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有一次上幼儿园因为有事迟到了。本来我以为女儿一定是最后一个。结果我看到另一个孩子在等她父母来接她。她的眼睛红红的,她感到奇怪和痛苦。
问了老师才知道,这个孩子永远是最后一个被接走的。但是我通常不能停止哭泣。我今天哭了,因为我尿裤子了。
原来小男孩是那么渴望父母快点来接他,而他的头脑又是那么单纯固执,连眼睛都不敢眨一下,就这样和父母错过了,就这样一直尿尿,没有告诉任何人。结果他尿都没忍住。
我在难过的同时,不禁想起之前看到的心理学研究:孩子放学是早接还是晚接?一个看似很小的动作,却可能对孩子的性格产生终生的影响!
心理学家做过一项研究,结果显示:
在同一个班级里,经常第一个被接走的孩子往往比其他孩子有更高的自信心和自尊心;那些总是最后被接走的孩子往往更内向,自我价值感更低。
为什么会这样?本来,在我们眼里,“早接”和“晚接”的区别可能不大,但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代表的是:爸爸妈妈对我的关心程度。
孩子放学后看到父母,会有一种自豪感:“看!我爸爸/妈妈是第一个来接我的!”
他会觉得父母对自己特别重视,从而更加肯定自己的价值,性格也会不自觉的自信起来。在学校的表现通常比较积极。
相反,如果孩子总是最后一个被接走,他会花大部分时间看着其他孩子开心地走开。这种巨大的心理落差不言而喻。
长期被这种孤独和无助笼罩,孩子很难不怀疑:爸爸妈妈爱我吗?久而久之,孩子的自我价值感会越来越低,会变得更加自卑。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偶尔一两次晚接会对孩子产生影响;并不是说每次都要先接孩子——这不仅不现实,而且如果每次都是先接孩子,骄傲过度,很容易形成虚荣心。
而且,当有一天你不能第一个来的时候,他会对你失望甚至抱怨,因为他已经把“第一个接机”当成了炫耀的资本。
所以,孩子早接或晚接,并没有“绝对更好”的选择。关键是要把握好“度”:没必要总是第一个接,但也不能每次都让孩子当“最后一个”。作为一个去过的人,Granula的建议是-
如果不能在平时的时间接孩子,一定要在送孩子去幼儿园之前,向他解释“妈妈/爸爸今天有事,可能晚点来接你”,让他做好心理准备,这样他就不会产生“爸爸妈妈不喜欢我/不想要我了”的错觉。
如果临时有事,实在无法提前告知孩子,那就事后再跟孩子解释,不然他会很受伤的!
另外,如果平时都是老人接送孩子,家长最好也这样做:每周至少接送一次!通过言传身教让孩子明白:
“虽然平时都是爷爷奶奶送我,但是爸妈总是很忙;但我知道,只要爸爸妈妈有时间,他们一定会来接我的!”
宝宝爸爸妈妈平时接送孩子,属于“早接学校”还是“晚接学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