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犯错时,有些家长的对策是:
小事→申斥
大事→打
也有人说,孩子犯了错,直接打他就听话了。这都是为了孩子好!
但是,到底是真的还是爱打架?骂真的是爱吗?小孩子真的这么想吗?
1。对父母失去信任
j·唐纳德 沃尔特斯在《生活教育》中提到:“任意使用‘棍棒’会伤害孩子天性中最好的一面:信任。但是,一旦在生活中失去了信任,孩子长大后可能会愤世嫉俗。”
父母通过打骂来纠正孩子的行为,效果可以说是最快的。但是孩子对父母的信任会大打折扣。所以,把在学校发生的一些事情或者自己的一些想法藏在心里,不告诉父母,会导致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理解更低,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会逐渐变得单一和淡薄。
2。塑造错误的人格概念
在纠正孩子错误的过程中,尤其是体罚的方式,更容易让孩子在以后的处理问题中采用同样的甚至更具攻击性的方式,在待人接物上也更容易脾气暴躁。负面心理情绪的“自我内部消化”除了让孩子变得具有攻击性,还可能导致思想扭曲、行为判断错误,甚至对没有学会处理遇到的一些事情的最佳方式的孩子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3。伤害甚至影响一生
有的家长说,孩子不把孩子的事放在心上,无所谓。
但事实并非如此。小时候父母无意的一句话,一个动作,都可能给孩子带来深刻的回忆,甚至潜移默化的影响,更不要说打骂孩子了。
不分青红皂白,只要孩子做了不符合自己理想的事情,就选择打骂孩子。除了体罚造成的身体伤害,更多的伤口其实已经深深地刻在了他们的心里。因为筷子的姿势不正确而对孩子的一记耳光和一句对孩子思想的负面言论,很可能会导致孩子日后畏手畏脚,缺乏主见,同时还会带来自卑、敏感、丧失自信和不安全感等心理障碍,甚至孩子会将这种行为延续到未来的子子孙孙身上。
4。加深孩子离家出走的想法
台湾省的一项调查显示,经常遭受父母身体暴力、言语暴力和情感忽视的孩子,想要离家出走的比例非常高。其中,遭受父母言语暴力的孩子有32%想离开家,而遭受父母情感忽视的孩子有33%想离开家。
家,本该是一个温暖的地方,却是一个让人可以遮风挡雨的地方。但如果不能满足这些条件,大部分孩子在有了经济条件后,会坚决选择离家出走,远离家乡。父母的谩骂和冷嘲热讽只会让孩子“听话”一会儿,但实际上是在一步步把孩子推离家。
5。让未来的家庭重蹈覆辙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有些孩子可能认为这是从小到大被父母这样打骂惩罚的正确方式,也是唯一的方式,所以以后也会这样对待自己的孩子,甚至更严厉,形成恶性循环。
除了父母的打骂,讽刺的“嘲讽”,
父母和孩子的情感疏忽...
也是孩子负面情绪积累的元凶之一
父母觉得恨铁不成钢
然而
孩子感受到的往往只是父母的情绪宣泄
有些家长可能会觉得,“以前孩子挨打没事,现在孩子真的很珍贵”!但其实这个问题之前就有了,只是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更何况现在时代变化这么快,孩子要面对的社会条件和压力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怎么能比较呢?
之前的“复旦学生投毒事件”也警示我们:过于功利的社会环境让我们忽视了最基本的健康人格的培养,灌输仇恨的不良风气让浮躁的年轻人心胸狭隘,缺乏宽容。
当然,也不是说父母完全不能惩罚孩子。在决定适当的处罚之前,最好先了解一下。
比如孩子不小心打碎了碗,这个时候你不需要惩罚他。毕竟孩子不是故意的,可以通过劝诫来教。
当自己的孩子欺负其他孩子,做了其他错事,父母在惩罚孩子之前,首先要了解孩子的动机,然后再决定惩罚的程度。你可以选择面对墙壁或者禁止看电视吃零食来惩罚他。切记不要对孩子进行人身攻击。
同时,增加与孩子的活动,密切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的缺失和忽视也是最伤害孩子的事情之一。
平时家长可以和孩子聊聊天,促进相互了解。在和孩子聊天的过程中,请不要打断他们,嘲笑或诋毁他们的想法,减少使用情绪化的语言,用温和的方式尊重和倾听他们的小想法。
家长也可以带孩子出去呼吸新鲜的空空气,或者周末和孩子玩一些游戏,给孩子和自己制造一些亲子回忆,这也是以后如何面对和解决亲子问题的关键。
“棍子打孝子”其实只是父母不知道怎么教的时候会用的一种手段。现在育儿资源那么多,还需要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