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摔倒,扶还是不扶有啥差别?尤其是心理影响太明显

孩子摔倒,扶还是不扶有啥差别?尤其是心理影响太明显,第1张

孩子摔倒,扶还是不扶有啥差别?尤其是心理影响太明显

孩子摔倒/磕碰/遇到挫折。听说有更理性科学的方法来对付他们?

有一次在街上,遇到一个外国妈妈推着婴儿车,后面跟着一个大一点的男孩。过马路的时候,小男孩因为走得太快摔倒了,可能是被吓到了。这孩子趴在地上,四肢着地哭着。这时,年轻的母亲骂了一句:“你一个男人,连自己站起来的能力都没有。你还说以后要保护你妈?没用的东西!”小男孩生气地站起来,跟着妈妈和哥哥,很快就消失在街上。

又一个小男孩。有一次我和爸爸去公园,在公园的木板路上摔倒了。我的鞋子掉了,木刺扎进了他的脚底。他躺在地上,希望我父亲能过来把他扶起来。但爸爸只是远远地看了一眼,命令他“自己站起来!”想再说一句的时候,被父亲骂“啰嗦”,他咽了下去。他挣扎着爬起来,刺越扎越深,然后脚底肿了一个星期。小男孩还记得父亲当时的冷漠。这个小男孩是我的表弟。

那么,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在孩子摔倒的时候去扶他吗?

帮不帮,对孩子心理会有什么影响?

1。不帮忙(让孩子自己处理):家长不要太较真——孩子也不要太较真。

记得小时候在邻居家不小心割破手指,邻居阿姨慌慌张张把我接回家。奶奶看了看我的手指,给我拿了块药贴,说:“只是一点血,没事的。谁没流过一点血?”下次不小心割破手指的时候,我可以从容的找到自己的药贴。因为奶奶的“小朋友,谁没流过血?”让我明白了这是一件普通的小事,不足以大惊小怪。

美国情绪心理学家盖伊·温奇(GuyWinch)说,一个孩子如何对待生活中的小挫折,决定了他在未来的生活中是否会成功和幸福。当孩子摔倒或者轻微磕碰,家长不要大惊小怪,当作正常的事情,孩子也不会太当回事。在父母这种平静的心态下,孩子的心会越来越大,抵御打击的能力也会更大。就像猫的百宝袋一样,可以装无数稀奇古怪的东西,孩子以后也能容纳更多的挫折和不开心,心智也会越来越坚定。

所以,今天早上,我儿子一个人在厕所刷牙的时候,不小心滑倒撞到了头,哭晕在厕所里。我半开玩笑地说:“让妈妈看看这个大头里有没有‘小灯笼’?”我儿子笑了。我趁机跟他说了我小时候的经历,说我一天被打了三次,说我头上贴了三个药贴。儿子听了我的话,继续漫不经心的刷牙,没有任何不快。他大概已经知道,摔跤和撞头是每个孩子的童年经历。

2。帮助(帮孩子应付/代替孩子做):父母总是帮他们起来——孩子面对“自我验证”的后果。

在一个古老的丹麦寓言中,有一位公主。在她1岁学会走路的时候,因为她经常摔倒,国王不忍心,就让仆人做小公主的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仆人们抱着小公主做任何事,小公主都不走。随着年龄的增长,她一直以为自己天生不会走路。有一天,她自怜地问上帝,为什么给了她一双残疾的脚,上帝说她有一双比任何人都强壮的脚,只是她不珍惜。是她慈爱的父亲给她带来了不幸。最后,上天给了她一个自救的方法——不怕摔倒,迈出第一步。

如果父母总是在孩子摔倒的时候扶着孩子,用水果刀割伤自己,给孩子削水果,刷牙磕头,抱在怀里刷...心理学家阿尔·兰格认为,孩子会进入这样一种心理模式:

因为父母的帮助和安排,让孩子产生我做不好事情的错觉,然后“自我验证”的效果,最终让孩子变成真的做不了某件事。

求助?还是没有?很多家长没有做对。因为孩子不是机器,养育孩子不是一句指令就能完成的。如果家长机械地用选项1或选项2来对待孩子,无疑会有负面影响。

对于孩子“摔倒”(遭受挫折/失败),家长的正确做法:

1。检查“伤害”[h/]

孩子摔倒,理性的父母总会第一时间检查孩子是否受伤。父母的这个动作,也是对孩子的一种信息传递——我被父母关心和爱护。

如果孩子在学习或其他方面“摔倒”(遇到挫折),理性的家长应该问一句“你还好吗?”倾听孩子的感受也是一种关怀。孩子会被父母的这个动作感动和满足,重新获得力量。

2。尽量让孩子自己“站起来”

无论孩子是跌倒还是精神上跌倒,比如挫折、失败,决定孩子是否再次尝试的是“自我效能感”,也就是孩子是否觉得自己有能力应对某件事。这是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给父母的建议。自我效能感高的孩子更有韧性,将来更少焦虑和抑郁,这些孩子生活得更健康,将来的学习成绩也更高。因此,建议当孩子跌倒或遭受挫折时,家长需要让孩子相信自己有能力“站起来”,培养孩子高自我效能感。

3。鼓励孩子“重新走路”[h/]

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格兰特(AdamGrant)说,小赢能帮助孩子重拾信心。如果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被一块小石头绊倒,鼓励Ta“再走一次”,是让Ta重拾信心,帮助Ta在下次走同一路段时摆脱犹豫的最好方法。而当一个幼儿园的孩子因为穿裤子而遭遇挫折的时候,通过再次忍耐也是Ta重拾信心的好方法。目的是让孩子获得这种心理感受——我犯了一个错误,现在我找到了避免的方法。

所以,我平时就是这么教育孩子的:

注意安全,但有时候难免会摔倒。如果受伤了,第一时间告诉父母;如果你没有受伤,父母希望你能自己站起来,因为这也是成长的一种表现;每个人都会遇到失败和挫折。如果你想找个人倾诉,父母比谁都愿意倾听。如果你觉得不错,我爸妈希望你再试一次,因为每一次挫折后成功的果实会更甜……

所以,家长不仅要关心孩子的“跌倒”,更不能把它看得太重。只有孩子“跌倒”了,才能“爬起来”,“重新走路”,才是完美的成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yuer/38122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18
下一篇2022-11-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