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带孩子去动物园。孩子特别多,还有几个热门商品要排队。
和儿子在排队,我看到排在前面的一个小孩哭的特别厉害。也是一个小男孩。他一直围着躲着孩子的母亲打转。看到孩子哭了很久没有任何停止的迹象,孩子妈妈急了:“你再哭,我就把你留在这里!”
孩子不但没有停下来,反而哭得更厉害了。
身边很多人都把目光投向了母子俩。母亲可能觉得有些不好意思,把婴儿车径直推到远处的石凳上,坐了下来。孩子哭着赶紧跟了上去。
母亲坐在石凳上,看着孩子哭。我不知道这种情况持续了多久。这孩子一直在哭。
幼儿哭闹是很常见的,家长对孩子哭闹的反应也各不相同。很多父母可能会像这位母亲一样,采取冷处理,试图让孩子不哭。当他们不能的时候,他们不回应。孩子哭对这样的父母来说是“麻烦”。
孩子为什么会哭?
没有无缘无故的哭。心理孩子哭有三个原因:
1。性格造就了它
宝宝的气质类型通常分为难养型、易养型、中间型、起步慢型四种。难养宝宝见陌生人害怕,对新事物采取拒绝态度,适应慢,多为负面情绪,哭闹动,遇到困难大声哭闹。
2。哭着要“得到”
当孩子哭的时候,父母会给他们安慰。久而久之,孩子会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得到一些东西或者避免做一些事情。
3。哭着要“快递”[h/]
生气,难过,痛苦,被忽视,委屈...当孩子心里有这样的感受,哭就自然而然的发生了。
孩子哭的时候,首先要处理的是家长的情绪
因为工作的原因,儿子上学前由爷爷奶奶带。爷爷奶奶特别宠他,经常带他去商场玩。基本上他想玩什么买什么都能满足他。
周末带儿子逛商场。广场上有一个巨大的充气操场。儿子想进去玩,我和朋友约好了以后见面。既然是约会的时候了。
儿子坚持不走,我差点拖着他往前走。此时,孩子哭了。我马上蹲下来对他说:“看,我妈妈和闫妍阿姨已经约好一会儿一起吃晚饭。闫妍阿姨已经到了,如果我们不去那里,我们会迟到的。””儿子不听,说:“我要玩!”说完,跑向操场。
我跟在后面,每走一步,我的愤怒就增长一分。走到儿子面前,我厉声说道:“走!你不走,我就走!”
说完,儿子哭得更厉害了。
哭了一会,我就软了。我蹲下来,和儿子面对面,紧紧地拥抱着他。儿子渐渐不哭了,我抱起他离开了商场。
德国心理学家卡罗拉·舒斯特说:
“其实孩子哭的时候,首先要处理的是家长的情绪。"
孩子一哭,家长就会有情绪。本质上父母会认为:我没有管教好他,我的教养方式出了问题。
作为父母,我们认为我们要对孩子的所有行为负责。所以,面对孩子的哭闹,父母会下意识地制止,甚至以威胁的方式。
不接受孩子哭,就是不接受我们自己的不好。
父母该怎么办?
第一个故事里的孩子哭了,因为他排队等的时间太长了,可能是饿了,渴了,累了。而我的孩子哭了,因为他想去游乐场,但我拒绝了。
动物园里的妈妈可能也很累很累。她用冷处理的方法,希望孩子自动安静下来。但是孩子的情绪没有被看到,哭的越来越厉害。
至于我,如果我想用父母的权威来压制孩子,威胁他不听话,我会先离开,然后“抛弃”他,但是也不管用。孩子越哭越凶。
两个孩子各有诉求。我们首先要接受孩子有这样那样的需求,有很多情绪。明确哪些属于孩子,哪些需要自己处理,哪些家长可以介入帮助。
第一个故事中的男孩哭了,是因为他等得不耐烦了,这是客观原因造成的;我的孩子哭是因为我不是一个好妈妈吗?我不同意他的观点。
我希望我和朋友的约会不要迟到,而我的儿子想去操场。我错了吗?不,作为一个人,我也有权利表达我的需求。当了妈妈就不能约会或者迟到了吗?
而且孩子哭也是一种表达。这个表情和我们无关,是孩子自己的。
哭是这个阶段的孩子表达自己饿了、累了、心烦、难过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会随着孩子的成长而逐渐变质。
渐渐地,他学会了通过和朋友聊天、旅游、运动等方式来处理自己的情绪。,而且他会更好地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以获得认同。
在他学会用其他方式处理情绪和事情之前,请接受他哭。哭是他现阶段唯一的办法。
在孩子面前哭,蹲下来抱抱他。蹲下的时候,你有一个孩子的视角,看他看到的,想他所想的;当你拥抱他的时候,你会体会到他的情绪,他为什么难过,他为什么难过。
也许,你还可以对他说:你很难过,妈妈看到了,没事的,妈妈陪着你,你可以哭。
对于孩子来说,“你长什么样我就接受什么样”是一种高级的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