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会犯错?无论是在公共场合还是在家里,孩子吵闹,家长都不要大声责骂,这样会适得其反。接下来我们看看这篇文章你就明白了。
孩子朝你扔东西,你一气之下扔进了垃圾桶。下次他会生气,扔东西。
这些看似不可救药的小错误,其实是我们“以暴制暴”的结果。所谓“以暴制暴”,不仅仅是指暴力殴打。
每个孩子,无论是幼儿还是其他年龄段,都像一块海绵,吸收着周围其他人的行为,尤其是父母。
周末,韩寒看到我一边看书一边做读书笔记,她兴奋地拿着笔记本“写”。无奈,她画完一页后翻页总是把书弄得凹凸不平。
她自言自语道:“哎,我怎么就搞不好呢?”
其实这个比较合适。她试图引起我的注意。毕竟我一上午都在看书,没理她。但我被它迷住了,所以没理她。
她以为我没听见,自言自语的声音又大了几倍。我还是没理她。
她生气地把书扔在我胳膊上,吼道:“这本书不好。我做不好!”
我笑着轻声说:“妈妈教你的。你看。”然后,心平气和的给她看。
当她再次大声说话的时候,已经没有了愤怒。相反,她的眼睛里有些愧疚。
如果这个东西在我写稿的时候放在一边,她打书,我肯定会打回去。
但是我没想到我说话温柔,心平气和的给她看会有这么好。
不禁想起前几天心理老师发的一条朋友圈。
他说在动车上,旁边有个小孩一路大吵大闹。父母总是在别人提醒后大声批评孩子,孩子却不停地重复他们的教导,让大家都很头疼。
我的老师后来评价说:“虽然我还没有孩子,也不是育儿专家,但我知道这样以暴制暴的教育方式肯定是无效的。”
看完之后,我恍然大悟。是的,作为父母,我们很多人都会犯这样的错误。当我们的孩子发出很大的声音时,我们也大声制止他们,甚至试图压制他们的声音,但往往根本没有效果。
最好的办法是,当孩子发出很大的声音时,把我们的手放到嘴边,做一个“嘘”的手势,然后低声告诉她:“这是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
以前每次这样说韩寒,我都会冷静下来。后来我养成了习惯,她就会主动遵守公共秩序。甚至在别的孩子吵的时候,她还会对我说:“妈妈,他做的不对!你不能在公共场合大喊大叫!”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孩子的很多不良行为和习惯都是模仿身边的大人。
前几天去朋友家做客。他们的宝宝两岁了。当我手里的东西不玩了,不想要的时候,我总是会很努力的扔掉。就算不吃,我也会把饭碗摔在地上。这种行为根本不是“敏感期在空”的探索空。我内心很惊讶。这是怎么发生的?
后来坐了很久,看到孩子的爷爷奶奶,就什么都不要了,也扔回了原处。然后我突然明白了。
我的朋友和她丈夫出城了。这次我去她家是因为她终于回来了。让我们聚一聚。
所以他们的孩子总是爷爷奶奶带。看到老人的行为,孩子的行为就不难理解了。
一般来说,照顾孩子的人会吸收对方的行为模式。当然,如果即使是爷爷奶奶带,晚上也能看到父母,孩子会优先模仿父母,没必要全职照顾宝宝。
每个孩子不可理解的行为模式背后,都可能从父母或主要照顾者身上找到原因。
所以,当孩子的一些行为让你头疼的时候,不要急着发火和焦虑。静下心来想想孩子这种行为模式的根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