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为现代的观念是什么?不要认为父母的给予都是理所应当

更为现代的观念是什么?不要认为父母的给予都是理所应当,第1张

更为现代的观念是什么?不要认为父母的给予都是理所应当

又是一个与传统观念直接对立的称谓。虽然阿q爸爸会在节假日写文章批判重孝文化,但他真的不敢直言小时候的“孝道不值得提倡”。所以当作为父亲的李安说“我不教孩子孝顺,我只希望他爱我”的时候,让人很开心。

这是李安早年拍摄完父亲的三部曲《喜宴》后接受采访时说的一段话:

和父母的关系,能够相亲相爱就足够了。不需要创造阶级概念。你必须服从大的,但每个人都是个体。你要尊重他,尊重他的性取向,尊重他的爱好,尊重他的一切。你应该尊重他,接受他。这是和平共处的基准。

我觉得“孝顺”是个过时的概念。当然,如果告诉中国人,也不会持续几百年。这是一种根深蒂固的存在。但在我心目中,我不再教孩子“孝顺”,爱我就好。

李安提到,中国自古以来所谓的“孝”其实是有不平等的阶级观念的。孩子必须服从父母,必须“听话”,这是一种过时的观念,与当下普世价值观中的“平等”相冲突。

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说到底也是人与人的关系。亲子关系也应该是平等自由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看到这个概念,很多人豁然开朗,如释重负——这几年,因为“违背”父母意愿而产生的负罪感终于开始消散。

父母和孩子是平等独立的人,孩子的想法也应该得到尊重。不听父母的话不是不孝或者不听话,只是个人的自由选择。

说实话,作为一个不太听话的孩子,我生活在一个普通的家庭,从小就背负着巨大的成长压力。大人总是根据自己的人生经历来规划你的人生轨迹。一旦你做出了另一个选择,“无知”的帽子就会被戴在你的头上,各种压力就会施加,甚至把养你的辛苦当成杀手锏,把每次不能正常说话的伎俩放大。

孩子真的不是父母的附属品。

更现代的观念是什么——“育儿第一”

父母首先需要把育儿的注意力从孩子身上转移到自己身上。他们只有改变自己,丰富自己,提升自己,才能帮助孩子在充满爱、充满价值感、尊重人际边界、拥抱变化的积极状态下健康成长。

也就是说,在良好的亲子关系中,父母要更加注意自己在孩子面前的姿态,努力做一个充满爱和责任、独立自主、追求自我价值的人,成为孩子模仿的榜样。而不是只对孩子指指点点,要求他们做不到的事情。毕竟父母是孩子认识世界的第一个窗口。

出身家庭的重要性在过去的两年里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讨论。影视中大量的矛盾是人与出身家庭的关系。例如,在去年流行的《欢乐颂》中,范在《孽种》中极度扭曲的环境让她很不开心。即使范努力尝试,奋力抗争,她最终还是成为了“家庭”的牺牲品。让观众感到无比愤怒和心疼,甚至豆瓣上出现了“父母双亡是恶”的夸张言论。

很多父母喜欢说“我为你付出了一生”之类的话,把我一生的重量都压在孩子身上。这样的爱沉重得让人无法呼吸。在这种思想负担下的孩子很容易抑郁。

不要把父母给予的视为理所当然

当然,如果我们期望父母平等对待我们,那么我们也要学会正确对待父母。要独立,不要向父母索取什么,不要把父母给予的视为理所当然,要感激自己养育出来的恩情。

传统文化宣扬的是尊老爱幼,大部分父母看起来都很强势,强势需要的是包容,而不是指责和抱怨。

看到很多“母亲强势破坏家庭”的言论,想为强势的母亲说几句。我承认有一个坚强的母亲很难,但如果你用爱来诠释她的坚强,那就很美好了。我曾经转发了一篇关于“强势母亲家庭的毁灭”的文章给我妈。她没有回复我,两天后才给我打了个电话。后来我才知道,她看完这篇文章哭了,难过了两天,不知道该对我说什么。

当时我选择站在相反的角度,用一篇文章去指责她的行为,而不是站在女儿的角度去理解她。太残忍了。

父母要理解孩子看待世界的方式,认识到不同年龄的孩子的行为都有自己的正当性,这样才会对孩子的行为更加宽容。另一方面,难道我们不应该这样容忍他们吗?

爱与理解,尊重与沟通适用于任何关系。当你与父母产生矛盾时,不妨试着脱离中国传统价值观中“孝”的束缚,让爱而不是血缘成为这段感情的纽带,把父母当朋友,用沟通而不是指责来减少对彼此的伤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yuer/38343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20
下一篇2022-11-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