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抱怨说:“我家宝宝很胆小。孩子们从不打她的背。我很焦虑,担心她上幼儿园会被欺负。”
宝宝如果没有还手之力,被欺负的时候就会哭。他长大后会一直被欺负吗?
有些孩子天生胆小。比如,内向的孩子不喜欢表达(反抗是表达不满的一种方式),自闭或自闭的孩子不善于和朋友交流。
关键取决于获得的文化
胆小或胆小的孩子往往缺乏一种重要的心理素质:自我效能感。所谓“自我效能感”,就是判断自己能否独立完成某件事的感觉。
自我效能感强的孩子,在遇到困难和挑战时,相信自己能够独立解决困难(完成挑战)。
自我效能感弱的孩子对自己的能力评价过低或过高,表现出自卑或自大。
与自信相比,自我效能感是一种更深层、更理性的心理能力。决定了孩子未来能走多远才能成功,决定了孩子是胆小还是敢反抗。
父亲角色的缺席
有人说,在父亲角色缺失的家庭里,孩子会更胆小,自我效能感会更弱。
有道理,但不一定。
一般来说,父亲和母亲在家庭中的角色是互补的。母亲可能更擅长并愿意管理孩子的生活细节,而父亲则更擅长带着孩子度过难关,给予孩子心理上的安慰和激励。
父亲角色的缺失可能会导致孩子性格的软弱,因为母亲善于掌控生活细节,孩子大部分时间都是听命行事,没有太多挑战性和开拓性的锻炼机会。
这不是性别歧视。是由男女不同的思维习惯和大脑特征决定的。
如果母亲足够坚强,足够理性,足够开放,愿意让孩子接受更多的挫折,愿意让孩子去尝试和探索,自然不会降低自我效能感。
改变“不聪明的孩子”
宝爸妈可以参考这个方法
父母不想培养出一个熊海子,但也不想让他/她成为一个怂孩子!
在孩子1~12岁的时候,如何克服胆小的性格,如何提高自我效能感,应该提上家庭教育的首要议程。
情景演练
孩子2岁以后开始进入社交敏感期,会逐渐想和其他孩子一起玩。
这个时期的孩子乳臭未干,没有掌握社交技巧,不会主动打招呼或拒绝,只会暴力抢玩具甚至打人或被打。
针对这种情况,宝爸妈可以在家和宝宝进行情景演练。
宝的父母分别扮演自己的宝宝和其他小朋友,模拟宝宝白天遇到社交问题的场景,宝的爸爸/妈妈扮演自己的宝宝,做出正确处理社交问题的示范。
然后让宝宝自己玩,试着和扮演其他小朋友的宝宝爸爸/妈妈“竞争”,在行为上逐渐熟悉新的方法。
下次进入“实战”时,如果宝宝采用了新的方法并取得了进步,宝爸妈要及时鼓励宝宝,强化宝宝正确的行为和新的方法。
不建议学跆拳道
很多珍贵的家长反映,他们以为孩子练跆拳道会更自信,结果变得很暴力,还是不会社交,反而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所以,如果宝爸妈想让胆小的孩子学会防身术防止被欺负,可以考虑修身养性的项目,比如空首道、咏春等。
这些项目更注重内在的修炼,而不仅仅是几块夹板。如果宝爸妈想增强孩子体质,可以选择跆拳道。
阅读亲子绘本
绘本阅读可以教会孩子很多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尤其是亲子绘本阅读,效果更明显。
晚上睡觉前,宝爸妈可以根据孩子的成长目标和困难,有选择、有目的地陪孩子看绘本。
比如《谁也不能欺负我》《小霸王》《别随便欺负我》都是教孩子学会拒绝的绘本。
这些抗欺凌绘本设置了不同的情境。孩子把自己带入故事,在宝爸妈的讲解和适度引导下,孩子逐渐学会应对生活中类似的挑战和困难。
有仪式感的爱
大多数宝的父母都会说我很爱孩子,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和他们在一起,可是为什么他/她还没有安全感呢?
有时候珍贵的父母给孩子的爱不够准确清晰,孩子理解不了,也接收不到。
所以,仪式感的爱是必不可少的。
比如出门前,回家后或者睡觉前,宝爸妈都会有规律地抱孩子亲几下,说一句“妈妈/爸爸好爱你!”
这个小小的仪式会让孩子的内心更强大,更有安全感。内心强大,安全感强,被爱的包裹的孩子,自然不会害怕被别人欺负。
带着问题给出建议
宝的父母看到孩子有困难,往往会直接给出建议:“你就不能打回去吗?”“就告诉他你很抱歉!”“下次你离那个小朋友远点!”
这些建议或许可以让孩子在当下不被再次伤害,但孩子只是单纯的听从宝爸妈的命令,不知道为什么。
下次孩子遇到类似情况,还是不知道怎么办。他在那里只会哭或者被欺负。
尤其是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由宝爸妈直接给建议,会让孩子的大脑“生锈”。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会直接想到父母,在不知道自己会处理的情况下,等待他们的建议或者救援。
宝爸妈要用疑问句给孩子提建议:“你觉得下次这样做怎么样?”“这会让他对你不那么刻薄吗?”“我们试试好吗?”
这些疑问句会让孩子把父母的建议在脑子里转,变成自己的想法。
孩子被欺负了还是孩子被欺负了。宝爸妈该怎么办?点击:孩子被欺负或者被欺负。父母在乎这个吗?分情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