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吼完宝宝都很内疚,会不会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

每次吼完宝宝都很内疚,会不会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第1张

每次吼完宝宝都很内疚,会不会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

时不时会有家长害怕孩子会因为一些事情产生心理阴影,比如上幼儿园哭,妈妈走了会不会有心理阴影,妈妈对孩子发一次脾气会不会有心理阴影,孩子被小伙伴打了会不会有心理阴影……

我见过一个家长的问题是这样的:“徐医生,昨天我孩子调皮,我对她很凶。她会有心理阴影吗?她以后会不会早恋?”

首先,关注孩子是否会有心理阴影的父母,是除了生理需求之外,还关注孩子心理和情感需求的父母,这是非常积极的。只是在不太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的时候,看了一些个案分析或者一些煽情的文章,所以对日常生活中的事件感到焦虑。

今天就来看看吧。

什么是心理阴影?形成心理阴影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抛开荣格的阴影理论,我们通常口头上说的是,某件事具有刺激性,超出了一个人的应对能力,但又没有合适的外部支持力量提供帮助和支持,会对这个人产生长期影响,以至于以这件事为中心的相关事件会出现严重的情绪和行为异常。

首先,心理阴影是一种长期效应,不是短期的情绪反应。

比如某家长说因为疲劳对一个哭闹不安的孩子发脾气后,孩子当晚在睡梦中哭闹或尖叫。所以我害怕我的孩子形成心理阴影,我觉得很内疚。

对于这个问题中的孩子,首先我们不能判断孩子的睡眠和尖叫与妈妈白天发脾气有必然联系,因为出牙、大运动发育、白天去的地方信息刺激量大等因素,可能会导致儿童在睡眠中哭泣或尖叫。另外,即使孩子睡觉时的哭闹真的是因为妈妈发脾气,通常只要妈妈不经常发脾气,偶尔发脾气也不会对孩子造成“心理阴影”。

另外,同样的事件发生在不同的孩子身上,结果很可能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可能会形成心理阴影,有的人可能不会。

这一点已经被大量的研究证实:也有创伤性的经历,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在事业和婚姻上出现问题,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能够在学业和工作上取得成功,婚姻幸福。

《伯克的终身发展心理学》这本书也列举了两个好朋友的例子。两人都有着不幸的童年,都生活在犯罪率高的贫困地方,都经历过家庭矛盾和父母离异。两人都和母亲一起生活,父母离婚后很少见到父亲,高中辍学,经常去派出所。

但是背景相似的人,结局却完全不同。一个有两个未婚怀孕的孩子,失业,酗酒,经常坐牢;另一个回到学校,毕业后成为一家加油站和修理店的经理。

基于对这一现象的研究,心理学家提出了“弹性”的概念,有人翻译为“韧性”。我更愿意称之为“韧性”,是指一个人面对发展威胁时的有效适应能力。可以说,“韧性”强的孩子产生心理阴影从而影响其未来发展的概率比“韧性”低的孩子小得多。

创伤性事件(无论是童年还是成年)都无法预测我们(包括孩子)未来的生活。我相信我们很多人都经历过创伤或者童年阴影,但是我们依然可以带着各种不完美和努力向前生活。我们可以思考这一段。在每一个关键点,每一次挫折,支撑我们的力量是什么?

孩子成长的过程,其实就是一次次面对挑战,克服挑战的过程。比如他走不动的时候要练习,可能摔很多次。当孩子勇敢地放开手的时候,其实除了意识到自己的身体能力之外,还需要克服内心对摔跤的恐惧。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韧性其实得到了锤炼。

那么,他是否结束了“共生期”,开始意识到他和母亲是独立的个体,他的母亲并不总是理解他的需求和想法,或者完成了排便训练,或者适应了他母亲上班,他在家陪老人的生活变化。这些都是需要适应压力的过程。

无条件无条件的要求在育儿中是不能长久的。只要孩子在发展,在探索,挑战和压力就会接踵而至。这些挑战和压力并不是坏事。孩子可以在父母支持的基础上,拓展自己的探索领域,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技能,锻炼自己的应变能力。

哪些因素会影响我们的应变能力?

书中列举了四点:

1。性格特征:比较随和、善于社交、能够克制负面情绪和冲动的人,更容易把自己的正面反应吸引到自己身上;

2。与父母的关系:至少有一方父母能提供温暖的支持,在适当的范围内有较高的期望,对孩子有适度的监管,有一个有序的家庭环境;

3。原生家庭外的社会支持:如果爷爷奶奶、姑姑亲戚、老师、体育教练能与孩子建立稳定的支持关系,也能增加孩子面对挫折的韧性;

4。社区资源和自协:如生活区大人的监管,优质的托幼机构,方便实惠的医疗和社会资源等。

在此基础上,我们再回到文章开头关于孩子在幼儿园哭闹造成心理阴影的问题。

什么样的情况可能会产生心理阴影,什么样的情况不会?

如果孩子是一个很敏感很退缩的孩子,老师不支持孩子哭闹有时闻不到甚至惩罚嘲笑,小伙伴欺负,家长在家不提供安慰和陪伴。有的家长甚至用“调皮就送他去幼儿园”、“调皮就不要你了”之类的话威胁孩子,或者让孩子去寄宿学校...这些都会大大增加孩子产生心理阴影的概率。

另一方面,虽然孩子本身有分离焦虑,但如果满足以下条件,通常不会有大问题:孩子的适应能力普遍较好(比如妈妈离开后,可以在老师的安慰下停止哭泣,加入小伙伴的活动,即使前两天不感兴趣,也更愿意粘着老师),老师可以给孩子提供支持和安慰,小伙伴之间的互动也不错。家长有信心按时接送孩子。

孩子自己焦虑孤僻怎么办?

可以考虑从两个小时,半天,再到一整天逐渐拉伸,给孩子更多的适应时间。

所以,心理阴影并不是无处不在。家长不要紧张和担心,要通过尊重孩子的气质和性格,改善亲子关系和互动模式,不要切断孩子与其他家庭成员(包括老人)的情感联系,根据各种综合情况动态调整养育方式等方式进行调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yuer/38152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18
下一篇2022-11-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