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罚孩子有四大要学,两个“坑”。不然呢?自找麻烦。
故事一:
最近,一位心碎的妈妈说,暑假开始后,儿子选择自学绘本阅读课程,但从第一天上课就迟到了。为了帮助孩子改正迟到的坏习惯,每次回家晚了都会被罚在角落里站10分钟。接下来,孩子的表现让母亲目瞪口呆。孩子迟到的坏习惯不仅没有改正,还养成了一种行为模式:迟到→自动罚站→迟到……把罚站变成了每天回家后必须做的“功课”。
故事二:
邻居的孩子伊一是个不喜欢刷牙的小家伙。他的乳牙经常不清洁,甚至得了龋齿。为了让伊一每天刷牙,母亲惩罚女儿每次睡觉不刷牙的行为——打扫厕所。令人惊讶的是,伊伊已经养成了每天不刷牙就打扫厕所的习惯。
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一个“上幼儿园迟到”的惩罚实验[h/]
在以色列,一群学者曾经努力纠正幼儿园家长经常迟到接孩子放学的现象。学者们选取了当地10所幼儿园,进行了约20周的跟踪调查。在正式的惩罚制度实施之前,学者们统计每个幼儿园平均有八个家长经常迟到。
学者们做好准备后,联合幼儿园老师和管理人员,对家长的迟到进行惩罚。也就是说,如果家长迟到超过10分钟,将被罚款3美元。结果,惩罚制度出来后,让人大吃一惊——迟到的家长不仅没有下降,反而猛增至20多位家长。
为什么惩罚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1)把“惩罚”作为“迟到”的条件交换。
这些晚带孩子出园的家长,拿3美元作为迟到的条件,所以交了罚款,他们心安理得地继续迟到。而且孩子说今天文章开头那个迟到的小男孩还把罚站作为迟到的条件,所以他更是明目张胆的迟到了。
2)处罚力度太小。
罚3块钱对家长来说是小事。惩罚站在角落里10分钟对年轻的男孩来说也很容易。即对于他们来说,犯错的成本低,不需要为自己的错误付出制造心理波澜的代价,不足以推动自我纠错的动力。
如何打破“惩罚不力”的困局?这个惩罚就更厉害了
1)累积惩罚制/分级惩罚法
每晚多一分钟,多10分钟作为惩罚;每迟到10分钟,将额外罚款10美元……“迟到10分钟”VS“迟到1分钟,迟到10分钟”。对孩子来说是被动的还是主动的心智模式,因为后者,他们拥有决定惩罚的权利——早1分钟,短10分钟?相反,如果他们迟到了很多,他们将面临更长的处罚。“主动+恐惧”可以驱使他们尽量少迟到,甚至不迟到,对孩子行为的矫正有积极作用。
2)罚款站在前面为迟到“提前付款”
这其实是一种行为“契约”的建立,父母通过提前惩罚的方式让孩子决定迟到的次数。这种行为“契约”真的有效吗?有一定效果,尤其是对有契约精神的孩子。心理学家托马斯·莫里亚蒂(ThomasMoriarty)认为,孩子会主动让自己的行为与承诺一致,因为这通常被认为是一种良好的性格,所以大多数时候,孩子不会因为违背承诺而被指责为性格不好。每个孩子都想在别人面前有一个更好的形象。所以“提前受罚,提前为迟到买单”可以更好的约束孩子迟到的行为。
另外,有些孩子对“迟到之前提前惩罚他们”非常抵触,这也有助于他们最终纠正自己的迟到。
对正确行为的表扬比惩罚更有效?
惩罚虽然有时有效,但有时无效。即使有效,也往往对孩子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所以孩子说,建议家长尽量少用惩罚的形式教育孩子。耶鲁大学心理学家艾伦·卡兹丁(AlanE.Kazdin)认为,表扬正确的行为往往是替代惩罚的最佳方式。教育之父戴尔·卡耐基也说过,通过鼓励,人们更容易改正错误。
去年冬天,因为天气冷,儿子迟到了好几次。有一天晚上睡觉前,我和他进行了一次严肃的“谈话”:“老师刚刚打电话来,说你上课很认真,经常帮助别的小朋友。你是个好孩子。但是有一点遗憾。要是你能坚持早到不迟到就好了……”他儿子的表情从高兴变成了赞同。他摸着头说:“我也觉得迟到不好。我会考虑如何改正……”
朋友是二胎的妈妈。大宝和鲍尔的关系很好,但哥哥经常因为他的粗鲁行为让弟弟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分享的时候把玩具扔给弟弟。我弟弟经常被会飞的玩具吓哭。一次新的“玩具飞”事件后,妈妈对大宝说:“你经常陪弟弟玩,给他擦汗,给弟弟讲故事,唱歌。如果你总是注意更好地保护你的弟弟会更好。比如把玩具递给弟弟,而不是扔给弟弟……”过了一会儿,这位妈妈发现大宝在分享玩具时不再粗鲁地扔,而是像个小贼一样,蹑手蹑脚地从怀里爬出来,把自己的玩具给了弟弟。熊海子认为“匍匐”是保护弟弟不受惊吓的理想方式。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老师/家长要求孩子不要迟到”是外在动机,“我不想迟到”是内在动机,“表扬”是从外在动机到内在动机的桥梁。因为孩子发自内心的认可,会更愿意去改变。此外,孩子更容易接受表扬后善意的提醒,因为表扬提高了孩子的自尊感,给孩子带来自信,孩子也更容易努力去抹去“小瑕疵”,让自己变得更完美。
有人说惩罚是“教育”这道菜的调味辣椒。只要掌握好火候,就能做出美味的食物;也有人说,惩罚是缺乏自信的父母对孩子的一种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在一个好的家庭里,永远不会有惩罚。
你怎么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