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餐厅里,突然传来一声呵斥,“能不能快点吃,别磨蹭了?”寻着声音,只见一对母子斜对面而坐。孩子妈妈眉头不耐烦,眼睛盯着面前的儿子。小男孩慢慢地吃着碗里的面条。
大概过了1分钟,又一个催促的声音传来,“你到底吃不吃,要不我们走了?”小男孩反驳道:“小孩子吃饭慢。”看到孩子顶嘴,母亲立刻提高了分贝:“我再给你两分钟,两分钟后离开”。
果然,2分钟后,孩子妈妈收拾东西准备退房。临走的时候,小男孩又喝了一口桌上的果汁,然后和妈妈匆匆离开了。
-01-看到母子俩的对话,仿佛让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曾几何时,我是那么不耐烦的催孩子。
有一次,番茄突然想玩泥沙,我就带她去了附近的公园。公园离家不远。步行20分钟就可以到达,但我们往往需要走一个小时。
不是她走得慢,而是她喜欢半路磨蹭,看看池塘里的小鱼,捡几片黄叶,或者站在草丛里看蚂蚁搬家。
我是一个目的性很强的人。去公园的目的是玩沙子。所以,我会一直提醒她,“快点,我们很快就可以玩沙子了。”
明明是她吵着要玩沙子,最后却好像是我要去玩。
有一次,番茄爸爸忍不住说:“你这么着急,是不是有500万等着你去收呢?”
是啊,又不是你催孩子的时候赢了500万美元才得到的。去儿童公园的目的是玩。泥沙只是其中一个项目。看鱼,看蚂蚁,捡树叶,不是很好玩吗?
后来,我不再催她,跟她混日子。
既然催促不能让他们更快,那就跟着孩子去他们混日子的世界吧。
慢下来,反而看到更多的东西。原来黄叶可以用线穿起来当风筝;看,蚂蚁搬家的时候,草丛里藏着一些小白蘑菇……
-02-“快点”。光听这两个字就给人一种焦虑不安的感觉。
小时候,我们就是这样被督促长大的。
作业写完了吗?不,“拉什”[h/]
你准备好高考了吗?不,“拉什”[h/]
毕业后找到实习的单位了吗?不,“拉什”[h/]
你有男朋友或女朋友吗?不,“拉什”[h/]
你结婚了吗?不,“拉什”[h/]
你有孩子了吗?不,“拉什”[h/]
…...
我认识一个90年出生的女生,还没有男朋友。她妈妈快疯了,她招呼大家去找他们。七姨八奶奶也给她介绍了很多,她就是不合眼。
她母亲暗示她。她说她不喜欢打扮,不会社交,同龄的孩子会跑,她还是单身,等等……
一开始,女孩也是充耳不闻。她听了之后,也被带入了焦虑之中。有一次,她沮丧地告诉我,“我真的很坏吗?不然我怎么会找不到男朋友呢?”
很多事情,比如结婚生子,我们都有自己的一套标准。但是,如果被家人催促,我们会感到更加焦虑,无形中给自己增加了压力。
其实孩子和大人一样,都有自己的处事规则。
博士说,孩子需要并渴望有明确的生活规律,因为规律给孩子安全感,有助于孩子养成自律的性格。人类害怕的东西很多,“未知”是最容易引起担心和恐惧的。
-03-想让孩子快,得先让自己慢下来。
出门穿鞋。你可以试着换个角度慢慢告诉孩子:“去鞋架上拿那双红色凉鞋,然后坐在小凳子上自己穿。”
关注孩子,帮助孩子理清思路,孩子会更容易配合。
如果你去某个地方怕迟到,那就留出时间让孩子磨蹭。如果反复出现这种情况,孩子还是迟到,那就让他承受迟到一两次的后果。
这些包罗万象的提醒比一句干巴巴的“快点”有用多了。
台湾女作家龙应台在《孩子,慢慢来》一书中写道:
“我,坐在夕阳下的台阶上,用清澈的眼神看着孩子专注于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一辈子,等他花时间用他5岁的手指扎这只蝴蝶。儿子,慢慢来,慢慢来……”
别担心,你孩子不是故意磨蹭,他只是有点慢。也许,5年、10年后,你的孩子也会和你一样,眉宇间满是焦虑,趁他还能慢下来,就让他慢慢来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