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经常有这样的体验:你有很长的时间去做一件事,却要等到最后一刻才能完成?其实拖延症是现代社会很常见的一种“病”。很多人从小就拖延。他们起床就拖拖拉拉,吃个饭,甚至出去玩。但父母总是抱着“孩子还小,但会长大”的心态对待他们。
有些家长甚至认为孩子的拖延症是细心和稳重的表现。拖拖拉拉的孩子有点悠闲,但和稳重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严格来说,拖延症不是病,而是一种病态的生活状态。
告别拖延症,要从娃娃抓起。想要孩子远离拖延症,就需要对症下药。我们可以从拖延症的根源入手。
拖延的原因
1。先天性形成
拖延是个坏习惯,但有些孩子真的是“身不由己”。当孩子与计划、控制、注意力和执行相关的大脑区域——大脑前额叶皮层的功能区——受损或不活跃时,他的注意力和协调能力就会受到影响,反应会慢半拍,这自然会让他在别人眼中看起来像个拖延者。
再者,人脑天生就是这样的。
面对任务时,屈服于眼前的诱惑代表本能的边缘系统,专注于长期计划代表理性的前额叶皮层开始战斗。很少有人的前额叶皮层能打败大脑的边缘系统,大脑的本能就是让你做一些能让多巴胺分泌更多的事情。比如,孩子去做作业,却先看电视。
于是,拖延症就产生了。
2。获得
孩子拖延症的形成与自身环境密不可分。孩子表现出拖延症是因为生理原因。如果家长置之不理,孩子的拖延症会加重;如果父母过度处理,不断抱怨“你太慢了”、“整天拖拖拉拉”,孩子可能会再次产生厌烦和逆反心理,听从语言暗示,彻底走上拖延症的道路。
父母平时对孩子的教育是孩子拖延症的终极杀手。强迫孩子做不喜欢的事,孩子不敢不听话,但可以磨蹭;父母严厉,孩子怕犯错,会拖拖拉拉;父母为孩子做一切。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在《儿童人格教育》一书中有一句话“一个有拖延习惯的孩子背后,总有一个照顾一切的人。”孩子习惯了依赖父母,什么事情都是拖到父母做了再做……
在这个过程中,“拖延”是孩子保护自己的武器,也是在肆意挥霍父母的爱。
此外,如果孩子休息不好,注意力下降,也可能造成拖延症。
消除孩子的拖延症
1966年到20世纪70年代初,斯坦福大学的沃尔特·米歇尔博士进行了一项关于幼儿园“延迟满足”的经典心理学实验——棉花糖实验。在实验中,研究人员要求孩子们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简单任务,孩子们会得到一块棉花糖或巧克力作为奖励。有两种选择,一种是直接吃一块,另一种是等一段时间,一般是15分钟,才能吃到两块。14年后,研究人员进行了跟踪调查,发现等待时间长的孩子通常有更好的生活表现,如更好的SAT成绩、教育成就、身体质量指数和其他指标。
所以,屈服于眼前的诱惑是人之常情。从小就能拒绝诱惑的人,长大后通常会取得更大的成功。所以,让孩子走出拖延症是当务之急。至于给孩子一个好的教育环境,需要家长把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详情请参考以下建议。
1。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做事有计划
孩子拖延是因为不知道时间的价值,混日子浪费时间也不可惜。他们做事情没有计划,也不指定什么时候完成。这时候就要制定一个计划让孩子去做,并尽力去遵守,这样才能提高孩子的效率。同时,他知道如果他能尽快做好一件事,他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去做其他的事情,那时他就会知道时间的价值。
2。让孩子自己做决定
父母不要给孩子太多的依赖。如果他们想让自己的孩子飞翔,就必须给他们自由的翅膀。让孩子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情,自己决定自己该做什么,让孩子承担自己拖延造成的后果。长此以往,孩子自然会知道坏处,不敢再拖了。
3。改变你说话的方式
语言的力量是巨大的。不要总说孩子“慢”“拖”,要说“谁比我们快?”“今天比昨天快!”只有给孩子积极的暗示,用恰当的话语鼓励,才能让孩子养成不拖延的好习惯。
4。不要给孩子太大压力
童年应该是欢乐的。一些父母对他们的孩子期望过高。他们应该给孩子报兴趣班,让孩子学这个学那个,对孩子严格要求。孩子压力大,感到痛苦,想逃避这一切,用拖延来获得一时的喜悦,渐渐的就养成了拖延症的毛病。
5。注意孩子的饮食和睡眠时间
孩子饮食营养,身体健康,每天早睡早起,精神饱满自然,做什么事都精力充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