一起玩。爸爸妈妈带宝宝玩的时候,宝宝可能会观察爸爸妈妈怎么玩或者模仿爸爸妈妈怎么玩。当你把两个孩子放在一起时,他们通常会自己玩。
一岁半到两岁半:
孩子观察其他孩子玩耍是可能的。但就是“瞎逛”不想加入。
2-3岁:
这个时候,孩子开始关心同伴,喜欢和别人玩,也喜欢观察别的孩子怎么玩。现阶段我们称之为“平行博弈”,因为他们没有真正的合作博弈。比如一个孩子在搭积木,另一个孩子在搭积木。他们会互相观察,但通常不会一起动手去建造什么东西,也不会想到用自己的积木去帮助同伴完成一座城堡。
3-4岁:
玩具和工具会先交换。比如我缺一个红色的积木。你能把这个给我吗,这样我就能安装城堡的窗户了?有时候他们会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一个目标。但有时他们只关注自己的目标和游戏。
4-5岁:
孩子们开始了一场真正的“合作游戏”。他们可以遵守游戏规则,比如扔手帕。孩子们享受常规游戏的乐趣,也知道如何照顾他人的情绪,学会适当的礼貌。在游戏的互动过程中,儿童的社会性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孩子爱社交,离不开你的帮助
了解认知的成长过程,可以帮助孩子根据自己的特点学会和别人一起玩。
邀请孩子到家里玩
多邀请孩子来家里玩。孩子缺乏陌生感,容易和其他孩子玩。
孩子一两岁的时候,只能邀请一个孩子。对他们来说,和一个孩子玩比和多个孩子玩更容易。
孩子三四岁的时候,可以同时邀请几个孩子一起玩。如果家长能安排一些更适合很多孩子的活动,效果会更好。比如画画,过家家,看病,逛街等等。在这样的游戏中,每个孩子都会有一个角色,有利于他们的融入。
相同或相似的玩具可以推动孩子和别人一起玩。如果邀请其他小朋友来家里玩,可以安排一些同主题的玩具。这样两三个孩子就可以玩一段时间同一个主题,也有利于他们的互动。
做孩子的参考
如果觉得孩子不善于与人交往,家长能观察到他们的困难在哪里?是什么阻碍了他们与他人的互动?父母应该做介绍人,帮助孩子融入他人。
孩子们在玩过家家,暂时不能加入进来。妈妈找出了一个工具箱。她拿着工具箱和一个口袋,假装敲门。“你好,听说你的洗衣机坏了。修理工来修洗衣机了。”就这样,她帮豆豆找到了一个角色,为这个过家家游戏增添了新元素。
两个孩子在玩医生和病人的游戏,妈妈可以教一个不加入进来的孩子:“你愿意做新病人吗?”然后对医生说,"你今天很忙,你有一个新病人。"问他怎么了?”就这样,孩子被引入了游戏。
做孩子的导演
有些孩子不太会表达,或者说话不多,无法和小伙伴保持对话。“介绍人”一旦退出游戏,很快就会重新回到游戏中。这就要求父母成为一名导演,鼓励其他孩子与外人交谈和玩耍。
比如几个孩子一起谈论自己喜欢的电影。一个小孩说:“我爸爸昨天带我去看《玩具总动员》。”毛毛的父亲说,“真巧,我们昨天去看了。毛毛,你不喜欢其中的一个吗?告诉青青吧。我想她也会喜欢的。”这给毛毛创造了一个加入谈话的机会。
还可以给孩子安排一些特殊角色。在集体活动中,有的孩子能力比较强,有的孩子能力比较弱。孩子往往有这种“先入为主”的印象,不喜欢和平时觉得自己能力差的孩子玩。这种情况下,家长可以组织一些活动,给孩子安排一些特殊的角色。如果孩子在玩开火车的游戏,可以安排社交能力差的孩子当司机。有人是司机,怎么办?那就让他去当售票员吧。票已经卖完了,让他宣布站名。
接触各种游戏
别的孩子可以玩游戏,自己的孩子却不懂规则。把它们整合起来当然不容易。
比如玩过家家游戏,家长也可以在家陪孩子玩,分配角色,了解这些角色要做什么。这样,下次孩子和别人玩的时候,会更好的理解规则,理解角色,执行这些角色的任务。这样孩子会更自信,说不定还能承担起分配角色等“领导者”的角色。
有些游戏需要孩子具备一些能力,比如跳绳,打乒乓球。如果家长能经常陪孩子玩这些游戏,让孩子多练习,有助于孩子水平的提高。这样,他们在人群中的受欢迎程度也会提高。
结论
各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有自己的社交特点,幼儿就是爱自己玩。儿童的同伴交往能力也有一个发展过程。孩子的游戏,家长完全可以参与,甚至不得不参与,帮助孩子迈出社交的第一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