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别人家的孩子”比,这样对孩子真的好吗?

跟“别人家的孩子”比,这样对孩子真的好吗?,第1张

跟“别人家的孩子”比,这样对孩子真的好吗?

小时候,在同一所学校读书的孩子,父母往往是一样的,因为住得不远,所以彼此都很熟悉。

长大后,有一次我们同学聚会。另一个班的弟弟,他妈妈和我妈妈在一个单位。我们一拿起酒杯,他就说:“兄弟,小时候你让我吃了苦头!”

我晕,我没那么差?我伤害了谁?

他补充道,“小时候,我一直活在你的阴影里。每天回家我妈就说:“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怎么学习这么好?!你是怎么学会的?”于是,一阵痛骂。

我笑得很厉害,我对他说:“我妈回家也是这么说的!”

于是我们惊讶地发现,我们都是父母用来教育孩子的工具。

其实很多孩子都是这样的。我经常被我妈说:“你看田大宁,学习成绩很好……”(这个田大宁后来被称为田溯宁,网通的创始人)。当时我父母的同事有很多优秀的孩子,就用他们来教育我,让我感觉压力很大。

必须承认这个世界上是有天才的。有的人看完四位数乘以四位数就能马上心算出答案。我看着就晕。所以,与这些天才相比,这让我充满了挫败感。

到目前为止,我对父母的这种比较充满了焦虑。

你想想,现在我们的生活充满了各种比较。比如同学XXX又买了别墅,同学XXX又出国旅游了,朋友XXX的孩子出国读书了,朋友XXX的老公又发财了。天哪,这让我很生气!我要努力,我要超越他们!

我相信有这种心态的人应该多如牛毛。

那么,这种“比较”为什么不合适呢?

其实每个人都有擅长的地方。比如有的人学得好,我却擅长古代文学。如果只用一门数学来衡量,我就是废物。但如果用古代文献来衡量,别人未必优秀。

这个世界,所有的事情,都有很多方面。一切,换个角度,都会不一样。

所有的标签都是我们贴的。当视角改变时,标签会立即改变。

如果我们拿着一个标签去衡量所有的人,给那些没有背负标签的人施加压力是不公平的。

更糟糕的是:有些人拿自己和所有人的优点做比较。这样的人会让自己的生活充满挫败感,因为只要你身边有比你优秀的人,就是“证明”你失败的理由。身边的人越多,这样的人越倒霉。

另外,“比较”是不明智的,因为所有的比较都是相对的。比如80年代,我们城市有一栋十几层的高楼,和周围的平房比起来就是高楼了。当时周围的地名都叫“高楼”,是“高”和“低”的比较。

一个人跑得比别人快,一分钟跑200米,别人“落后”,这就是“领先”。但是,突然来了一个一分钟跑500米的人,跑得遥遥领先,于是刚才在前面的人瞬间又“落后”了。

所以,在《道德经》里,老子一直在讲这个道理。他告诉我们,一切标准都是相对的,“是否有相,是否有难,是否有短,是否有高,是否有低,是否有高,是否有低,是否相合,是否前后,是否不变”。如果我们不明白这一点,用一个标准来衡量就错了,所以他说:“世上的人都知道,美就是美,恶就是恶;大家都知道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当世界上的每个人都说某样东西很美时,这种情况是有问题的。

因为每个人都是用一个标准来衡量一个“完美”,但是你要知道,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如果你换了一个标准,原来的评价就作废了。而且,如果出了一个更“漂亮”的,你刚才的“漂亮”就会变成“难看”。

所以,如果能尽量不去比较,生活会减少很多压力。

那么,不比较能进步吗?

老子的《道德经》告诉我们,要忘记那些带着虚幻光环的攀比,忘记攀比带来的虚名,因为名字这种东西是事物本身带来的,只有用你的所作所为,才能得到事物带来的虚名。然而,我们就是喜欢把太多的精力投入到对“的追求中。

所以,老子的想法是:认真、踏实、专注地去做事情本身就够了。那些虚无缥缈的“名字”会自己跟着来。他们来了,你就来。不要管他们。把事情做好很重要。不要比较他们。

所以,在《道德经》中,要踏踏实实做好眼前的事:“一棵折了的树,生在极小的一端;九层台,累土起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如果我告诉你,喜欢“攀比”的人很少健康,我估计你不会相信,但我想告诉你,这是我看到的事实。

“攀比”偶尔会带来优越感,但转眼间,看到比自己强的东西,就会生出羡慕、嫉妒和怨恨。这些情绪对心灵都是有害的。

“比较”是心灵隐藏的敌人。能意识到这一点的人,祝你们幸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yuer/38467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20
下一篇2022-11-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