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情绪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作为家长和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我们来看看父母的情绪对孩子的影响。
案例:
36岁的小芳至今未婚。她对婚姻有深深的恐惧。每当想到要成家立业,她心里就会有一种强烈的排斥感,不自觉地就会看到小时候的家庭场景:母亲喋喋不休地抱怨父亲的不体贴,脾气暴躁的父亲对母亲拳打脚踢以发泄内心的不满,随之而来的是无休止的争吵,辱骂的面孔,锅碗瓢盆被摔到地上的声音,可怜的自己蜷缩在角落里。
暴力、争吵、矛盾贯穿了她的整个青春。虽然她现在远离了自己的出身家庭,但这种不安全感依然存在于她的生活中。她也试图说服自己多期待一点家庭生活,但每次想到“家”这个词,回忆总是那么冰冷。她认为所谓的“家庭”不过是几个人被迫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即使是终身契约,血浓于水的羁绊,也无法为这复杂的关系增添一丝温暖。所以她宁愿一个人生活,也不愿让自己陷入这种噩梦般的循环。
生活中难免有父母给孩子创造了最好的物质条件,却给了孩子最差的家庭氛围。当孩子们在角落里开心地玩耍时,母亲突然大声呵斥父亲。父亲也很生气,开始扔东西和打人。孩子们立刻被吓坏了,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有些敏感的孩子甚至躲在阴暗的角落里,不让自己看到这一切的发生。
相对于这样的家庭,有些孩子出生在非常普通的家庭,父母都是普通的工人,但是乐天懂得生活,带着稳定的心情,陪着孩子一起成长。他们一直很努力,从来不在孩子面前抱怨,吵架,打架。夫妻之间发生矛盾时,会在孩子不在场的情况下协调解决。
我相信很多人都希望自己出生在一个充满爱的家庭,没有暴力,没有争吵,没有冷漠。但是孩子不能选择哪个父母做自己的父母,父母也不能选择哪个孩子做自己的孩子。
所谓“亲子会”,是一种始于偶然,终于磨合的实践。
出身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还有精神上的。一个人就算这辈子能走遍全世界,也不一定能走出《缘起缘灭》的深刻记忆。那种记忆嵌在骨髓里,会在宁静的夜晚突然奔涌,让人感到迷惘和无助。
有些人在《缘起缘灭》的经历中,有一些未完成的情感需求。比如有的人从父母那里永远得不到安全感,结婚后可能非常希望在配偶身上找到安全感;有的人被父母否定过,长大后也需要从别人的肯定中找到自己的自信;其他人已经被斥责了很长时间,在一段关系中,他们将成为诺诺的附庸。
然而在《原生家庭》中,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大部分孩子成年后很难学会如何爱与被爱,也很难学会处理亲密关系。他们在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时,往往会向对方索取一些东西,却没有能力为对方付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营造的家庭氛围影响着孩子对世界的认知。父母的情绪稳定是给孩子最好的成长礼物。
很多父母对孩子生气的原因,不一定是孩子犯了多大的错误,而是孩子在外部环境中积累了太多的不良情绪。回到家,就在孩子触碰到那个点的时候,立刻引爆情绪。
孩子被骂后,连什么原因引起的都不知道。孩子小的时候无法理解这一切,也不懂得反抗。他们只能默默承受。孩子可能会把父母生气的原因解读为“我不是个好孩子”“我真的很可怕”;当孩子慢慢长大,有了反抗的力量,不再“逆来顺受”的时候,就会变得坚韧、自足,也就是父母所说的“叛逆”。
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
当你愿意花一些时间去了解你的家庭,了解家庭成员行为背后的深层原因,你才会真正开始学会爱和理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