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用哭闹来达目的的习惯,家长怎么处理?

孩子用哭闹来达目的的习惯,家长怎么处理?,第1张

孩子用哭闹来达目的的习惯,家长怎么处理?

我儿子4岁。当他想要什么或者做了什么,我们不允许的时候,他的第一反应就是哭。如果他再拒绝,他会很焦虑。他扔东西一件接一件,让我很不爽。沟通了几次都不行。我该怎么办?

现在孩子的主要问题是:

  • 不满足的时候哭着反抗

  • 与孩子交流无效

    孩子哭个不停。大部分都是为了满足欲望而哭,屡试不爽。现在都发展成扔东西了,可见家长平时对孩子的溺爱。

    孩子小的时候用哭来传递信息也很正常,长大了用哭来表达不满也很正常。但是如果父母因为孩子舍不得而满足孩子,就会造成他一种心理:

    得不到就哭,可以解决问题。长此以往,会养成养尊处优、暴躁易怒的性格。

    那么,当孩子已经形成了为了达到目的而哭的习惯时,家长是如何应对的呢?

    1。形成与孩子协商的沟通模式

    给孩子和大人一样的尊重和平等的交流。当孩子在心理上得到认可和尊重,他们的内心会更加平和,更容易接受和表达。

    和孩子相处的时候,多问几个“这样可以吗?”“你觉得怎么样比较好?”“我想是的。你呢?”

    平等的沟通会让孩子明白自己想要的东西需要通过协商来获得,而不是单方面的决定。有效的沟通也会让孩子明白对与错,什么是允许的,什么是不合理的。

    2。坚决对孩子说“不”

    当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时,最简单直接的方法就是坚定地说“不”。家长要语气一致,坚持下去。哭的目的是引起父母的注意。父母不理会,孩子的情绪就会降温。父母不能因为哭太痛苦或者太尴尬而妥协。

    让他明白,哭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不合理的要求是不允许的。结束他的哭泣来获得满足。

    3。讲道理是必须的

    当孩子在经历情绪爆发时,父母的苦口婆心只会导致更多的反抗和加重。孩子哭闹结束,情绪冷却后,家长要分析不满足他的原因,哪些是不合理的要求,都解释清楚。并且明确他的态度,让他知道“你想要什么都可以和我商量,如果可以,你就满意了”。

    如果原因不明,也要注意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看到其他孩子同样的情况,可以“就地取材”进行教学和分析。一定要注意态度的平等,语气的平和。

    4。转移注意力的巧妙运用

    当孩子对某件事念念不忘时,巧妙地转移注意力是个好办法。有些家长也善用这种方法:

  • “你不能拿这个。我们玩点别的好吗?你看这个也挺好玩的。”

  • “哇!这是什么?快来看宝宝,妈妈不认识他,你告诉妈妈”[h/]

    “看爸爸手里拿着什么。这似乎是你一直想要的王冠。去追爸爸……”

    有时候,一句“忽悠”过后,问题自然就解决了,避免了父母和孩子的正面冲突。

    古文《摸龙说昭宪皇太后》中有一句教育名句——父母爱子,寓意深远。

    3至7岁是孩子性格和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父母不能因为一时不能承受而溺爱。既然爱他们,就需要为孩子做好长远打算,不要因为眼前的苦难,把自己的“大计划”搞砸,错过一生。

    最合适的爱情只需要给七分。爱,太多是溺爱,太少是小气。

    希望家长能理性面对孩子的教育,焦妈也祝孩子成为真正的小男子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yuer/38433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20
    下一篇2022-11-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